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此“奇葩”的无障碍通道,是怎么被“改造”出来的?
近日,微博上有网友发布了一段记录上海无障碍体验的短视频,引发了网络对大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关注和热议。不少市民也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身边无障碍设施的缺失和不良体验。
对于申城众多老小区来说,无障碍设施先天存在不足。而眼下各区大力推进的“美丽家园”和旧改项目,是居民们改善无障碍设施的希望所在。但一些小区的居民反映,“美丽家园”工程的确是给每个门幢修葺了无障碍通道,可完工的通道不仅实现不了“无障碍”,走不了轮椅;有的坡陡路窄,连正常的老人走起来都费劲。
如此“奇葩”的无障碍通道,是怎么被“改造”出来的?
60厘米宽的通道,还没轮椅宽
静安区汶水路649弄永和一村居民徐女士反映,上月初,小区的“美丽家园”工程开始对各个门幢入口处的无障碍坡道进行改造和美化。徐女士家里有位80多岁的老人,行动不便,出门依赖轮椅,这对她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她说,永和一村是老公房小区,建造之初没有任何无障碍设施,早些年居委会组织给每个门幢入口处台阶前加了一段斜坡,就是小区仅有的无障碍设施了。但由于原有台阶十分狭窄,即便加了坡道,轮椅上下仍然费劲,改造是楼内居民们的迫切愿望。
△永和一村58号楼门口的台阶和坡道尚未改造。由于台阶十分狭窄,即便加了坡道,轮椅上下仍然费劲,改造是楼内居民们的迫切愿望。
随着改造的推进,一些门幢的无障碍通道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台阶大幅加宽,足够轮椅推行转身;斜坡拉长,坡度放缓,一侧还加上了扶手。个别条件好的门幢甚至额外铺设了一长段斜坡。可轮到徐女士所在的34号楼改造时,施工方竟然只给原有台阶和坡道贴上石砖,就算是改造完了。改造后,台阶的宽度依旧那么窄,离“无障碍”相距甚远。
9月2日,记者前往永和一村实地体验。34号楼位于小区的最西北角,只见楼道入口分左右两部分,右侧是底楼居民的入口,左侧进入后则直接是楼梯向上,前往楼上楼层;左右两侧的入口均有铁门,铁门前设有一级台阶,右半部分台阶前铺设了短短的一条无障碍坡道。因而,坡道加上台阶,组合成了所谓的“无障碍通道”。徐女士拿来卷尺测量得知,整条台阶宽度仅有60厘米,高约15厘米,无障碍坡道则更短,仅约半米左右,踩在上面确实感觉坡度不小。正如居民所说:现场能看到的改造仅限于原有台阶和坡道上新贴上了一层3厘米厚的石材面砖。
△34号楼门口的“改造”,仅限于原有台阶和坡道上新贴上了一层3厘米厚的石材面砖。
△整条台阶宽度仅有60厘米。
对于住在3楼的徐女士一家来说,她们通常需要把老人背下来,随后在楼道入口处再将老人抱上轮椅推走。记者从徐女士家中搬下轮椅尝试,不管记者从哪个角度将轮椅从坡道推上去,均会被卡牢,无法在台阶上完成转身;将空轮椅搬上台阶后发现,轮椅的一边悬空在外,十分危险。再用卷尺一量,徐女士家中的折叠轮椅展开后,宽度近70公分。台阶还没有轮椅宽,难怪无法转身推行。
△由于台阶宽度还不及轮椅宽,将空轮椅搬上台阶后发现,轮椅的一边悬空在外。
△徐女士家中的折叠轮椅展开后,宽度近70公分。
比原先还差,那还改造什么?
记者在永和一村34号楼门口的试验,吸引了底楼几位居民的围观。102室的一位老伯88岁了,他虽然走路没有年轻人那么利索,但基本可以踱着小步出门走动。他告诉记者,改造后,由于覆盖了石砖后的台阶更高、坡道更陡,他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借助斜坡爬上台阶,只能一只手倚着铁门,随后将两只脚先后抬上台阶。他边演示边不满地对记者说:你看比原先还差,那还改造什么?
△102室的88岁老伯正在给记者演示改造后的台阶如何给他带来不便。
记者在小区内看到,大多数门幢口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后均十分宽敞,基本达到了申城目前商品房小区的水准。相比之下,34号楼的改造着实敷衍了。但34号楼的情况也并非个案,小区里最北侧一排的10个门幢均是如此。居民们不解,为何不将无障碍设施一步改造到位?
△永和一村小区大多数门幢口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后均十分宽敞。
徐女士告诉记者,发现问题后他们也第一时间找到了居委会,居委会建议居民直接找“美丽家园”的施工方沟通。施工方在小区里设立了一个项目部,9月2日,记者也来到项目部一问究竟。一位刘姓负责人接待了记者,他解释称,小区最后一排的无障碍通道之所以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原因在于“地方不够”。据称,按照消防的要求,小区内的消防通道不能窄于4米,而小区最后一排房子距离小区围墙,也恰好就只有4米余宽。见记者不信服,负责人带着记者实地测量,从围墙边到斜坡底端,距离的确仅有4.05米。如果要将台阶拓宽、坡道拉长,势必要向外拓,那就侵占了消防通道的空间,“这样工程也通过不了消防的验收。”
△小区最后一排房子无障碍通道之所以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原因在于“地方不够”,要给消防通道留足4米的空间。
至于覆盖石材面砖后带来的台阶加高、坡道变陡的问题,项目部负责人称后期路面铺设沥青后会有所缓解。“不能将坡道改到台阶两侧?这样既解决了坡道过短过陡的问题,也给台阶拓宽腾出了地方”,见记者不依不饶,负责人反问记者:“楼里有电梯吗?反正都是将人往上背,多背一格台阶有什么区别?”
