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或对胰腺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2020-09-03新闻5

9月3日报道 埃菲社马德里9月2日发表了题为《一病例显示,新冠病毒可能会对胰腺产生负面影响》的报道,根据《自然·新陈代谢》杂志当地时间周三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所述的一名患者的情况,SARS-Cov-2病毒感染可能会对胰腺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胰腺是控制血糖水平的器官。相关内容摘编如下:

由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的这项研究,记录了一名19岁男性病例的情况。该男子从Covid-19中康复后被诊断出患有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该论文称,该研究并非在新冠肺炎与糖尿病之间建立任何因果关系,但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会对胰腺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SARS-CoV-2通过与糖蛋白ACE2结合而进入人体细胞。ACE2也存在于人体的胰岛β细胞中。

胰岛β细胞在胰岛素的产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通过研究已知,ACE2对胰岛β细胞的功能非常重要。

《自然·新陈代谢》杂志补充说,最近发表的几项研究表明Covid-19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可能的联系”,但目前掌握的数据“还不足以支持该疾病会直接导致人类罹患糖尿病的说法”。

由马蒂亚斯·洛德领导的这项研究分析了一名年轻男性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案例。他因身体机能衰竭、过度口渴、尿频而被送入医院急诊室,并在几周内体重减轻了12公斤。

血液分析显示,除糖尿病的其他特征外,这名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尽管该患者没有高风险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型。

然而,他的基因型与1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略有升高有关。

分析表明,他在入院前的5至7周内感染了SARS-CoV-2病毒。当时他的父母刚从澳大利亚回国并出现了Covid-19的典型症状。

研究论文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这并不能表明Covid-19导致该患者罹患糖尿病”,也不能排除他可能患有罕见的隐匿性1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可能性。

但是,他们认为,“SARS-CoV-2感染可能通过病毒对胰岛β细胞的直接作用而对胰腺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感染与糖尿病之间的可能联系。(编译/田策)

资料图片:工作人员8月8日在德国科隆-波恩机场对入境旅客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欧洲新闻图片社)

【延伸阅读】研究发现:新冠感染者抗体有效性至少可达4个月

9月2日报道 美联社9月2日发表了题为《大规模新冠抗体研究为疫苗研发带来希望》的报道,科研人员发现,在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产生的相关抗体有效性至少可达4个月,抗体并不像之前一些报道所称那样会迅速消退。内容摘编如下:

9月1日发布的这份报告取自对冰岛逾3万人进行的检测结果,是迄今为止有关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长期反应的最全面研究,对研发疫苗的工作而言是个好消息。

美国哈佛大学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周刊随该报告一道发表的评论中写道,如果一种疫苗能够像自然感染那样刺激人体产生持久抗体,那将为人们带来希望,表明“对这种不可预测和高传染性病毒的免疫力可能不会很快消失”。

有关新冠疫情的一大谜题是,感染过新冠病毒是否有助于抵御未来的感染,以及可以抵御多久。此前一些较小规模的研究称,抗体可能很快就会消失,一些症状较少或无症状的感染者可能根本不会出现很多抗体。

这项新研究是由美国生物技术企业安进公司旗下、总部位于雷克雅未克的德科德基因公司与冰岛的数家医院、大学和卫生官员合作完成的。冰岛自2月底发现首例新冠病例以来对15%的人口进行了检测,为对比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研人员使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一种方法是用鼻咽拭子或其他样本检测病毒片段,由此表明受试者是否感染;另一种方法是检测血液中的抗体,由此显示受试者是否当时或曾经感染病毒。

研究人员用各种方法对30576人的血样进行了分析,如果至少有两次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该受试者就被计为病例。病例覆盖了一系列人群,既包括无症状感染者,也包括显现新冠症状并住院治疗的患者。

