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计划新投入使用2800余辆公交车,均为新能源车型,安全性能、乘车舒适度等方面也均有提升。
拿跑长安街的52路来说,54辆新车均为公交集团首次采购使用的一款16米低地板增程式(气)电动公交车,最大载客量达126人,配置了电动冷暖空调系统、低地板门式车桥、主动安全及盲区监测预警系统等先进设施,实现了无障碍乘车,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及乘车舒适度。
“两千余辆新车以二环内线路为主定向投入。”北京公交集团资产管理中心副经理赵东烈介绍,新车投入使用后,从二环向外进行“梯次调配”,在各客运分公司之间、城郊线路与城区线路之间合理调剂,平衡车辆资源,提高使用效率,累计调整车数将达到一万辆次。“调配过程中,要统筹协调线网、车辆、能源、场站、人力等众多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赵东烈说,公交车的淘汰更新涉及新车准备、在用车二次调配、老车置换等多个环节,需要时间和过程,预计到今年底才能将2019-2020年采购计划中的新能源公交车辆投放完毕。届时,二环及首末站均在副中心的线路公交车新能源率将实现100%。
这些年,从车辆外观、性能到能源结构,北京公交逐年升级换代。
1984年9月28日,北京公交52路正式开通,成为当时长安街上一条大站快车线。时至今日,36年过去了,从车辆外观到能源结构,这条线路与“大一路”一样,成为北京公交近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
资料图
52路驾驶员王江浩手机里珍藏着一段视频,那是36年前52路开通当天的录像,红黄相间的“黄河通道”上挤满了市民,车头还挂着大红花和“向国庆献礼”的条幅。开通之初,52路全长15.91公里,只有公主坟、工会大楼、礼士路、西单、东单、大北窑、双井、劲松东口共8站。
“听老师傅说,过去干公交很苦,冬天‘温缸’一加热水就要四五桶,没把子力气根本干不了。那时候乘客也遭罪,车厢四面漏风,冬天像冰窖,夏天似蒸笼。”王江浩翻着老照片,从外观配色上看,52路经历了从“红黄”到“白绿”再到“蓝黄灰”的换装。
资料图
1999年,52路更换为京华BK6111CNG单机车型,以天然气为燃料,是当年长安街上的主力车型。由于客流过于庞大,在2002年,52路迎来了京华18米型铰接车——京华巡洋舰。2005年,首批以蓝黄灰为主色调的京华18米BK6180D2型铰接车投入到52路运营。次年,首批京华18米后置发动机铰接车BK6182投入52路运营,开启了后置发动机铰接车时代。
开了14年52路,王江浩赶上了两次换车。2012年,52路更换为青年18米铰接车,以液化天然气为燃料,排放更加环保。“过去柴油车还需要早起着车,冬天4点多就得爬起来,换成烧气就轻省多了,着车时候也不用闻黑烟了。”
资料图
就在上个月,王江浩又开上了16米低地板增程式(气)电动公交车。“马力足、噪音小、空调给力……”老司机一连串点赞,最让他感到踏实的,是车辆配备了主动安全及盲区监测预警系统,“离行人、车辆近了,系统就发出报警音,及时给司机提醒。”王江浩感慨地说:“公交车升级换代,开车也越来越享受了!”
“从有轨到无轨,从进口到国产,从传统燃油车到现代电动车,一代代公交车承载了百姓的记忆,见证了古都和时代的变迁,体现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北京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9年底,北京公交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占比已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