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拒绝焖罐,定制线+优化风道设计,酷冷NR200P降温实战分享

2020-09-03新闻12

ITX装机最怕遇到什么?

那就是性能ITX主机散发的热量得不到及时处理,闷在机箱里出不去,这类机箱也称之为焖罐,其实问题错不在ITX机箱,而是组建过程没有考虑到性能带来的热量。

不支持240及以上水冷的ITX机箱并不适合性能主机的搭建,他们更适合一些中端主机,TDP功耗不高的CPU。

我之前DIY了一台3800X剪辑游戏向主机,用的机箱就是这类,其实机箱本身做工设计都很棒,但是不支持水冷,而且没有采用定制线,以及显卡和主板之间是背对背设计,大量的热量出不去,机箱位置也一般,导致温度很高,尤其是进行游戏和消耗高性能运算的时候,整个机箱箱体都发烫。

这台机箱其实更适合3500这类TDP不高的CPU和中端甜品卡组合方式。

这套机箱,3800X的拷机温度大约可以维持在77度,室温30度的场景下,但是一定要用最新版本的AIDA64,之前拷机测试温度大约为87度,室温还没到30度,显然是误差了。

上图可以看到显卡和主板完全是背对背的,对于后置的SSD简直是灾难性的控温,这是我后来才发现的,对于5700XT这块显卡,本身就是个发热大户,后置SSD也没有主动散热风扇和马甲,温度会堆积在这里。

这次搬家也是基于这点考虑,今年这个夏季着实被焖罐惊到了,游戏打开还没怎么运行,背板这块SSD就飙升到了70度。

不过这个机箱还是挺优秀的,只不过面对高性能的显卡和CPU蛮负荷运行的时候应付了这么多热量。

酷冷NR200P这款机箱,完全符合我的要求,支持水冷、风道设计优秀,ITX机箱,外带白色和非侧透,配套还有酷冷自家的SFX电源。

这次也顺带做了一个测试,换上定制线,配合游戏设计的风道,这类机箱,能降温多少度,也是我比较在意的点。

NR200P外观功能解析

酷冷这次推出了两款ITX机箱,酷冷NR200P白色以及酷冷NR200黑色,两台最主要的区别就是NR200P标配了钢化玻璃板和显卡延长转接线,两个风扇尺寸是120mm,而NR200没有钢化玻璃板和显卡转接线 ,120mm的风扇只标配了一个,另一个尺寸是92mm。

除此以外NR200P的竖装显卡PCI挡板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而NR200则是一次性的。

见到NR200P的第一眼我还是比较欣喜的,因为市场做白色机箱真是少之又少,对于我这种白色控来说,真的是挺痛苦的。

我目前将键盘、鼠标、音箱、路由器都置换成了白色款,显示器因为专业10bit的还没有适当的白色目标,只能凑合用黑色了。

NR200P比A4级别的ITX机箱要大一些,主要是高度的增加,不过整体依旧还是小巧可人的,作为对比的1.5L饮料瓶都要比它高一些。

侧面侧板密密麻麻们的都是散热孔洞,能保证优秀的散热设计。

背部是这台NR200P比较有特色的地方之一,因为这台机箱支持显卡横置和竖装,所以可以看到两套PCI挡板。

常规的安装方式下,竖装的位置还可以放置散热风扇,自由度很高。

来看看底部,唯一的一个黑色磁吸防尘网,可以轻松取下,四个橡胶防滑垫支撑起来整台机箱。

拆除了防尘网,底部可以看到风扇预留的安装位置,还是刚才那句话,自由度很高,风扇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任意增减。

顶部基本为镂空防尘网形式,不过可惜是顶部为灰色,不是整体白色,中间则提供了两个快装形式的风扇安装位。

提供了USB和电源,以及重启和耳机插孔。

底部防尘网、侧面板散热孔洞、顶部按键以及正面logo特写,一开始我以为logo是带发光的,后来发现并不是,只是做了一个点缀。

NR200P所有的面板都是可以拆的,包括前面板、两个侧面板、顶部和顶部两个面板,总共5个,而且采用了快拆形式,不需要拧螺丝,比如可以轻松更换为侧投玻璃面板。

打开机箱左侧面板,最外层的这个框架是装冷排风扇的,配合非玻璃面板使用,支持120、240以及280水冷,不过用于冷排风扇安装的时候,显卡必须以传统方式安装,这样的话垂直方式和冷排框架无法共存,需要留意一下。

