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CD PROJEKT 旗下的移动工作室Spokko,公布了免费AR手游《The Witcher:Monster Slayer》。从预告和实机演示来看,该作极大地还原了《巫师》系列的种种设定,同时将AR游戏的玩法体验进一步深化。
属于猎魔人的“Pokemon Go”
如果皮卡丘会吃人的话,那《The Witcher:Monster Slayer》可以称得上是又一款《Pokemon Go》。本作以LBS(基于位置的服务)+AR为核心,融入《巫师》系列魔物、武器和道具的设定,让玩家在现实中也能体验与魔物斗智斗勇的快感。
正如《巫师3》中杰洛特所言:“我的徽章在震动,这附近一定有魔力之所”。
不过现代猎魔人的手机代替了徽章的功能,玩家只需要打开GPS,根据地图移动到特定的位置,即可找到隐藏的魔物并触发战斗。成功击杀魔物还能获取战利品,积累足够的数量即可达成成就。
剑术、炸弹、法印,还原《巫师》战斗
猎魔人总能在战斗中取得先机,因为他们清楚每种魔物的弱点并对症下药。《The Witcher:Monster Slayer》进一步深化AR玩法,玩家在特定的天气、时间,和特定魔物战斗会更加有利,合理利用猎魔人的多种技能也会使战斗事半功倍。
游戏的战斗完全是第一人称动作游戏的阵势,玩家需要根据魔物的行动作出相应的反应。
剑术是游戏的主要攻击手段,玩家需要通过点击屏幕的方式,挥动银剑对魔物进行攻击和格挡;通过投掷炼金炸弹,可以造成巨额伤害;在合适的时候进行QTE,还能放出伊格尼法印将魔物轰开。
加入剧情,完善RPG玩法
《巫师》系列一直以优秀的剧情著称,这一“传统艺能”有望延续至《The Witcher:Monster Slayer》。本作的故事发生在《巫师》系列之前,玩家接近特定的地点即可触发剧情与NPC对话,还能对生物的尸体进行调查,揪出事件的“幕后黑手”。
从目前预告透露的信息来看,《The Witcher:Monster Slayer》的内容丰富度值得期待。无论是主线剧情、战利品系统、战斗的多样性,以及可能存在的炼金系统,都能看出Spokko完全是以制作一款微型RPG的标准来打造本作。
《Pokemon Go》和它的追随者们
2016年,由任天堂发行,Niantic 制作的《Pokemon Go》广受玩家的追捧,其基于LBS+AR的玩法设计,时至今日仍是AR游戏的主流。《宝可梦》的收集、育成、交换、对战四要素,在《Pokemon Go》中被完美实现。
美中不足的是,游戏的AR模式仅支持宝可梦捕捉环节,而不支持对战界面。
这一点在Niantic18年制作的AR游戏《哈利波特·巫师联盟》得到明显改善,该作的战斗终于支持AR模式,玩家需要通过类似QTE的方式在屏幕上划出咒语,击退摄魂怪。只是即便该作加入了技能树和魔药炼制系统,在总体玩法上也仍然略显单薄。
19年测试的AR游戏《Minecraft Earth》,很好地实现了技术和可玩性的兼顾,MC的建造和冒险玩法都基本保留,玩家终于第一次“住进”了自己建造的房子。虽说《Minecraft Earth》中建造的难度和繁琐程度实在都比MC高不少,但可玩性确实是到位了。
游戏的核心永远是可玩性,而AR技术更像是一道极猛的增味剂。在这些“前辈”的基础上,《The Witcher:Monster Slayer》在丰富RPG元素的同时,加入实时天气影响和动作游戏的战斗设计,这些尝试似乎都预示着AR游戏不再浅尝则止,而向更深度的玩法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