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崇祯上吊之前,传旨手握重兵的大佬进京救驾,为何皆见死不救?

2020-09-03新闻15

风雨飘摇的大明朝在崇祯十七年的春天终于走到了尽头。连年的水灾,旱灾,蝗虫灾,加上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更加快了大厦将倒的步伐。三月,李自成的部队开始围攻北京城,崇祯皇帝登上煤山,望着京城之外的连天烽火,长长的叹息,这位刚刚三十四岁的皇帝实在不甘心就这样死去。

崇祯皇帝倒不是昏庸无度的皇帝,他还是比较明事理的,只可惜生不逢时,他继位时,整个大明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内有魏忠贤这种大奸臣,后有农民军起义,外面还有虎视眈眈的女真铁骑,纵然是一个英明神武的明君,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力挽狂澜十分艰难,况且他身边也没有几个可以给他出谋划策的大臣,军师,在王朝危亡之时,他想让王公大臣,皇亲国戚们捐点钱出来筹集军饷,可是大家都觉得世道要变,不太平,必须得有钱保命,所以把钱都捂在自己口袋里,不舍得掏出来。

崇祯上吊自杀之前,传旨手握重兵的“大佬”进京救驾,为何都见死不救?难道大家都盼望着崇祯早死、大明早亡吗?先来看看崇祯死前传旨让哪些“大佬”来救驾吧:崇祯十七年正月二十八日,崇祯下诏天下救援京师。到三月五日,见无人前来救驾,就封总兵吴三桂、左良玉、唐通、黄得功为“伯”,六日再次下诏征各镇进京救援。

在1644年甲申3月19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克北京,但是明朝援军还是一个都没有到。

已经到位的人也都投降了李自成。从整个战场环境来看,事实上自从1643年十月明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部主力被大顺军歼灭以后,明朝官绅眼见大势已去,态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把明亡顺兴看成是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

地方大佬为什么不出兵?没钱缺粮是一个表面的重要原因,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寒心。勤王行动,有两个结果,一个是赢,一个是输。侥幸赢了,等待你的结果有三个,一个是袁承焕式结果,被皇帝犯疑心整死;另一个结果是获得崇祯的擢升——代价是继续战斗,乃至战斗到死,如曹文诏等;在以上两种死法到来之前,还得无比提防文官们把你弹劾死。正常发挥,输了呢?将军难免阵上亡,大家干的就是这个差事,阵亡并非没有思想准备,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后没有名垂千古,反而死的不明不白,甚至被怀疑诈死,无法封妻荫子,毁掉一生名誉,这方面的例子是孙传庭。

#明朝#李自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