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限制了人自我发展、追求幸福的能力,中国石油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实现扶贫模式的可持续性,这是大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经济、政治、社会多重职责,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重要力量。依托自身大产业、大平台,央企扶贫具有先天优势,但如何精准对接贫困地区所需,确保脱贫效果可持续,始终是中央企业需要直面的课题。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石油自1994年开始参与扶贫工作,迄今已超过25年,定点扶贫县数量居央企第一。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帮扶的定点扶贫县和对口支援地区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这背后,是中国石油对特色产业扶贫之路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一方面躬身入局挖掘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为贫困地区引入源头活水;与此同时放眼长远,提前谋划,用市场化思维运营扶贫产业,建品牌、搭渠道,解决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形成稳固的产业链条。将扶贫产业打造成为真正帮助贫困群众脱贫的致富项目,产业扶贫的"石油模式"值得借鉴。
聚焦优势产业,激活"造血"功能
盛夏时节,在新疆察布查尔县,随着红花陆续盛开,也进入了采摘的好时节。沙比拉木·赛达合买提腰间系着一条红白相间口袋,在红花田里一朵一朵地采摘红花。七月天气炎热,可她却抑制不住脸上的喜悦。对她来说,正是这些红花,给她和当地农户们带来了希望。
新疆伊犁州的察布查尔县,位于伊犁河以南,新疆西天山支脉乌孙山北麓,这里有"塞外江南"的伊犁河谷自然风光,还有享誉疆内外的锡伯族乡土风情,然而,在过去相当长时间,贫困却一直伴随着这座美丽的边陲小镇。
由于常年气候水土条件干燥,一直以来当地以红花种植为主导产业。但受制于资金和技术条件,红花产业却始终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加工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生产出来的红花没有稳定的市场保障,导致农户生产红花的积极性并不高。
"因为穷,抬不起头,怕别人看不起。"沙比拉木·赛达合买提曾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一家四口生活拮据。沙比拉木·赛达合买提不喜欢外出,更不喜欢与人打招呼。
中国石油援建的红花产业园建成后,为像沙比拉木·赛达合买提一样的当地贫困家庭带来改变。结合察布查尔县加尕斯台镇土地干旱,适宜红花种植的实际情况,自2016年开始,中国石油先后投入1000万元,建成集标准厂房、仓库、实验室、展厅、晒场为一体的现代化红花产业园。通过筑巢引凤,当地政府招商引进红花籽油龙头企业在产业园建设红花籽油加工厂,实现当地红花籽销售渠道稳定,价格稳中有升。
产业园改变了传统落后的作坊式经济模式,也提高了群众种植红花的积极性。2017年9月,红花产业园投产后,察布查尔县加尕斯台镇红花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占到全县总播种面积近30%,当地800户贫困家庭、2000多名群众受惠,每户年均增收2000元。
"这几年不仅红花价格高了,我还在红花油厂上了班,一个月能有2000元的收入。"沙比拉木·赛达合买提也成了产业园中厂里的包装工,负责从流水线上将刚刚生产的一桶桶红花油进行装箱。
有了红花产业园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式的服务,当地农户再也不用为红花价值低卖不出犯愁了,不少农户还解决了长期稳定就业。在沙比拉木·赛达合买提看来,是红花产业园提升了她和她家庭的生活质量。
2017年11月,曾经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察布查尔县实现历史性脱贫摘帽,也成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直县市中首个摘掉"贫困帽"的县。将高质量脱贫放在首位,中国石油不断强化产业帮扶,以点带面,自2016年以来,在新疆各县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帮扶资金,陆续援建奶制品加工、枸杞种植等项目,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原材料价格,项目分红,务工收入等多种方式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因地制宜,以旅游示范项目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距离察布查尔县近4000公里,是河南范县陈庄镇韩徐庄村,多年前,这里还顶着"国家级深度贫困村"的帽子。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四万亩荷塘环绕的"网红"民宿村。
"一开始我们都不相信,咱这个穷地方,也能吸引城里人来这住。"贫困户村民汪道梅说。范县陈庄镇韩徐庄村距离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县城20公里,远离闹市,隐于中原荷花园之间,是这座古村的优势,也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障碍。全村共有158户620人,其中贫困户共有41户160人,占据了全村人口的近1/4。
2017年,中国石油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旅游经济示范项目,3年间累计投入1500万元,吸引政府配套资金1000万元,通过打造精品民宿带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让当地贫困户通过闲置房屋流转、在合作社劳动取酬、配股分红等方式致富,2018年底韩徐庄村实现全村脱贫摘帽,中国石油贡献出一份石油力量。
