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拥抱变革 “数”启建筑业未来

2020-09-03新闻8

▲ 图为第十一届中国数字建筑(全国)峰会2020现场。

拥抱变革 “数”启建筑业未来第十一届中国数字建筑(全国)峰会2020发布《数字建筑平台:构筑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白皮书

与信息技术业、通讯业、银行业、零售业等相比,建筑与施工行业的数字成熟度仍非常低,远远不能充分享受数字化的红利。这是9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数字建筑(全国)峰会2020上,一张演示图表显示的内容。

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调研室主任胥和平在会上表示,发展数字建造、进一步推动全产业链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构建产业新生态,将是包括建筑业在内的各领域寻求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有鉴于此,当天发布的《数字建筑平台:构筑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白皮书指出,数字建筑平台的出现将深刻改变行业面貌。未来数字建筑的服务将渗透到整个产业链、每个企业、项目和从业者,让每个项目都能像接水、接电一样,接入数字建筑服务。

建筑业亟需打造数字生产力

我国是建筑业大国。今年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新基建”,数字化技术正在与建筑行业发生碰撞、融合。当下,建筑业的数字化进程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亟需重塑生产关系,打造数字生产力。

为什么建筑业数字化程度偏低?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了解到,一方面,这和行业特点有关。不同于制造业的工厂有固定的生产线和生产车间,工程项目具有分散性,每个施工场地的现场环境又是复杂的,这种特点增加了数字化管理的难度。

另一方面,还跟技术发展程度有关。对建筑业来说,大量的数据是在工程现场产生的,一线没有实现数字化应用的落地,势必影响整体数字化程度。这也是现场作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产业链长、发展粗放的建筑领域,数字化技术不难寻觅,难的是运用、实践和落地。”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袁正刚坦言,有很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仍然感到困难:一是觉得转型成本偏高,看不到转型价值“不愿转”;二是转型重点不清晰,心里没底“不敢转”;三是转型没有经验可循,想转型但没思路“不会转”。

谈及建筑业企业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袁正刚表示,首先,要充分重视,现在几乎所有企业都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大胆尝试,选择3~5个项目作为数字化试点,打造“样板工程”。最后,人才对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来说至为关键。

未来建筑行业信息化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一定要在工地锻炼过,并做过项目管理的人才,直接选一些刚毕业的学生来做数字化是不可行的。”袁正刚强调,除了有扎实的基层经验,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敢闯敢干的试错精神。

数字建筑平台为工程项目赋能

在峰会的研讨环节,嘉宾们表示,数字化转型根本上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能够助力企业“提质增效、节本降耗”,“多、快、好、省”地实现项目成功。

所谓“多”,是指企业的经营决策将更加依赖基于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集约化实现企业多项目管理。所谓“快”,是指提升生产效率,减少返工和变更。所谓“好”,是指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精益化项目管理,提升工程质量,降低安全事故。所谓“省”,是节省成本,最大化减少浪费,从项目管理中要效益、要利润。

“如果说传统基建时代,生产资料是在‘路上跑’,那么,在新基建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它是在‘网上跑’。”广联达董事长助理、研究院院长刘刚用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引出他的观点,数字建筑平台作为建筑产业的互联网平台,将构筑起数字化转型的“新基建”。“路修好了,上面才能跑车;平台修好了,上面才可以构建更多的应用。”

据介绍,数字建筑平台将构建起产业通往数字双生世界的“数字底座”,用软件和数据打造“数字生产线”,并通过“平台+生态”的发展范式,赋能产业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合作和共赢。

“数字化不是一个企业能够做到的,一定需要多方协作,政府、软件企业、建筑企业,包括其他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提供商,一起来推进。”袁正刚说,这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希望行业、企业和协会一起,认准数字化转型方向,坚定不移地往前走。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袁琳 付朝欢)

责编/制作:张海莺 审核:李韶辉 政审:王子良

#行业互联网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