无论是两个侧面板,还是上下两个面板,都是这种快拆结构固定的方式,整机螺丝不多。

这种快拆结构比抽出形式的更稳固,而且真的挺方便的。

通过快拆模块快速拆下的底部和顶部面板,底部也是可以安装散热风扇的,支持两个12cm风扇,顶部则是自带了两个12cm快拆结构散热风扇。

机箱的另一面,左侧为电源安装位置,支持SFX和SFX-L电源,当然你想要安装ATX电源,其实也是可以的,就是比较麻烦,而且是非正常机位安装方式。

右侧为主板安装支架,支持ITX和DTX主板。

前面板同样可以拆卸,框架上预留了两个2.5寸固定盘位或者一个3.5寸固定盘位,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双M2+双2.5寸固态硬盘,这样的组合方式完全够用了。

电源支架外侧也是支持外挂一个3.5寸机械硬盘的,NR200P最高支持3个硬盘。

整个机箱钢板的厚度还是很扎实的。

酷冷姗姗来迟的V650 SFX模组电源,属于V SFX Gold系列,一共有550W、650W、750W和850W四个型号,作为3800X和5700XT的组合,650W电源功率已经足够充沛了。

V650 SFX的尺寸在体积比较大的ATX电源面前是个精致的小弟弟。

受制于体积大小,SFX电源的散热风扇一般尺寸都偏小,转速会比较高,V650 SFX噪音控制还算可以。

全模组,附带的线材偏硬和偏长,所以我后期定制了一套白色硅胶电源线,尽量减少之前机箱塞满电源箱的窘状。

大功率的SFX电源选择又多了酷冷,850W最高功率对于单显卡的用户来说已经足够富足了。

一波三折的换机箱过程

我原本用的利民AXP-200R,六热管,但是这个散热器有点尴尬,虽然基本上可以算旗舰款的下压式散热器,但是对ITX主板和机箱非常挑剔,而且14cm的超大风扇,基本上会覆盖整个ITX主板,安装后显卡只能用显卡延长线。

NR200P提供了显卡延长线,但是安装的时候出现问题了。

原先主机附带的显卡延长线和散热器不起冲突,但是NR200P上,竖装显卡则完全被图中红圈处6根热管以及14cm的风扇阻挡。

解决方法也是有的,就是定制一个更长的显卡延长线,或者用原来那根显卡延长线。

而传统方式安装显卡,显卡插槽则被这个散热器捂得严严实实的。

更换显卡延长线还是更换散热器中,我选择了后者。

显卡延长线理论上损失的性能是感受不到的,不过心理上总还是有一些膈应的。

这里还是建议各位NR200P的用户,如果选择竖装显卡,还是尽量选择功耗中等偏低的CPU,毕竟这种方式下,下压式CPU散热器和显卡背板距离比较近,散热效果应该不如传统的安装方式。

我最终选择了利民的AK120 PLUS塔式散热器,安装方式也变成了传统的横置显卡,这个散热器高度是155mm,刚好可以放入这台NR200P机箱。

酷冷的NR200P目前可以选择的风冷散热器要比很多ITX机箱多,限高155mm也让塔式散热器有了用武之地。

虽然AK120 Plus 相对于AXP-200R少了一个热管,只有五热管,但是机箱不错的散热风道搭配塔式散热器多出的散热面积,理论上不会比AXP-200R差太多。

