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残健融合为理念,打破各类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界限,拓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辐射性及覆盖面,徐汇区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已经达到52.34%
65岁的吴女士因手指神经损伤,手臂无力,通过在徐汇区康健社区残疾人康健苑的半年康复锻炼,原本无知觉的手已经可以提着面包回家,给了她坚持锻炼的信心。近日,徐汇区率先在全市推出了残疾人社区体育指导项目,像吴女士这样有残疾的居民都将能获得专业的指导,看到康复锻炼带来的希望。
【线上线下“1+1+1”效应】
科学运动是残疾人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如何保障残疾人平等享有公共体育服务的权益,引导帮助残疾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依托社会力量,徐汇区推出的残疾人社区体育指导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打造全面性普及、个性化体验、多元化展示的社区残疾人体育服务新模式,形成“1+1+1”效应(即推广项目+健康科普+融合活动),提高残疾人体育健身的参与度。
徐汇区残联副理事长沈燕告诉记者,破解难题,需要最大程度地实现残疾人体育健身的专属定制和健康服务资源的融合共享,“目前区内13个街镇已经全覆盖建成残疾人体育健身点,残疾人社区体育指导项目打通了最后一公里,通过专业指导、手语等志愿者服务,扫清残疾人走进体育健身点的障碍。”
记者在康健社区残疾人康健苑看到,残疾人可以直接推着轮椅到无障碍全身垂直律动机上,通过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全身有氧健身车、等速上推/下拉训练机可以加强四肢的力量锻炼。彭先生有脑梗后遗症,通过几个月康复锻炼,从坐着轮椅来,到自己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一向沉默不语的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谢谢!”
【超过五成残疾人参与活动】
残疾人有运动的需求,但体育项目选择面窄。今年5月17日的第30个全国助残日。由徐汇区残联和尚体健康共同制作的《“跃动徐汇”残疾人居家运动康复指导》面世,这也是全国首部针对残疾人居家运动的视频。视频涵盖拉伸训练、力量训练、功能训练、八段锦四个类别共32个动作。为了方便视障和听障人士使用,视频还配搭了无障碍手语解说和字幕旁白。视频一经推出,就在残疾人群体中获得良好的反响。
沈燕介绍,目前区内有残疾人2.5万余人,其中肢体残疾有9000余人。从2018年开始,区残联每年举办残疾人体育节,引导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我们每年都会有推广项目,比如之前有抖空竹、地板冰壶,大家都很有兴趣。今年疫情特殊期间,我们就推出了居家锻炼视频。”
要健身也要秀。残疾人可以参加“健身达人云端秀”,在残疾人居家运动康复指导视频的32个康复指导动作中,自选其一,拍摄上传,参与最佳表现奖、最佳风采奖、最具潜力奖的评选 。此外,还可以自创居家锻炼方法。区残联派送了500个“健康礼包”,礼包里有握力器等运动康复小器械,残疾人可以自创居家锻炼方法,录制视频上传分享,参与“居家康复十佳选手”的评选。
以残健融合为理念,打破各类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界限,拓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辐射性及覆盖面,徐汇区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已经达到52.34%。一位听力障碍的瞿先生表示,残疾人在奔向小康生活的路上,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打造残疾康复干预体系】
记者了解到,负责残疾人社区体育指导项目的第三方公司上海四脚鱼健康科技公司,是上海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朱慧敏创业的公司。在她大四实习时期,主要负责适合残疾人康复运动设备的销售,“我发现不少企业、机构购买了先进的适残化康复设备,但实际使用率并不高,很多残疾人也缺乏专业的指导。”
朱慧敏由此萌生了创业想法,专为残障人士打造社区康复的健身服务苑点,解决他们的运动康复和社交需求。2018年5月,在母校和实习所在企业的帮助下,朱慧敏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了创业团队。依托上海体育学院的科研支持,创业团队着力开展慢性疼痛干预、神经康复、慢病干预等方向的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适宜技术应用与推广,保障残疾人运动的科学性。
根据《上海市残障人士健康状况评估报告》显示,后天获得性因素是致残主要因素,“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的组合因素,更让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老人新增残疾的比例不断攀升。朱慧敏说:“徐汇区残疾人社区体育指导项目给了我们更大的实践应用空间,希望今后能在更多社区打造残疾康复干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