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1o分求救(本人没分了) 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学

2020-07-19知识6

魔芋有哪些病害?如何防治? 针对魔芋病虫害如何防治的问题,我针对我们山区种植魔芋的经验,总结如下。魔芋就我们地方来说,有花魔芋和白魔芋之分。花魔芋适宜种植在海拔1700m以上地区,白魔芋适宜种植在海拔1500m以下地区。这两种魔芋种植都要选择空气湿度相对大一点,半阴半阳的小环境中,譬如在林下种植。防治魔芋病虫害,我认为首先要选好魔芋种。一般挑选一些芽眼饱满,无破损、无伤口或者无病虫危害、无腐烂的魔芋。其次,对魔芋种芋进行消毒。一般用1000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700倍液,在播种前进行浸种杀菌30分钟。三是对土壤做好消毒。栽种前每亩用25千克生石灰,2千克硫酸铜撒施土表,翻挖,也可以在栽种时候用70%敌克松500倍液喷施种植沟,对土壤和农家肥进行消毒处理。四是进入5月份,魔芋展叶虫害较重的时候,用敌杀死20ml/亩喷雾,防治效果较好。从6月中下旬开始,魔芋会产生软腐病,8月中旬为软腐病高峰期,这时候可以用70%的敌克松或1000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喷雾或500倍液浇株,防治2—3次。五是做好杂草防治。可以在魔芋田间杂草出齐,而魔芋未展叶时,采用草甘磷1500ml/亩或克芜踪100ml/亩喷雾。六是做好地下害虫防治。主要是“蛴螬”和“地老虎”。防治药剂。植物维管束切片及其图谱,包含病理? 植物疾病:在角色的致病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植物的正常生理和生化功能不安成长和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在各种病理变化的物理和组织结构,各种正常状态这是病态,甚至死亡。传染病:通过彼此之间的个体植物的感染,因此也被称为传染病的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3,非侵入性的疾病:即由非生物因素是不适合,由于环境因素的植物病害,不能被发送的个体植物之间,因此也被称为非传染性疾病。症状:症状的植物病原体感染或影响的非生物因素后,从正常的植物病变出现不同的生理病变和组织病变,最后的形态特征这种病变叫。包括症状和体征。5,症状:病株本身的一些致病因素,表现为不正常状态的内部和外部。症状:生长在植物中的患病部位表面的病原体(如病原体的营养繁殖和睡眠结构)。7,寄生电阻:指的是生存的能力的病原体在体内寄主植物获得营养。8,致病性的破坏宿主与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9,营养,身体的细菌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绝大多数真菌植物分枝的丝状体。10个细菌组织,一些真菌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形成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11,生活史:从一个孢子萌发的真菌是在一定量的营养生长和生殖阶段之后开始,并最终生成相同的孢子种过程。12,全寄生:。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学 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RBSDV)以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传毒为主,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但不经卵传毒。白脊飞虱(Unkanodes sapporonus)和白条飞虱(Chilodephax albifacia)虽也能传毒,但传毒效率较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不能传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则主要以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传毒为主,该病毒可侵入白背飞虱体腔和唾液腺,并在其中大量复制,使得白背飞虱一旦获毒即保有终身传毒能力。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亦能传毒,但效率较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不能传毒。曹杨等人研究发现,随白背飞虱虫龄的不断增大,其获毒时间则相应缩短,其中,长翅型成虫和短翅型成虫的最短获毒时间仅为2分钟,最长获毒时间为8分钟,在三叶一心稻苗的最短接毒时间分别为5和6分钟,最长接毒时间分别为10和11分钟。曹杨等人同时发现,白背飞虱获毒后可终身传毒,但不能经卵传毒,单虫一生当中最多可传毒株数为87株,平均每头一生可传毒48.3±0.8株。可见,白背飞虱对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较强的获毒和传毒能力。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的寄主范围较广,现已知的寄主有28种,其中主要为害禾本科植物如。1o分求救(本人没分了) 关于防治.放最后.先慢慢来。最简单的几句是: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肥水管理,后期少施氮肥.3.化学药物防治:苗,叶瘟在初见病斑用药,一个星期后用第二次;穗瘟在破口期和平穗期各用一次药.附药剂配分,保护性的药剂有75%三环唑.治疗性的有春雷毒素,稻瘟灵一类的.如果在药剂中加点微量元素会有很好的效果.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 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 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 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 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 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怎样? 本问题被收录至活动「你帮考生选学校,知乎给你送饭票」中。活动时间:2019/6/6-6/20活动规则:内容切…玉米矮花叶病的病原是什么? 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dwarfmosaicvirus,MDMV)引起,属马铃薯Y病毒属Potyuirus。病毒粒体线状,750nm2~15nm。基因组为正单链RNA,编码一个大的多聚蛋白,经自己编码的蛋白酶切割后形成功能蛋白。国外报道的MDMV株系很多,如A、B、C、D、O株系,最主要的是A和B株系。我国MDMV的主要株系是B和O株系。MDMV主要由玉米蚜、麦二叉蚜、棉蚜、桃蚜等以非持久方式传播,也可由种子传播。主要侵染玉米、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外,还可侵染马唐、虎尾草、白茅、画眉草、狗尾草、稗、雀麦、牛鞭草、苏丹草等禾本科杂草。该病毒主要在雀麦、牛鞭草等寄主上越冬,是该病重要初侵染源,带毒种子发芽出苗后也可成为发病中心。该病毒寄主范围广泛,可侵染50多种禾本科植物。自然条件下主要由灰飞虱传播,过去曾认为本病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侵染所致。近年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该病毒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有学者认为二者属同一病毒,故现在认为玉米粗缩病毒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传毒主要靠蚜虫的扩散而传播。传毒蚜虫有玉米蚜、桃蚜、棉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等23种蚜虫,均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其中玉米蚜是主要传毒蚜虫,吸毒后。水稻病毒病的病害种类和分布 至1990年世界上已经发现和确认的有15种水稻病毒病,中国发生的有10种,按病原病毒分属于下列组群:亚组2 病毒粒子具双层衣壳,dsRNA为10个片段,分子量为17.7×106,成员有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分布于日本、朝鲜和中国的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市,曾于1941和1965~1967年在日本中部、南部暴发,1963年和1966年在中国江苏、上海、浙江一带流行。病株叶片、叶鞘和秆上有蜡白色至黑褐色的短条状脉肿,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白脊飞虱(Unkanodes sarporona)、白带飞虱(U.albifac)和白条飞虱(Terthron albovittata)作持久性传播,不经卵传毒,与玉米粗缩病毒(Maize rough dwarf virus,MRDV)有血清关系,自然寄主有水稻、玉米、小麦、大麦和燕麦等禾本科植物的25个种。2009年我国南方新鉴定和发现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也是此亚组.亚组3 病毒粒子不具双层衣壳,dsRNA为10个片段,分子量为23.0×106。成员有水稻齿矮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分布于南亚、东南亚、日本和中国的福建、台湾、广东、海南、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1979~1982年曾在泰国大。

#魔芋#玉米#三农#水稻#害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