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上海出台新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独立设置病房:完善分级诊疗,家门口病房聚焦护理康复

2020-09-03新闻11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应独立设置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住院服务以护理、康复功能为主。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又将升级赋能。近日,上海市卫健委、发改委、住建委等多部门发布《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与建设指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特别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应独立设置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住院服务以护理、康复功能为主。针对这一新政,上海各家社区准备得如何?通过这一轮的升级赋能,社区卫生功能导向又有怎样的改变?记者近日走访社区进行采访。

社区病床定位侧重护理与康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何要建病房?上海市卫健委基层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里的病房是医养结合、分级诊疗的基础,为进一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上级医院上转下转铺好台阶,上海也将完善社区病房,现有统计显示:迄今全市约有社区病床1.6万张。就在日前《标准》出台并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应独立设置病房,也可由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与医联体医疗机构、辖区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等建设联合病房、托管床位等。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设置100张床位,设置发热门诊的社区,至少再增设2张隔离留观床位。

历经20余年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而今,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格局已基本完善到位,此次提出“原则上独立设置病房”,不少市民理解为“社区又开病区了”。市卫健委负责人对此解释,相比多年前地段医院的治疗病房,如今可谓“循环递进”,功能定位并不相同。作为社区资源整合的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局限于纯医疗,而是涵盖医疗之外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治未病等健康管理,病房也成为这些服务的载体。

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社区病房将以老年护理、康复、安宁疗护为主,尤其体现不同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不同定位。记者获悉:包括松江、嘉定、浦东新区等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积基本超过1万平方米,社区病房空间宽裕;针对市中心地理空间受限的特点,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条件新建病房,可与附近的养老机构资源整合。“社区病房更凸显了分级诊疗服务,病人在区域性医疗中心完成急性期治疗后,可返回社区开展后续稳定期的护理及康复,这就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式疾病治疗康复链。”杨浦区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丽华说。

一解社区老年家庭后顾之忧

《标准》出台虽时间不长,社区病房建设却不是一蹴而就。记者采访中获悉,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已未雨绸缪。在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史生铭告诉记者,《标准》对于需要新建、改建、扩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清晰的指导作用,“除了大众较为关注的病房床位之外,对于全科诊室、服务站点、发热门诊、业务用房面积等均有细化的要求。”

寸土寸金的长宁市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螺蛳壳里做道场”?在史生铭看来,根本在于根据实际用房特点进行改建。目前,长宁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或多或少已设置了病房,“以新华社区为例,我们在两个楼面共有50张病床,收治主要以康复、老年病人为主。”他举例,病床的功能很齐全,有的帮助脑梗急性期后病人康复,有的护理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然后急性出现尿路感染等症状的病人,有的则针对癌症病人提供支持性治疗。

而在杨浦区延吉社区,前年底便重启65张社区病床,“我们看到社区的需求量确实很大,对老年人及家属来说,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住院护理,非常便捷。”王丽华介绍,中心覆盖延吉社区8.47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44%,这意味着社区病床可为老人稳定期的治疗“兜底”。她同时透露,目前中心还在申请安宁疗护准入资质,一旦通过,全新的安宁疗护病床也将开出。

软件人才仍有缺口亟待弥补

社区完善病房设置,硬件配套齐全了,未来该怎样提供更到位的服务?社区卫生专家对此提出真知灼见。史生铭说,社区病房硬件完善后,医生还需掌握“兜得住”和“识货”两大能力,“我们的家庭医生应该看得懂检查指标,能给予用药指导,同时做好及时病情观察。“他打比方,心梗支架术后患者服用抗凝药,需要观察哪些血象指标?心衰患者需要多久调整用药剂量?……这些具体的专科规范标准,需要长期持续在临床实践中深化学习。”

“除满足居民的康复、护理等医疗需求,一些具有外科专业特长的医生未来也可以拓展能力,在业务范围允许的情况下,提供诸如清创、甲沟炎诊治等小手术和术后伤口护理,让社区在家门口为居民提供更多健康服务选择。此外,也可与上级医疗机构相关专科对接建立跟查房机制等,以此带动社区医生积极性。”史生铭建议。王丽华则表示,目前社区康复治疗师储备尚算充裕,但康复医生缺口并不小,想要完善康复服务,康复医生的人才储备还应跟上,“康复也有分级概念,急性期康复、恢复稳定期康复、乃至居家康复,理念及手法都有所不同,相关空白现在看来还不小。”

专家们同时提出,目前看来,几乎所有辖区居民对社区病房需求量都很大。部分社区现有床位数已达饱和,有时入住需要等候预约。专家强调,切莫将社区病床变成“养老院床位”,社区收治的仍为需治疗病,生命体征平稳的老年慢病患者则应入住养老院。未来,社区内养老机构也可通过第三方购买服务等方式,让家庭医生采用多点执业等,为非住院病人提供及时转诊诊疗。

#养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