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区是坐拥全市传统村落最多的区域。其中,琉璃渠村是最生动的样本,也正如一片琉璃瓦,折射出文化历史进程中的高光与黯淡。曾经的皇家琉璃之乡,因开山受限与市场收窄而熄灭窑火。而北京三个文化带建设的提出,为琉璃渠的重生发展按下了加速键,这一古村落也以新方式为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添砖加瓦。时至今日,新文旅产业项目的入驻撬动了濒临失传的技艺:老瓦厂升级改造为琉璃文创产业园。同时,古村落积淀的北京记忆不容抹去。琉璃渠村既要存续乡愁,又要续写新篇,寻找着保留与开发间的微妙平衡。
绿水青山取代700年官制釉色
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000人,这样一座小小的琉璃渠村,其“色彩”却关乎整个北京城的“色彩”。
琉璃渠村周边有丰富的页岩、叶腊石等矿产资源,当地人称之为“坩子土”,用它烧造的琉璃不易开裂,百年不掉釉色。加之这一带盛产煤矿,交通便利,元代在此便为烧制琉璃设立了专管窑务的官员。清康熙年间,北京城内正阳门外琉璃厂迁至琉璃局,琉璃渠村成为皇宫建设专用琉璃制品的生产基地。
时至今日,从事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研究的专家还常常描述琉璃渠村缔造的盛景:“紫禁城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屋顶被马可波罗视为‘遍地黄金’,而这都来自京西琉璃渠。”
琉璃渠村因琉璃光环,2007年获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琉璃烧造技艺于次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历史机遇之下,琉璃渠村形成了独特的村落空间形态和琉璃烧造、农业、交通运输业组成的产业链。
直到2017年,琉璃制造还是村里集体经济的主体。虽然制造出夺目的光彩,但开山、烧窑却一直在京西侵吞绿色。数十年以矿业为主的门头沟区一片黑白灰色调,这其中也有琉璃窑厂的烟尘。
琉璃渠村的命运在2017年迎来转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的出炉,再次指明门头沟为生态涵养区的组成部分,并且进一步明确推进三个文化带的整体保护利用。由此,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积淀历史的厚重一隅,也面临转身。据琉璃烧制技艺市级传承人赵长安介绍,琉璃渠全村的开山烧窑于2017年被正式叫停。在此之前,村中700年官窑历史的北京明珠瓦厂则于2013年左右为故宫大修烧制了最后一批琉璃瓦后,熄灭了窑火。“早年工厂年产量能达到100多万件。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的收窄,经营不善而被迫关门。”
可以看到,北京市以“一城三带”为抓手,构建历史文脉和生态环境交融的整体空间结构的规划,也在偏居一隅的琉璃渠落笔着墨。“蒙尘”的窑厂关闭,绿水青山中正在酝酿一个全新的琉璃文创产业园。项目实施主体为金隅集团。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琉璃文创产业园或将延至年底开工,具体的筹备工作也在持续推进。“近期我们与区政府开会做了最终方案的沟通,目前已经完成整体概念设计,正进入施工图纸设计及相关手续办理阶段。”金隅投资物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子铭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了最新的进度。
首个保留生产的非遗园区落地
根据去年底新发布的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规划设想,项目将以琉璃重生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打造集琉璃保护性生产、琉璃文化推广、琉璃体验式旅游、文化创意办公于一体的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占地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将成为北京第一个保留生产功能的非遗主题园区。同时还将在园区呈现与故宫合作建立的故宫琉璃研究院。
“虽然进度延期了,但是园区的主要规划没有大的变数,只有一些职能区域设计上的微调。”王子铭称。
曾经因窑火熄灭而遣散的琉璃烧造手艺人,又有机会在琉璃渠重操旧业,延续古法。据了解,园区中除了有手艺人工作室,还将让老窑恢复一部分的研究性生产。为了满足生态涵养前提下的环保指标,琉璃烧制也以煤改气,让天然气的温度曲线实现老工艺的效果。据赵长安介绍,目前保留的2000多吨本地坩子土,未来将满足为故宫年产1万件修复用瓦的需要。
作为“国字头”的非遗,琉璃烧造正沿着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提出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推动非遗活态传承、融入生产生活的路径前行。“即便是琉璃烧造的非遗传承带头人,此前薪资待遇也很低,月薪只有3000元。不少人被迫转战外地,与外地厂家合作。在年轻人看来,这一工种与社会脱节,没有人愿意学习,使得琉璃技艺的师承也难以为继。”在中国古建琉璃文化学者肖永旺看来,“有企业与政府支持,新项目的落地,有利于复活工种,改善就业。”
一边是即将破土而出的产业园,一边是静止的古村落风貌。据了解,目前琉璃渠村基本上还是村民居住功能为主,并没有过多的产业开发。
有村民表示,此前一再听说村中要进行棚户区或城中村改造,但至今没有实质动作。对此,门头沟区住建委回复:琉璃渠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北京市传统村落,属于特色保留村庄。将按照“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强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的保护和延续,原则上不再进行棚户区改造。
琉璃渠村做种,“历史文化名村”的名头实则具有两面性。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村企开发步调并不一致,文化产业发展与乡愁记忆需要兼顾。
