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植株高大、抗逆性强、产量高,菌草技术——生态扶贫出奇兵

2020-09-03新闻14

久旱少雨,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农牧业产量低等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区往往都是群众生活较为贫困的地区。菌草具有植株高大、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等优点,既可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又可运用于生态修复、发展生物质新能源与材料开发等。

沙漠地区种植巨菌草

近年来,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林草局、商务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及福建省政府的支持下,设在福建农林科技大学的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在福建、西藏、新疆、云南、贵州等省区的生态脆弱地区,在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沿黄河各省区,开展菌草治理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防沙固沙、改良盐碱地、治理砒砂岩和洪积扇的研究与示范,引导贫困地区群众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生态良性恢复、农民脱贫致富系列成果,开辟了生态扶贫的新途径。

菌草扶贫状元林占熺

2017年10月10日,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福建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林占熺教授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并出席在北京举行的颁奖典礼。这是继1995年获得“中国十大扶贫状元”、2000年获得由科技部颁发的“1986~2000年科技扶贫杰出贡献者”、2004年和2011年两次获得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个人”以来,林占熺教授在扶贫领域再获殊荣。

1986年10月的一个深夜,43岁的林占熺仍在忙碌着,他的目标是从全国3万多种草本植物中筛选合适的培养基,“以草代木”培育食用菌、药用菌。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奋战,这天,第一朵用芒萁培育的香菇终于长出来了,林占熺热泪盈眶,“菌林矛盾”这一世界性的难题有望攻克,成果为国内外首例。他将实际应用的第一站选在了福建尤溪县,当地的菇农从来没听说野草里能长出香菇,林占熺向菇农承诺:“亏了我全赔,挣钱全归你们。”结果,总算有27家农户愿意试种。他驻村进户,手把手教农民操作技术,提供全程服务。

1989年尤溪县开始推广人工种植高产菌草,这种草生长快、生物量大,5个月可以长到3~4米高,一亩土地每年能收鲜草20~30吨。2003年,林占熺作为福建省首批科技特派员,带领团队在邵武、顺昌、建瓯等地开展菌草技术及产业发展服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菌草扶贫状元林占熺

2010年菌草应用规模大幅提升,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明显,福建全省菌草使用量达到2.27万吨,产值2.25亿元,其中应用菌草代料木材生产金针菇、秀珍菇、香菇、灵芝等18种食用菌,生产规模达5734万袋、2.055万立方米,应用菌草饲养生猪、奶牛、肉牛等2.7万头,饲养鹅、兔6200只,饲养草鱼等18万尾,农民增加收入4498万元。福建农林大学还利用菌草技术,推广长江水土流失治理经验,为贫困地区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在林占熺的带领下,菌草技术体系日益成熟,巨菌草在南方亩产可达5万~6万斤,立地条件好的还可以更高产。在北方寒冷、生态脆弱区亩产亦可达2万~3万斤,超过青割玉米产量的3倍以上,青割粗蛋白含量达12%左右(其他禾本科饲草为2%~4%),且适口性好。菌草新兴生态产业逐渐成型,合理栽培利用,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精准扶贫、科技扶贫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30多年来,林占熺教授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487个县推广应用菌草技术;同时,菌草技术通过国际合作、援外等途径,迄今在国内外举办了245期菌草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培训班,共培训8653人次,传播到106个国家;菌草技术被翻译成15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传播,共举办17届国际菌草产业发展研讨会,接待外交使节、外国专家学者等代表团200余个。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卢旺达、斐济、莱索托、南非、马来西亚、泰国、厄立特里亚等13国建立了菌草技术示范基地。

让宁夏“披金”荒漠“变绿”

在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楼前的山坡上,数丈高的巨菌草直指蓝天。20多年来,这抹金子般珍贵的绿色,已经从福建的山头田间,蔓延到宁夏的荒漠戈壁,成为闽宁合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目前,菌草技术已经在宁夏的9个县区推广应用,带动数万名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林占熺高兴地向笔者介绍。

菌草生命力强,可作牧草、板材,防风固沙等。此前,“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仅见南方,宁夏气候干燥,能否“南草北种”?

1997年4月,林占熺教授带着6箱草种来到宁夏闽宁村(现为闽宁镇),带领学术团队经过艰苦攻关,利用菌草培育出与当地水土相符的“本土蘑菇”。首批参与试种的农户当年收入超过2500元,是种菇前人均收入的7倍多。作为闽宁对口帮扶的重要项目,林占熺先后20多次来到宁夏,带着团队攻克多个技术难题,在闽宁镇建起菌草技术扶贫示范培训基地。依托该基地,福建农林大学先后派出300多名专家和技术骨干,为宁夏15个县市区提供技术培训、菌草菇生产示范等,推动了宁夏首个扶贫产业——菌草业的发展:共培训菇农4.8万多人次,带动菇农平均增收6000多元,累计新增产值2.6亿元,为宁夏留下60多名本土科特派。

