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2022年 四川全省5000万亩高标准农田保障出产700亿斤粮

2020-09-03新闻9

保障粮食安全是当前全社会十分关注的大事。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今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对我省出台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20〕51号,以下简称《意见》)进行了全面解读。

《意见》明确了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以“10+3”现代农业园区为有效载体,以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区域,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全省将建成4430万亩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建成5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全省粮食产量达700亿斤以上;到2035年,全省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权责明确、主体多元、保障有力的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

据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小余介绍,我省是全国人口和粮食生产、消费大省,目前,四川粮食产量近700亿斤,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处于重要地位。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据统计,2011年至2019年,全省累计投入资金73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4169万亩,为全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近700亿斤、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我省当前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帐较多,“十二五”以来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中达到“三网”配套的比重不高,不能真正做到“旱涝保收、宜机作业”;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相当部分地方工程性蓄水严重不足,还有不少旱山村、望天田,全省常年因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损失粮食15至20亿斤;丘陵和山区的耕地碎片化程度高,难以开展规模化发展经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水平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牢固,粮食供需总体处于紧平衡状态。

针对目前我省高标准农田的薄弱环节,《意见》明确要形成全省三级农田建设规划体系,以“10+3”现代农业园区为有效载体,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及“鱼米之乡”试点县和国家级、省级农作物制种基地县区域化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选择基础条件好、建设潜力大、工作积极性高的地区开展示范创建,探索通路、通水、通网(物联网等)和平整土地“三通一平”整县示范模式和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模式。

围绕上述目标,我省还将强化资金投入和机制创新。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投融资模式和完善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使用机制,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各地统筹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分区域、分类型科学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确保中央、省级和市县财政补助资金每亩共计不低于3000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试点示范,加强科技攻关与引进推广,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对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引导高标准农田集中用于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

小锦了解到,为了强化此项工作的保障,《意见》还明确了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强化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的责任制。据悉,我省将把高标准农田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实施办法,建立通报约谈和考核奖惩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全面提升我省粮食安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陈泳 摄影 陈泳 编辑 田莉 校对 蔺虹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