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情”,《以家人之名》第一次被拉下了神坛。
虽然热搜还是一如既往的多,但剧集热度榜单却只能位于第二。
主打的亲情变味后,原本那种温吞但不清水的治愈感觉就只能靠小哥艰难的吊着。
因为心疼子秋,所以坚持到现在。
不过,最新的故事发展好像又找到了主心骨。
“家人”纷纷上场,贺梅洗白,陈婷加黑,子秋解开了多年心结,凌霄却加重了心病。
看着陈婷,仿佛找回了多年前被“盈盈”支配的恐惧,害,好好的温馨家庭片,整出恐怖片内味了!
剧情发展就先不说了,不管怎样,它还是戳中了不少观众的泪点,说是位于国产剧及格线之上绝不为过。
还是来唠唠演员。
谭松韵这次在情到深处能哭红眼眶、公认剧中青年演技担当张新成的衬托下, 显得不甚出彩。
张新成靠着“哭戏”上了N次热搜,小谭同学却只能借着人设吸引一下关注。
有一说一,谭松韵这次的角色完成度确实是OK的。
没有特别有穿透力的表演,但根据角色性质也贡献了不少真实表现。
前几集的剧情中,子秋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偷偷的哭,李尖尖悄悄摸进来给糖吃,握着手安慰他。这一握,就握出了共情感,在子秋最黑暗的时刻,李尖尖出现了。用网友的话说,就是李尖尖才是最温暖的那束光,饱含温度,浑身散发着温馨和治愈。
李尖尖逗比、懂事又贴心,被哥哥照顾也懂得反哺哥哥,每次到怼人或者安慰戏的位置,谭松韵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不赖。
但,也仅仅是在类似题材剧中够用,在流量小生表演重灾区中显得清新脱俗,想要靠演技频繁上热搜还有一段路要走。
抛开手动提炼的“演技好”等高光,回到李尖尖的人设本身,总结起来还是:温暖小太阳,大咧又有趣,享受着家人温暖的同时,也不忘向世界和他人回馈这份温度。
所以嘛,即使是相对生活化的家庭题材,但从戏路角色选择上看,演员还是在打保守牌。
驾驭这样的角色,谭松韵可以说是熟能生巧,大概率能拿到80分以上的评价,运气好又碰上了几个有作为的伙伴,连带着增色了不少。
但抛开滤镜,谭松韵的客观问题也摆在眼前—没有肉眼可见的突破。
角色属性方面,无论是人设还是气质,总觉得还是保留了几分耿耿的气息。
《以家人之名》有治愈系题材和话题度护法、《最好的我们》《锦衣之下》同样切中了观众受点,但其他作品就没那么好运了,基本没翻出什么太大的水花,即使有,也难以带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
题材类型方面,一直在青春偶像少女附近徘徊。
《旋风少女》很出名,谭松韵在里面饰演松柏道馆的范晓莹,人设同样是大大咧咧、内心温热的类型。
《最好的我们》,青春校园剧口碑榜头几名之一,耿耿依然是单纯可爱型设定。
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了谭松韵这样一个问题,大体上是这个意思,三十岁的年龄演十几岁的高中生会有压力吗?
谭松韵是这样回答的:如果让一个16岁的小姑娘演30岁的成年人肯定不行,因为没有经历,演不出感觉。但是她有过16岁的经历,所以演高中生对她来说并不难,难得是如何找回那份感觉。
看得出来,这份感觉她保持的很久,每一个让人印象鲜明的角色都是从高中生做起的。
标准的青春剧再带点现实的问题映射,这是她自出名以来最常选的剧。
《狐狸的夏天》很能打,靠这个,她获得第二届金海鸥亚洲新媒体电影节网络剧最佳女主角及第二届金骨朵网络影视盛典最佳女主角奖。
但还是标准的霸总模式,唯一出彩的可能是女主性格强势,不服就怼的设定,外加一点点扮猪吃老虎的爽感。
在这种始终无法做出巨大突破的老新人周期,持续接这种片子其实相当危险,幸运的是,片子反响度挺高,没白接一回。
熟悉谭松韵的人应该知道,她的外形很有特点,一张长得永远像是高中生的娃娃脸,身材娇小,很适合青春偶像剧的角色。
能在圈内立足,演技是一方面,她的外形也是重点,事实上,她也付出了相当大的精力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类型题材。
从范晓莹开始,她接的片子就大多向这方面靠拢,这是她非常熟悉的题型。
演员的确要挑跟自己匹配度高的角色,这是聪明人的做法。
但同类型的角色循环,并不是安全信号,反倒应该警惕。
谭松韵的资源并不算差。
看过她剧的人应该知道,“男神收割机”的名头不是白来的。
近期的合作男神,有宋威龙、张新成、任嘉伦……
远一点的,有杨洋、姜潮、罗晋、欧豪、刘昊然、王栎鑫……
古老一点的,有郭富城、孙红雷……
这个资源让大多数女艺人望尘莫及,当然,资源的投入确实换来了同等的回报。
不过,资本毕竟只能作为一方面影响因素,更重要的是演员本身,角色风格固化之后,面临的转型问题会更严峻。
团队和艺人本身难以割舍角色滤镜的红利,所以就陷入了突破和打保守牌的挣扎中。
基本上青春偶像题材捧出来的演员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对于青春少女题材型的角色把控,谭松韵已经能算得上是专与精了,有了走下一步的资格。
没必要,时间也不允许她继续走这个风格了。
虽然以她的条件还能再演几年,但这无疑会影响她转型的成功性。
想摸到适合自己,有突破又能赚取口碑的角色,不容易。
算是和她同期的赵丽颖,是一个好的例子。
前期合作的刘昊然,也算一个。
现在这种环境,每位艺人在有一定基础后,都在琢磨着转型,但很少有强烈决心的。
毕竟转型意味着挑战新的领域,能在擅长的领域重复做着不会腻的甜宠主角梦,何必要去一个陌生领域找罪受。(很多新演员因为某个糖果剧小爆,就飘了,等着同类剧本送上门来)
一句话,还是要有决心和野心。
红利早晚会吃光,即使是未雨绸缪也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
短板是什么?能否在其他类型角色上做出新的突破?
这一切要早做准备,滤镜早晚会有模糊的一天。
比起始终在青偶剧里循环,其实更期待她向着“演技炸裂”方向走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