在检测结果呈阳性的一个亚组中,进一步检测发现,在最初确诊感染后的2个月内,病例体内的抗体持续增加,随后达到稳定状态,并保持4个月。

此前发现抗体很快会消失的研究可能只考察了免疫系统对感染做出反应的第一波抗体;这些研究大多是在确诊28天时进行的。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第二波抗体形成于感染一两个月后,而且这波抗体似乎更加稳定和持久。

这一研究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所有国家人口的反应都相同,也不是说每个人都有这种反应。其他科研人员最近至少记录了两例在首次感染数月后似乎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

这项新的研究没有确定有多少或哪种类型的抗体能够带来免疫力或保护——这些问题仍是未知的。

研究还发现,社区通常采用的病毒片段检测方法漏诊了近半数通过血液抗体检测确定的感染者。研究人员说,这意味着血检可靠得多,而且能更好地跟踪疾病在某个地区的传播、指导决策及保障复工或开学等。

尽管许多研究都是以诸如住院患者等特定群体为基数来报告死亡率的,但所有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死亡率一直是未知的。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重症监护主管德里克·安格斯说,天然抗体不会很快消失这一消息“对疫苗研发者来说将是令人鼓舞的”。(编译/胡溦)

资料图片:4月24日,在希腊首都雅典市中心的福音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在重症病房工作。(新华社)

【延伸阅读】巨石强森称自己与妻女感染新冠 喊话民众:戴上口罩

9月3日消息 据美国《公告牌》杂志(billboard)网站消息,美国男演员道恩·强森在社交媒体上称,自己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妻子和两个女儿也感染了病毒,但目前他们感觉“健康”。他建议大家强身健体、戴好口罩并减少聚集。(编译/闪峥)

【延伸阅读】新冠病毒大流行再次证明:控制传染病需要全球合作

9月2日报道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9月2日发表了题为《传染病及其控制:在希望与失败之间》的报道,传染病的控制及其完全消失的可能性是一个当代观念。19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为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原因和传播机制以及推动疫苗等预防手段的发展而努力。相关内容摘编如下:

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运动带给了人们极大的希望,“可预防疾病”的概念应运而生。诸如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之类的有效抗菌疗法的逐步发展增强了人们对医学的信心。克服传染病作为主要致死原因的可能性似乎是存在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根除这些传染病的尝试通常并不成功(如钩虫病、黄热病、疟疾等),只有天花已被正式消灭(1980年)。

不过消灭天花策略中的一些局限性表明需要进行一些改变。必须将针对各种疾病的大规模疫苗接种运动结合起来。还应加强稳定的监控体系,以便发现和调查病例,并在暴发新疫情时立即采取行动。

在此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根除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倡议,这是在获得有效疫苗很多年后开始的。该战略于1988年启动,在某些地区已经取得了成功,如美洲(1994年)、西太平洋(2000年)和欧洲(2002年)。一周前,世卫组织宣布,非洲的脊髓灰质炎已经成功“清零”。

不过,在成功消灭天花后,人们对消除传染病的乐观态度却有所减弱。在1980年代,人们开始谈论“正在出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等新疾病)和“正在重新出现的传染病”(如结核病和梅毒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每年杀死近27.5万名5岁以下的儿童的疟疾是根除策略失败的又一力证。

当前的理论和流行病学方案还不够,急需新的方法。在这种背景下,“发病学”的概念很有用:疾病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构成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决定的现实。

因此,消灭一种或多种疾病意味着打破与某些种群中存在的其他细菌的生态平衡。这促进了由一些此前并不那么重要的病原体引起的新疾病的出现。

其他一些因素也促进了传染病的发展。其中包括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对环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人畜共患病、健康全球化、社会经济不平等和文化问题等。21世纪初出现的一些病毒引发的疾病以及当前的新冠病毒疫情就是很好的证明。

历史告诉我们,孤立的科学技术行动并未奏效,只有整体和协调的方法才能解决似乎早在50年前就接近消失的健康问题。(编译/韩超)

2020年8月14日,科学家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加林市新冠疫苗研究实验室工作。(图片来源:彩色通稿)

#内分泌疾病#新冠肺炎_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