利民还有一款AK120 MINI,高度只有135mm,适合更小巧的ITX机箱使用。

主板直接移植,这里订制的电源线还算不错,虽然由一开始的竖置显卡改为横置,但是线材长度还是够的,线材长度也足够柔软。

顶部风扇也是预留快装结构的。

顶部两个12cm风扇安装完毕。

原先的东芝1TB 2.5寸7200转机械硬盘正直壮年,也懒得更换了,直接安装在前置2.5寸盘位上。

背部和底部我也增添了三个风扇,虽然这块5700XT显卡比较厚,但是依旧可以在底部放下两个12cm超薄机箱风扇,我这两个风扇的厚度仅为15mm。

如果是采用竖置显卡的安装方式,配合水冷冷排支架,NR200P最多支持7个风扇。

这块主板只提供了两个智能调速系统风扇接口,其中一个被M2自带的散热风扇占据了,所以我增加了一块酷冷的磁吸风扇集线器。

侧面一览,走线的地方虽然不多,但也还算不错,这台机箱也塞的满满的,但是仨人效果并不差,尤其是背板的SSD,温度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更换配件的时候也很方便。

风道上并不算完整的垂直风道,如果前面板可以设计一个镂空进气口效果应该会更好。

这台机箱内部依旧寸土寸金,尤其是电源区域,吸附一个风扇集线器后会损失一个3.5硬盘固定盘位,勉强的话可以和一个2.5寸共享。

最可惜的是机箱自带的前置接口线材过于偏硬,以及走线不是很合理,只能尽力整理。

原先机箱主板倒置的问题也解决了,总体来说很酸爽。

更换完毕的整机图,虽然比之前的A4机箱要高一些,但是白色颜值和多用型、易用性的设计,让我还是挺满意的。

降温实战测试

先来看看原来的机箱表现,室温30度的时候,单纯开机什么也不做,各项温度数值。

主板温度52度,CPU温度57度,显卡温度53度,三块硬盘,包含了两块M2 SSD以及一块机械硬盘,系统固态M2温度为53度,机械硬盘温度为42度,背部游戏固态M2为62度,超出系统盘10度左右。

拷机13分钟后CPU温度77度。

我测试两个盘的数据温度,第一个是机械硬盘的极限地平线4,第二个是固态硬盘的刺客信条:起源。

极限地平线4最高画质2k分辨率下,显卡温度飙升到了77度左右,CPU温度67度,主板56度,机械硬盘D盘50度。

而在刺客信条打开后还没进行游戏,E盘的温度已经飙升到了70度,已经是高温警报了,这个温度下固态硬盘很容易高温丢失数据,游戏都不用跑,直接放弃。

而机箱外金属箱体温度高达44度,已经算烫手了。

至于原来机箱的温度,我也用测温计测试了下,44度,已经算有点烫手了。

更换NR200P,加持了5块散热风扇的机箱表现如何呢?

为了让测试环境更接近原本的的场景,我特意将机箱挪移到了相对比较狭窄的地方。

测试结果如下:

室温30度的时候,单纯开机什么也不做,各项温度数值。

主板温度46度,CPU温度56度,显卡温度52度,系统固态M2温度为53度,机械硬盘温度为34度,背部游戏固态M2为54度。

相对于之前的主机机箱,主板温度下降了6度,CPU下降了1度,毕竟原本是6热管而且14cm散热风扇,5热管的利民表现还能降温1度,也算是小胜;而变化最大的是原本散热很糟糕的游戏固态M2,降温8度,机械硬盘也下降了8度。

至于显卡,温度基本没有变化。

拷机13分钟后CPU温度69度,降温8度,

这次运行了刺客信条游戏,温度64度,比起游戏都还没开完,已经飙升到70度高温来说已经算不错的成绩了, 但是温度还是有些偏高,我还是希望温度能控制在60度左右,准备后期试试SSD散热马甲。

总结

开放式的安装方式,易拆的设计,和足够优秀的空间,让ITX机箱不在成为焖罐,这次改造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要想好看,还是要全套定制电源线,包括SATA线,这样有序的理线也能帮助机箱合理降温。

酷冷NR200P这个机箱不同的安装方式,降温效果也不一样,具体还是要看个人需求。

#机箱#酷冷#显卡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