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新闻网讯(记者 王晶 实习生 应欣育)“《关于进一步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意见的实施方案》聚焦科研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出台5方面22项具体措施,真正让科研人员吃下‘定心丸’。”9月3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史高领围绕“深化‘三评’改革 优化创新生态”向与会媒体解读《关于进一步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意见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针对性强、操作性强、规范性强,进一步优化科研生态环境
深化“三评”改革,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进一步优化科研生态环境,是实现陕西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走在全国前列的基础保障。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实施方案》自2018年年底着手调研起草,历经一年半时间,先后组织召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高新区及科技管理部门等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20余场次调研座谈会,梳理“三评”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4次征求了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省农业厅、省卫健委、省国资委、省科学院、省社科院等10家省级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后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同意后于6月15日以两办名义正式印发。
《实施方案》是落实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实施方案》直击“三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体制机制症结,着眼操作执行,突出实招硬招,在为科研人员减负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行为规范,体现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规范性强的特点。
《实施方案》从原来职称评审等单纬度的改革,变化为机构评估、项目评审、人才评价等全链条、多维度、系统性改革,不仅关注少数人才学者,更关注广大普通科研人员,能更加广泛地调动积极性,引导科研人员,尤其广大应用研究的科研人员,发挥自身优势,关注社会需求,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
5方面22项具体措施,真正让科研人员吃下“定心丸”
《实施方案》分别对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并对普遍适用于“三评”工作的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建设措施做出了安排,共计5方面22项具体措施,真正让科研人员吃下“定心丸”。
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方面,对指南的编制与发布、评审专家的选取使用、评审工作的质量效率、科技项目的结题验收、科技计划的绩效评估等方面均提出了改革举措,形成了项目评审全流程各关键环节的制度规范。
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方面,针对人才“帽子多”、标准“一刀切”、“评用脱节”等突出问题,坚持“干什么评什么”的分类原则,“评用结合、谁用谁评”,论文发表和引用排名等不作为限制性指标,扭转少数人急功近利、作风浮躁的问题,促进作风和学风转变。
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方面,针对科研机构在职能定位、法人自主权、机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科研机构全面推行章程管理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绩效为核心的中长期绩效评估制度,并对完善科技创新基地评价考核体系一并做出制度安排。
加强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着眼规范“三评”行为、守住诚信底线,提出了建立覆盖“三评”活动全过程的监督评估机制和集教育、自律、监督、惩戒于一体的科研诚信体系。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抓好《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