"一个月能拿1800多元,不耽误照顾娃,周末来玩的人多了,还能卖一些小玩意赚些额外收入。"被聘为中国石油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管家的村民吴桂花,自2016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谈起生活的改变,难掩喜悦。
以旅游示范项目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县河南范县韩徐庄村、台前县姜庄村已发展成"网红"民宿村。图为台前县姜庄村改造前后对比图,偏远古村如今焕然一新。
如今中国石油打造的"豫北荷乡"旅游经济示范项目已成为当地的一道新名片。项目以合作社形式带动155户当地群众,2019年平均每户增收3500元。村庄环境变好了,就业机会增加了,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打算来年结束背井离乡的打工生涯,回乡共享发展红利。
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国石油通过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持续探索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全方位提升的产业扶贫之路。继河南范县、台前县及贵州习水县援建的乡村旅游经济扶贫示范项目取得初步成效后,2019年起,中国石油结合新疆自治区发展的需要,陆续投入4600万元,在尼勒克、托里、吉木乃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接待设施和精品民宿,带动近千名群众脱贫致富,以特色旅游产业激发乡村振兴的"全面造血"能力。
打通渠道,以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升级
产业造血扶贫,仅仅打通产业价值与市场链接还不够,还要为行业长远发展、持久增效做好"造血"准备。怎样帮助造血,让脱贫攻坚产业链道路畅通无阻?中国石油通过打通扶贫产业发展的"销售关",解决"不好卖"的问题,以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发展升级。
"口感软糯品质好,我们家孩子就喜欢喝这个粥。"在中国石油加油站便利店,不少消费者成被"昆享"品牌小米圈粉,成了忠实的回头客。
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昆享"小米源自赤峰,是全世界小米的发源地,而赤峰小米品质最好的阿鲁科尔沁旗却是国家级贫困县。
发展小米产业,可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2018年,中国石油内蒙古销售公司与扶贫产业结缘,开发商品,优先选择国家级贫困地区,优先考虑为当地扶贫工作作出突出贡献,并长期与贫困农户签订农产品订单协议的企业合作,从而形成"贫困农户+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品牌零售商"的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实现三方共赢。
以此种模式,昆享选择与小米产区阿鲁科尔沁旗、白糖原料甜菜产地林西县和燕麦产区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等3个国家级贫困县(旗)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合作,目前已开发成功3大系列13款单品。
截至今年8月,"昆享"品牌扶贫系列产品累计销售额突破2300万元。带动贫困户平均每人每年增收1500元。在线上各电商平台,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昆享"系列扶贫产品以新颖的外包装和接地气的表达形式,成为新晋"网红",颠覆了人们心中扶贫产品"不时尚"的刻板认知。
前方市场卖的好,农户生活才更有保障。像"昆享"小米等扶贫农产品不断走出去的背后,是中国石油基于自身石油品牌和网络的优势,对打通消费扶贫渠道,以市场带动产业升级的探索和思考。
中国石油通过发挥渠道优势、传播优势等形成多方联动,帮助扶贫产品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中国石油企业遍布海内外,员工超百万,通过推动扶贫产品进入员工食堂,矿区超市以及2万多座加油站便利店,开展消费扶贫对接会等,帮助贫困地区农产品扩大影响,拓宽渠道。仅2019年一年就购销消费扶贫产品近1.7亿元。
此外,通过线上线下推广发力。在加油站进行促销,宣传农产品,鼓励社会大众以购代捐,奉献爱心。在线上,与中国社会扶贫网合作,开设中国石油消费扶贫网上商城,提供选购消费扶贫产品便捷高效新渠道。
在销售专业化上,助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形成区域性特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察布查尔红花籽油、吉木乃有机面粉、尼勒克蜂蜜等产品已经通过中国石油加油站渠道走向全国,并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以前我们的产品虽好,但没有销售渠道,导致产品销量不高。中国石油帮助我们拓宽销售渠道,现在我们能接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新疆勒克县村民罗志军兴奋地说。改变简单帮扶与被帮扶的单向关系,中国石油与贫困地区群众一起趟出一条产业发展的道路。产业链激活了,贫困地区群众有了内生动力,越来越多的村民和罗志军一样脸上有了笑意。追求幸福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不让贫穷限制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大企业发挥责任担当,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
文/王誉瑾
发于2020.8.31总第962期《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