老小区无障碍通道改造难题不少
随着申城“美丽家园”改造力度的推进,类似矛盾已出现不少。普陀区新村路285弄是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老小区,5月以来,小区紧锣密鼓地进行“美丽家园”改造工程。随着工程进入尾声,有居民发现,楼幢门口原本配备的无障碍通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两截高差较大的台阶。
9月2日,记者也来到小区实地了解施工情况。原来,小区总共9栋楼,其中3栋沿街,因配备地下空间,出入口与地面落差较高,形成了多级台阶,其余6栋楼入口与道路基本打平。问题正出在这沿街的3栋居民楼上:窄窄的楼栋门口已经砌好了台阶的完整结构——两级约120厘米宽、19厘米高的台阶,上接一个不到2平方米的平台,随后才能进入楼道;台阶两侧设有挡墙,但唯独没有无障碍坡道。眼下,由于地面还未铺设沥青,最外一侧的台阶高差过大,施工方用一块板砖作为临时铺垫。在1号楼,两根不锈钢扶手已经安装在台阶两侧。
△普陀区新村路285弄小区部分楼幢前的多级台阶。
△1号楼已提前安装楼梯扶手。
有居民告诉记者,原本小区的无障碍坡道是沿着楼栋一侧设计,长度达5米。尽管经常被电瓶车、自行车堵住,但聊胜于无,“如今怎么把无障碍通道改没了?”记者在一处“居民接待室”找到了施工现场的姚姓负责人。对方表示,施工方案中并没有忽略无障碍通道,而是保留了一侧坡道的设计,但必须要等到沥青铺设完毕后才能将台阶再改造成坡道。具体而言,整个120厘米宽的通行区域,70厘米宽的部分改成无障碍坡道,坡长大致在120厘米,剩余50厘米宽的部分仍保留台阶样式,“这是居委会征询后与我们反复沟通的结果。”这样的设计将统一应用在8个楼幢入口中。
不过,记者搜索某电商平台销量前几位的轮椅品牌,轮椅宽度均在64至70厘米,想要通过70厘米的无障碍坡道可能面临“障碍”。对此,姚负责人也坦言这个设计“有点勉强”,然而想要拓宽,牵涉到很多因素。台阶的一侧紧邻污水管网的检修口,拓宽势必要将水泥覆盖在管网之上,要想改动得向相关部门申请;台阶的另一侧是刚刚铺设好的新水管,改动意味着重新施工。坡道长度限制在120厘米也是碍于污水窨井盖位于楼幢入口前方。
△台阶和坡道拓宽拓长受到排水管道、污水检修口以及窨井盖的限制。
老小区更需要尊重残障人士的需求
针对新村路285弄出现的无障碍通道改造的“障碍”,有居民建议:台阶两侧的挡墙宽度约有26厘米,是否能拆除将空间留给坡道?姚姓负责人表示,档墙确实没有特别大的实用性,如此设计仅仅是为了保留原有的台阶样式。如改动,则需征询居民的意见。“能得到多少支持,是否会引起其他居民的反对,才是决定施工方案的主要因素。”眼下的设计保留了原有大部分居民的出行习惯,是一种相对“不麻烦”的方案。现场施工铭牌上写明新村路285弄目前实施的屋面及相关设施改造工程得到了92%业主的同意。
在老小区“美丽家园”改造中,居民意见分歧多,一分一厘的变动都会产生多个回合的“拉锯”。由于老小区普遍没有足够的空间为无障碍通道做出周全的设计,往往让位于主流居民的利益诉求。不少施工单位存在畏难情绪,设计上就会倾向于保守;此外,也确实存在部分居民对于无障碍出行缺乏“共情”,难以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别人出行的难处。采访中,住在3号楼的张大伯就直言不讳:无障碍通道本身利用率小,“有坡道就行了”“用的人毕竟少,推轮椅时候小心一点就好。”
新村路285弄所在的长新社区居委会主任金玮向记者表示,小区里居住的老年人约占46%,肯定会考虑到轮椅出行的需求建造无障碍通道。针对坡道过窄的问题,居委将和施工队再做协商讨论,确保无障碍通道的顺畅通行,同时做好设计方案的充分公示,把惠民工程做实办好。
在网友发布的上海无障碍设施体验短视频中,也指出上海虽然无障碍设施建设已较为完善,但实际使用率低。究其原因,申城在设施进一步完善和相关服务提升上,仍有着很大的空间。不管是在小区内还是公共场所,无障碍通道应该摆在哪个优先级,赋予多少空间,高度、角度又是否科学,侧面印证了这个城市对残障群体和出行不便的老人们的关注程度。建议居委、物业和施工队伍能够平衡各方诉求,不妨在“美丽家园”改造中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设计,妥善考虑,保障残障人士、老年群体的出行便利。
题图:记者尝试将轮椅从坡道推上去,多个角度均会被卡牢,无法在台阶上完成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