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历史上的赊刀人是做什么的?

2020-09-04新闻1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流传着的各种光怪陆离的奇闻异事层出不穷。

三十年前,祖国大江南北的农村中,便出现过一群背着剪刀、菜刀之类的商品,自称鬼谷传人的人,他们将商品免费赊给农民,然后留下一个预言,说是预言实现后才来收钱,人们称他们为——“赊刀人”。

相信不少老一辈的朋友,对于赊刀人三个字应该有所耳闻,今天,我们聊一聊赊刀人的前世今生,探讨一下关于“赊刀人”这个神秘组织的秘密。

一、赊刀人的前世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宋代,他们的前辈叫做“卜卖”人

“卜”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玄妙的一脉,细分下来,有卜算风水的郭璞、有精通面相的麻衣神相、有擅长易理的刘伯温,赊刀人一脉所尊奉的便是战国权谋大师“谋圣”鬼谷子。

追溯起赊刀人的起源,咱们就要聊到宋代的时候,存在过的一群特殊生意人“卜卖”人。

“卜卖”顾名思议,就是以卜算为核心,进行商品买卖的一群人。

从他们学会的技能来看,一开始他们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天桥底下摆摊算命的人,只是由于宋代商品贸易繁荣,买卖商品比算命更来钱,他们才把自己吃饭的本领和买卖结合在一起了。

早期的卜卖人,买卖的商品五花八门,有的是给人算算姻缘,然后推销一下自己的“桃运符”,有的则是给人算算吉凶,再推销一下所谓的“转运”道具。

其中,又有少部分人,发现了新的商机。

这部分卜卖人,带着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商品,游走于村落之间,寻找自己的“有缘人”。

例如谁家生了孩子,他们就带着一些讨喜的书、笔之内器物寻上门去,先给主人家说上点祝福的话,拉近距离,然后旁敲侧击说出自己会算命的事儿,愿意免费给公子算命。

主人家出于好奇,往往会答应让对方一试。

婴孩对什么都比较好奇,卜卖人只要伺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东西来给孩子看,孩子一般都会尝试着抓取,因为准备的东西都是精挑细选,无论孩子选什么,卜卖人都会将早已烂熟于心的“预言”讲给主人听。

这类话,不管准不准,至少都是好话,不得罪人,主人倒也听得喜庆。

临走时,卜卖人会对主人说,如果日后公子有了好的前程,希望到时候主人家能给他一点喜钱,这时候主人家往往会答应对方。

“卜卖”人的经营模式,便是赊刀人的雏形。

二、清朝到民国这段时期,是赊刀人组织从成熟到巅峰的阶段

1878年7月的《申报》,记载了一则关于赊刀人的报道,标题叫做《妖言惑众》:

咸丰辛西年间(约公元1861年),浙江宁波奉化县出现了一个开着船到处卖刀的外地人,这个外地人,每到一个人群聚集的地方便停舟靠岸,上岸摆摊卖刀。

每当有买主来问菜刀价格的时候,卖家便递过去一把刀,然后登记好买刀人的姓名、住址,只说现在米价贵到每升八十文,菜刀免费给你用,等到将来米价降到每升十八文钱,他再来收钱。

众人拿了菜刀都笑这商家痴,肯定会亏死。

十五、六年后,宁波的米价果然降到了十八文一升,与当初卖刀人预言结果一致,大家想起这件事对卖刀人都十分佩服,只是卖刀人再未出现过。

到1878年7月初,有个外地人兴许是听过赊刀人的故事,便学着当年那位赊刀人开船卖刀的方式来到奉化萧庙前摆摊卖刀,他按照赊刀人的方法也预言米价贵贱,民众迷惑不解,搞不清他说的是真是假。

当地官府听说后,立刻带人去抓捕他,等到衙役到岸边的时候,卖刀人早就闻风而跑,不知所踪了。

到了民国时期,赊刀人的活动范围、商品种类都形成了固定的体系。

如果咱们把赊刀人从事的事情看成一种商业活动的话,他们的行为可以分为三类:营销、选择目标客户、盈利。

?营销

赊刀人的经营模式区别于其它买卖,它打着一个“卜算”的招牌,这项技能直接关系到卖刀人是否能够能够发财。

那么,如何吸引大家参与进来,就成了赊刀人要优先考虑的事情。

首先,预言要和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不然说得太玄乎,民众听不懂,就不会去赊刀,其次,预言通常是那种规律性很强的事情,否则预言无法兑现,赊刀人就没法牟利。

下面是历史上一些赊刀人曾做出过的预言:

?选择目标客户

赊刀人挑选客户时,可不是随机的,他们往往会选取比较偏僻的小村庄,这样的地方有一个特点——人员流动性差,不会离家太远。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村里人往往比较淳朴,比城里人更容易接受赊刀人的说辞。

第二个目的,村里人大多数都是过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不会经常出远门。赊刀人的预言通常是以年为单位去论证,如果到时候交易的人外出了,也就意味着多了一笔亏损。

所以,赊刀人一般会选择山村做生意。

?盈利

聊了这么多,我们来聊聊赊刀人买卖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免费赊刀是如何盈利的?

其实,赊刀看似是免费,且面临着买家日后不愿给钱的风险,但里面的利润却并不低。

赊刀人的盈利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依靠预言正确后,买家支付的报酬,另一种是一锤子买卖,买家直接从赊刀人手中花高于市价的价格买断,至于如何让买家甘愿掏钱,这就涉及民众的消费心理了。

赊刀人所售卖的刀具,通常是直接从熟人手中拿货,成本低于市价,这是赊刀人提高利润、降低风险的常用手段。

但光靠预言,这个回本又太慢了,一些赊刀人就想出了另外的盈利思路。

比如,今年赊刀人拿着菜刀来到某个村庄,承诺免费给村民用。一年后,赊刀人拿着大铁锅来到村庄,告诉村民只要把菜刀拿来,再加几块钱就可以以远低于市价的成本拿到铁锅,村民们很高兴买了。

一年后,赊刀人又来了,宣称自己拿到了什么神奇的酒,可以怎样怎样,只需要多少钱就可以获得。由于有了前两次的合作,村民们很快乐地掏钱了。

可结果呢?村民们花高价买的东西只是廉价的劣质酒,根本没效,赚了钱的赊刀人,也再没有影子了。

两种盈利手段,显然前者更加令人钦佩,后者手段有些恶劣。

以上,便是历史上的赊刀人的故事。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