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治理水灾,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禹了吧。但是治水第一人并不是他,但是禹是治水治的最好的一位,也是洪水的终结者。水灾在过去就算是一级灾害了,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洪水泛滥,这一直是尧的一个心病,而当时的水官共工一直也没治好,让大家推荐贤才,大家一致推荐了鲧。
鲧是上一任治水官的共工的助手,有一定的能力,也有经验,但是尧不是很想用他,尧承认鲧有一定的能力,但是这个人的性格不太好,他虽然工作有股冲劲,但是他有些张扬,自己的见解,听不见去别人的建议,说话比较直,整个人直来直去的,他一说话便有经常地最其他人,包括领导和下面的人。有一次尧找他商议治水的事情,提了一些自己的见解,结果鲧当下就反驳了,并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并且还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施,尧很不高兴。
但是当下水灾泛滥,尧对大家的提议,统一让鲧去试试,期间还要继续找有能力的人去接替鲧的位置,一年又一年,一直也没找到合适的人选,鲧在这岗位上一呆就是九年之久,而在这些年间,水灾依旧还在,在舜接替尧的时候,觉得鲧治水不利便将他流放到别的地方了,毕竟君主们是看结果的。鲧离开了这个职位以后,这个职位便空了好多年。直到舜正式治理国家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找一位治水官员。
舜让大家推荐有能力的人,大家一致推荐了禹,禹是鲧的儿子,但是禹跟他父亲的性格截然不同,比较谦让,彬彬有礼,大家对他都是赞不绝口的,包括舜,也悄悄地观察过他,觉得它很符合标准,便把禹叫来,让他来担任新的治水官,一开始禹很谦让,后来还是决定但这个官位了。回到家里禹想了一下这个事情,觉得压力很大,水灾一直危害着老百姓他想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治好水灾,让百姓过上好的生活,但是父亲的事情对他来说打击也很大,父亲的能力也很强只是因为性格的缘故,才造成那样的结果,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治好洪水。
禹在生活上非常的自律,而且什么都是亲力亲为,和工人同吃同住,一点架子都没有,这是禹的个人品德,但是自治水上面,他的父亲间接的帮了他很多,虽然在他父亲手上的时候洪水还是没有好,但是为他日后的成功做了很大的铺垫。在鲧治水期间继续沿用了共工的方法,因为那个方法有减轻了洪水对百姓的伤害;还将共工的办法进行了改进,原来投进水里的大石块都会被水冲走的,他想到用木头或者竹子做成了笼子,然后将大石头扔到里面,这样就不容易流走了;还建议部分百姓进行搬家,当时因为有风水这一说法,就有点难度; 还将铜器工具用到了之水中,当时大家都反馈,但是他自作主张进行了,但是确实是有效的;本来让他治理的是黄河流域,他感觉应该不只是这块的问题,便将其他的流域也一起治了;还在治水的时候发现,要垒城墙,做一些防性的工作。
鲧做的那些工作虽然短期内成效不到,但是为日后禹提供了很多的便捷,在加上禹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禹当时刚担任水官的时候,刚结婚不久,但是街道任命后便去工作了,当他的孩子是出生了以后,他三次经过家门口,都没有看孩子,相比较治水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一分钟都耽误不得,禹第一次见到自己儿子的时候是儿子7岁的时候了,可见他是有多么的自律呀。
禹治水是了有十三年的时间,进一步说明了他父亲给他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跟他的自律、勤奋也是分不开的。禹在治水方面啊整体和局部整合在了一起,不管是规模大还是规模小的水灾都是一样治法,毕竟水灾流域不止黄河流域而是广大流域的问题,只要把大方向搞定里哪里有问题哪里进行突击就可以了,当然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想要取得成功,这就是唯一的办法了。禹把自己的想法跟舜说了,得到了舜和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还得到了各部族的支援;还把堵和疏的方法结合在了一起,他的父亲就是一直在用堵的办法去操作,但是成不了,而禹相结合的办法很实用;还把治水和治山相结合,凿山的工程用了就有2年多的时间,可见是一个浩大工程呀。
为了了解黄河流域的情况,禹还亲自划着船,在河上观察具体的情况,所谓是知己知彼比方可百战百胜,他根据黄河的情况让大家把山凿出洞,这样洪水来了就会分流出去,大家说没你想的那么容易,那是山又不是石头,禹说不试试怎么知道你。然后禹就带着上万的水军开始凿山的工程,皇天不负有心人,没想到真的成功了。
转眼间十三年过去,禹亲自带领着他的水兵在东南西北方各种活跃着,完成了一次次不能完成的任务,他虽然是领导,但是和水兵们是一样的干活。他所做的一起舜很赏识,百姓们信也非常的感谢他,他是百姓心中治水的英雄。治水完成后,禹回到了都城,舜封了他很高的官位,禹说我之所以完成治水,都要考我饿团队和周边部族的帮忙,感谢大家的支持,要不我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舜年纪大的时候要找接班人了,由于禹的治水成绩出众,人也没有当官的架子,喜欢亲力亲为,和士兵打成一片,百姓们把他当作英雄,也深受百姓信任和拥护,决定将治理国家的权利交到禹的手上,这样大家都信服,也深得民意。禹管理后并没有变得不一样,而是更加努力去为老百姓过上好的生活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