在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大盘子中,琉璃渠村是一个绕不开的独特小切面。
“保留”与“开发”间续写乡愁
通过查阅门头沟区政府网站村镇概览可见,龙泉镇下设琉璃渠村与琉璃渠社区。门头沟区龙泉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琉璃渠一带属于农居混合结构。此外还有村企用地之别,明珠瓦厂厂区范围土地权属归于金隅集团,新的产业园即将在此改造重生。
北京商报记者尝试向琉璃渠村书记了解除了琉璃文创产业园之外,村中其他产业发展情况,该负责人未做回复。
可以看到的是,与门头沟其他传统村落打造精品民宿,带动全村脱低与增收的方式不同,琉璃渠村并不在其列。谈及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发展,北京旅游学会会长安金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应规范存量和控制增量。“农民就业就地转化,是存量上的优化。对于企业投资人,应强化其社会责任,不能过度地使用社会财富。”
古村样本琉璃渠正在“开发”与“保留”的平衡中前行。像一块试验田,正在推进中的琉璃文创园面积并不大,但被寄以“以点带面”的愿景。据门头沟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琉璃文创园本着小而精定位,以打造“门头沟标杆性产业园”为目标,期待能够成为以点带面的示范项目,带动村民就业等发展。
琉璃文创产业园外延则向南辐射至更广的文旅空间。据门头沟文促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琉璃渠以南10余公里处,眼下已有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成型,吸引了文化与科技企业入驻,也将提升周边产业环境,联动琉璃文创产业园项目的发展。根据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最新印发的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围绕老旧厂房改造发展文创新空间,打造以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为龙头的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时尚创意、艺术创作、体育休闲等文化体验的旅游新空间”。
琉璃渠这一看似静止于历史时空的古村落,正在遥遥地与新科创形成巧妙的连接。而传统的一面,也将沿着古道脉络,收获回响。在门头沟区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发布的三条非遗旅游路线中,琉璃渠村是古道之旅中重要的节点:游客可以从沿河城村到妙峰山涧沟村,再到水峪嘴村和琉璃渠村。此外,琉璃渠也将与妙峰山一带串联打造“妙峰山-琉璃渠民俗技艺传承基地”,塑造京西妙峰山民俗文化品牌。
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在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蓬勃兴起,琉璃渠村也乘此契机,在回响古今的独特步调中留下乡愁,也不只有乡愁。
北京商报记者 胡晓钰
【亲历者说】
金隅投资物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子铭:
活化非遗回应老厂区心声
北京商报:请您谈谈北京市琉璃制品厂的功能转变过程。
王子铭:作为传承700余年琉璃烧造历史的皇家官窑,该厂长期以来一直为故宫、天坛、颐和园等皇家建筑添砖加瓦。此外,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等诸多当代建筑的琉璃构件也多由此厂烧制。这一琉璃老厂还凭借一直坚持传承的古法烧造技艺于2008年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后期,由于传统工艺的环保问题,加之市场因素,厂区琉璃制品的生产难以为继。为进一步做好传统琉璃烧造技艺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扬,金隅集团在故宫博物院、门头沟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全新定位,目前正全力开展厂区改造提升工作。
北京商报:请您介绍一下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具体规划。
王子铭:项目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在这个园区里,我们将充分发挥琉璃制品厂官窑的历史地位,借助故宫博物院的优势资源,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将厂区打造成集琉璃保护性生产、琉璃文化研究推广、琉璃体验式旅游、文化创意办公于一体的中国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北京商报:目前项目的进展如何?
王子铭:目前园区已完成整体概念设计,正进入施工图纸设计及相关手续办理阶段,项目得到了门头沟区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整体都在有序推进中。
北京商报:您对产业园的远景有怎样的期待?
王子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金名片,传承保护好琉璃烧造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金隅集团作为首都大型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责。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与精雕细琢下,全新的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必将焕发磅礴而绚丽的生机,以古闻新、以新传古,实现历史、文化与产业的有机融合,成为京西亮丽的文化名片。
北京商报记者 胡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