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翼城县隆化镇北张村配强“两委”班子,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时值初秋
地处中条山和太岳山之间的
翼城县隆化镇北张村
依然满眼苍翠、欣欣向荣
千亩苹果树长势正旺
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
喜人场景
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记者一行踏着暮色来到北张村。美观大气的门楼、古色古香的照壁、宽敞干净的文化广场、踩着节拍翩翩起舞的男女老少……一个充满生机的山间村落映入眼帘。
村里来了“领头雁”民风村貌焕新颜
“我们村这两年的变化可大着哩,村里修了门楼照壁,附近村的人都过来合影照相呢。”
“家里接了自来水,地里有了浇水管,院里的厕所也改好了,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舒坦着哩!”
“地里的收成有保障,家家户户不管好赖,都开上了私家车,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这届‘两委’班子有能力、有魄力,干了不少实事、好事,不光村容村貌,连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再也没有上访告状的了,都在一心一意谋发展。”
听说记者来了,附近的村民主动聚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畅谈起村里近年来的变化,尤其对现任村委会主任杨方赞赏有加。
2017年12月,原本在外创业的杨方,放弃繁华的城市生活,毅然回到家乡。他回乡的原因很简单——和这里的百姓一起奔小康。
“要想在村里干成事,必须把老百姓的情绪先理顺。”当选北张村村委会主任后,杨方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化解横亘在一些村民心中的不满。
这还得追溯到几十年前,因北张村集体欠账,村委会便把很多田地的使用权交由债权人抵顶债务,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一笔糊涂账,一些村民对此颇有意见。也因此,北张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上访村。
“先把这笔糊涂账给算清了,才能谈发展。”杨方和村“两委”多次商议,终于拿出一套解决办法。他一家家上门做工作,吃过闭门羹、挨过村民骂,可谓跑断了腿、磨破了嘴。2018年,这件事终于圆满解决。自此,北张村持续了几十年的“借替田”成为历史。
这个问题的解决,也让杨方在村民们心中树立了威信、赢得了认可。
首战告捷,倍受鼓舞。杨方马不停蹄,又开始多方筹集资金、用足政策,盖门楼、建戏台、修广场,并拿下了“一村一品”的苹果种植项目。村民们看到了希望,积极踊跃捐款,在外工作或务工的北张人,也纷纷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一时间,北张村活力迸发,热情高涨。去年5月1日,戏台竣工后,村“两委”召开了答谢会,并在广场上立碑,把全村捐款人的姓名都刻了上去。
北张村党支部书记贾海露坦言:“杨方见多识广,有点子、有热情,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村里的各项工作,也开展得十分顺利。”
作为隆化镇倾力打造的“苹果村”,北张村的苹果产业面积目前已发展到了2000余亩。
村委会副主任兼北张村苹果协会会长许潘敏,种植苹果树已有10年之久,靠着8亩苹果园,每年净收入达到7万元以上。“我们村地势高、早晚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种出来的苹果糖分高、品质好、硬度大,很多都是‘冰糖心’苹果,还便于储藏,但缺点就是没宣传出去,社会知名度不高。”
每年冬春季,许潘敏都会组织村民参加县农业农村局举办的技术培训。他赞叹道:“现在的政策真是好,老百姓在种植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只要一个电话,县农业农村局就会派人来村里指导,大家现在种植苹果树的心劲儿更大了。”
村党支部副书记宋长青原本种植了3亩苹果地,今年又加种了4亩。他说:“要是碰上行情好了,一亩地下来能收入两万元呢。”
虽说北张村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也存在水资源匮乏的现实。雨水好了收成好,雨水少了收成差,这个一直以来靠天吃饭的村庄,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去年,水管接到了地里,有了滴灌,村民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今年,北张村通过“一事一议”,申请到财政补助,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吃水再也不用挑了。
“近几年,北张村发生的这些变化,得益于党的惠民好政策,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隆华镇党委、政府为村里想办法、解难题,可以说有求必应;县应急管理局对口帮扶我们村,也为村民干了很多实事。”说起村里的变化,杨方颇为感慨。
依靠党的好政策,有了好的带头人,北张村群众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走在北张村的街道上,不时看到一些家户的大门上悬挂着“科技示范户”的牌子。记者随意走进一家挂着“科技示范户”牌子的人家,这家的主人叫贺丁义,今年59岁。他是北张村最早一批种植苹果树的果农。十多年来,他家靠着3亩苹果园,把两个儿子拉扯大,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红火。
如今,贺丁义又发展了3亩新果园,农忙时和妻子一起打理;农闲时,他就去附近的村镇打零工,一天能挣100余元。一年下来,他和妻子的收入能达到9万余元。
“现在的政策可好了,一亩地政府还给补贴一吨有机肥,苹果的品质更好了。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还经常来跟踪服务,农民在家里好好干,钱不少挣!”对于今后的发展,贺丁义还有新的想法,“前不久在侯马时,听亲戚说他在种无刺花椒,3亩地就挣了10万元,我也准备再包5亩地种种看。”
村民牛铁义今年68岁,他的大儿子从小得了癫痫,至今未婚,小儿子前些年在工地打工意外受伤。为了给孩子治病,牛铁义借了不少债,苹果园也因疏于管理,种了6年的果树仍没挂果。
如今,牛铁义家门前的空地上,整齐地种着西红柿、豆角、茄子、葱等蔬菜。走过几间破窑洞,他将记者带到一排新房子前。院内干净整洁,厕所已经过改造,房屋也装修好了,这是前不久,村里用国家下发的危房改造资金给牛铁义家修的新房子。
“我这几年可是沾了国家扶贫政策的光了。”牛铁义质朴地说,“有了国家扶贫政策和村‘两委’的帮助,我家的果园起死回生。2018年苹果市场行情好,果园收入8万余元,把小儿子结婚时借的钱全还完了;去年,果园收入5万余元,又还了不少外债;今年,我家就能彻底‘翻身’致富!”
就在记者即将离开时,适逢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又到村里进行现场服务。北张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全体人员协同技术人员一块块地查看、一家家问询,果园里留下技术人员的声声叮咛……
领导敢作为,百姓有干劲。北张村这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小村落,正以昂扬的姿态沿着小康大道阔步向前。
文/图 临汾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秀云 卢 婷 刘 超
编辑 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