自古以来,月亮就是文人墨客喜欢歌咏的对象。它也是感情寄托最好的载体之一,可以入诗、入文、入画。以诗为例,关于月亮的佳作向来是层出不穷。如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李商隐《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望月怀远》,便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著名的咏月诗。它出自于唐代诗人张九龄之手,是张九龄被贬荆州后所作。顾名思义,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咏月来表达诗人的一种怀思之情。对于这首诗,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毕竟它的开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名句,人人皆知。但我们也很有必要去了解整首诗背后悠悠不尽的情思。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首先,词的开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便着重咏月。它的意思是说,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此时此刻普天之下应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这两句诗的意境极其雄浑阔大,它同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浑成自然的咏月名句。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一轮明月下,有着张九龄对远在千里之外的亲友的思念。而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千古传诵,便是有着情感上的普遍性意义。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天上的明月却亘古不变,它见证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也包容了世人的种种思念。即使在千百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即心中有情的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因为思念会让人彻夜不眠。这里所说的情,就是远离亲人,漂泊在外地人,所产生的思念之情。对于常人来说,月亮的阴晴圆缺他无所谓,但是对于心中有情的人来说,则会因为思念而夜不能寐,心生怨恨。一个“怨”字,可谓精妙之极。
接下来的两句“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则紧承前面两句的诗意,即因为难以入眠,所以灭掉屋里的烛灯,披上衣服走出门。这里我们可以得知,诗人本是觉得屋里的烛光太强而难以入眠,所以便走到屋外,但皎洁的月光,却更是让他难以入睡。所以便一直等到露水沾湿了身上的衣裳。
最后“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意思是说,虽然我有满手的月光,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去睡觉吧,也许在梦中我们能欢聚。从这两句诗来看,张九龄明显是将自己无限的思念之情,寄托在了明月的意象上,以期待“天涯”另一方的亲友能够明白他的情思。但他又不能让明月告知亲友,所以便只能剩下悠悠不尽的情思。
综观张九龄的这首诗,是他被贬荆州后,思念亲友,所写的一首望月怀思的名篇。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每逢中秋佳节,就会想到张九龄的开篇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其实又何止中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