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原名李以文、李守成,加入太平军后改名为李寿成。1857年,李寿成率兵解镇江之围后,天王洪秀全为表彰其功,赐名“李秀成”。洪秀全本人名字中有个“秀”字,赐李秀成之名而不用避“圣讳”,可以说是莫大的荣耀。
李秀成28岁时参加太平军,知书达礼,字写得不错,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在太平天国起义初期的高官中算是佼佼者了。太平军攻克南京后,因军功卓著,李秀成受封“右后四军军帅”。1856年,李秀成因为军事指挥才能高,被提升为“地官副丞相”。天京事变后,李秀成由于在安徽地区立下大功,被封为“副掌率”,相当于太平军的副总司令。1858年夏,由于他在攻破江北大营中立有大功,被封为“忠王”。1860年,李秀成捣毁江南大营,并率军占据江苏、浙江的大片土地,控制江南财赋重地,兵员快速增长,一度达到30万以上。然而由于战略失策,在洋枪队和淮军的连番打击下,一步步走向了灭亡。李秀成又有哪些失策呢?其结局是怎样的呢?
忠王李秀成
一、未能顾全大局,打武昌和救安庆均爽约,孤军奋战
李秀成先是失约会剿武昌,再坐视安庆不救,致使英王陈玉成最终败亡,导致了天京的最终陷落。安庆之战时,不仅陈玉成、洪仁玕倾力相救,杨辅清、黄文金、吴如孝等人相继提军奔援,唯独李秀成、李世贤兄弟二人自顾自拥大军入浙江,开辟“新天地”,终于使安庆落入清军之手。最终,李秀成兄弟占据的江浙富庶之地,不过是过眼云烟。
二、拼死突围,力竭被俘
苏州失陷后,太平天国失去最后的依靠。李秀成率兵20多万去解天京之围,与3万多合围南京雨花台的湘军展开激战,结果失败了。李秀成冒险回天京,劝谏天王洪秀全“让城别走”,以图东山再起。在天京待了10多年的洪天王鬼迷心窍,根本不接受李秀成的劝谏,妄言道:“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水!”洪秀全此时已经得了失心疯,满嘴胡话。
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湘军攻克了钟山的石头堡垒,太平军失去了要塞,包围天京的外围牢固地结合起来,太平军内外不通,向城内输送粮食的道路被封死,城中的粮食也吃光了,洪秀全知道全完了,于四月二十七日服药自杀。洪秀全死后,李秀成等拥立幼天王洪天贵福即位,太平天国军事上由李秀成负全责。 李秀成于五月十五日,组织了几百名敢死队,发起突围的冲锋,几乎要打垮湘军前锋部队的时候,清朝援军到了,李秀成失败了。
天京陷落时,李秀成奋不顾身,率千余将士保护幼天王冒死突出重围,并把胯下好马让给16岁的幼天王洪天贵福,自己拼死力往外冲杀。湘军重重围困,突围时由于是夜间冲杀,君臣失散了。
李秀成所骑的马不是战马,战至天明时,力道不够,只得弃马步行。他与两三名随从携带一包金银逃上了一座荒山。在一个破庙旁,被一群欲发战争财的村民发现,脱身不得。由于村民人数多,搜掠财宝后分赃不均,两伙人打闹,最终把李秀成送入清营。
幼天王洪天贵福
三、甘愿投降,仍然被杀
曾国荃听说李秀成被押到,欣喜若狂,这个曾九爷竟然手持尖锥,上前对浑身铁链的李秀成一顿乱捅,李秀成是个大丈夫,一声不吭。曾国荃命人特制了一个木囚牢,把李秀成死死关在其中。
几天后,狡猾的曾国藩赶到,“好言”相劝,李秀成便开始写他的“自述”。一连写了10天,李秀成写成了七万多字的“供词”。
李秀成的供词,大概有7方面的内容:1. 有关金田起义详情;2. 有关天京事变前后的历史;3. 有关六解天京之围的情况;4. 叙述在上海等地与“常胜军”交战的情况;5. 为太平天国的军政民政作辩解;6. 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几大失误;7. 为曾国藩收复太平天国余部的愿望。
由于李秀成自己的供词,特别是第7条,让很多都认定李秀成甘愿投降,是这位大英雄身后广遭非议。在当时的情况下,李秀成明白太平天国大势已去,但他不是三国时的姜维,曾国藩也不是钟会。 历史上诈降的事例,但李秀成应该不是诈降,作为阶下囚,他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资本了。
对李秀成的自述,曾国藩亲笔删改,达5000字之多。李秀成写得越多,曾国藩越害怕,所以他最终决定不把李秀成押送北京,而是迅速在南京处死。之所以急忙处死李秀成,主要担心两点:一、湘军劫掠天京财宝,仅曾国荃一人劫掠的财物就用了200多只船运回老家;二、掩盖天京失陷时,李秀成与幼天王逃脱的事实。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