巨菌草收割

宁南山区隆德县张树村,养着26头“扶贫牛”的村民张玄军搬进新房,他最得意的是培养出一个博士儿子、一个本科女儿。移民史旭东,是第一批尝试承包菌棚的人。搬到永宁县原隆村后,他看准菌菇产业的前景,刻苦学习新技术。他承包的一个大棚,折算年纯收入过万元。闽宁镇园艺村成立菌草蘑菇协会,发展订单式菌菇种植业,走“协会+基地+公司+菇农”路子。武河村村民组建菌草专业合作社,常国国、刘剑祥等多位农民因种双孢蘑菇而脱贫致富……位于贺兰山东麓、永宁县西南部的闽宁镇“一村一品”初步成型,特色种植产业等成果喜人,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彭阳县的闽宁现代食用菌产业示范园,现代化温棚里的蘑菇长势喜人。这个产业示范园由福建省投资兴建,是宁夏现代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

盐池县是著名的宁夏滩羊集中产区,但长期以来,由于缺少饲草,严重制约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助力盐池县发展滩羊产业,在当地推广巨菌草种植,开辟饲草生产新途径,增加饲草产量,同时带动贫困户增收。在国家菌草中心指导下,2018年起,盐池县种植巨菌草100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平均增收1500元。2019年,又扩大巨菌草种植面积,建立了70亩育苗基地,种植巨菌草350亩,同时带动更多贫困户发展。数据显示,近年来,西海固农民收入年均增速都在15%左右。2018年,人均收入历史性地超过6000元。

陕西扶贫“小草大业”

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常被形容为:“连绵纵横的丘陵沟壑,干旱皲裂的黄土大地”。受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在全国都是典型,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巨菌草在此扎下了根并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2013年,延安市政府为了解决延安退耕还林造成饲料短缺问题,决定从国家菌草技术中心引进菌草技术,将菌草作为促进全市产业升级、扶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如今延安市巨菌草种植已经覆盖全市13个县区,多家农民合作社采用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连片种植,总种植面积达近26000多亩。

子长县南沟岔种植户柳某说:“巨菌草在我村一亩地能产24吨,这比种玉米可划算多了。今年我就种了200亩,亩产草按20吨计算,一年能产4000吨,每头牛一年的用草量达不到5吨,一只羊的话1吨多一点不到2吨。我想牛的饲草问题和羊的饲草问题能给我节省近20万的支出。”

延长县安沟镇高家川村村民高祥去年种了30亩菌草,一亩地产了5吨多菌草,每吨能卖260元,一亩地收入从种玉米的600元变成现在的1300元。贫困户刘延平是高家川村蘑菇养殖带头人,他非常支持菌草种植,把自家的5亩坝地全种上了菌草。“我把自己种下的菌草,粉碎制成菌棒。每吨菌棒外面卖800块钱,菌草制成菌棒,进行蘑菇养殖,不仅产量高,而且每年能给我节省近万元的支出。”

巨菌草饲料喂羊

村民常梁平是村上养牛大户,还开了一个菌草青储加工站,负责收购菌草。他告诉笔者,菌草营养价值高,销路完全不用愁,内蒙古那边牧民对青贮菌草需求量很大,每吨愿意出500元左右价格收购,一户需求量最少都要1000多吨,还自己负责运费。

当地农业专家分析:该市现存栏100万只羊、20万头牛,一只羊一天需要干草2公斤,一头牛一天需要干草10公斤,一年共需要牧草146万吨。在一般管理水平下,菌草在该市年亩产鲜草15吨,折成干草粉3吨左右(鲜草和干草的比例是5∶1)。若2020年全市种植10万亩菌草,可产鲜草150万吨,干草粉30万吨,基本可以缓解延安市养殖业对饲草的需求,直接经济效益可达6亿多元。到2030年,全市可产鲜草450万吨,干草粉90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近20亿元。从全国畜牧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优质饲料的缺口很大,需求量很高,因此菌草饲草化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延安市科技局局长刘宝霖介绍:“我们将菌草产业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探索建立了政府引导带动、订单式种植、龙头企业回购、公司+农户和贫困户入股分红5种菌草产业扶贫模式,为全市产业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采取合作共建的模式,在宝塔区、子长县、黄龙县、吴起县、延长县等地建立菌草种植示范基地、菌草大棚育苗基地、菌草饲料化基地和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全市共建各类菌草示范基地20个。目前以菌草为培养基栽培的平菇、香菇已投入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

菌草青贮饲料以其优良的品质也颇受欢迎,市场价每吨600~700元,每亩收益可达4000元左右;同时菌草有机肥也已生产500多吨,市场价每吨达2000元。我们还以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发展菌草产业的突破口,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培育和扶持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现已培育出延安新天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广育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延安润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甘泉县嘉康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等从事菌草种苗培育、食用菌栽培、畜牧养殖的企业,使之成为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促进菌草产业的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作者:林冬梅

END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