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这项苹果放弃的技术,能终结手机续航短板吗?

2020-09-03新闻16

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黑马公社。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发现手机的充电速度越来越快,从一开始的5W再到如今的125W,而回想起这一切的发生,仿佛就在几年前。按照这个发展速度,黑马敢说几年后要是有了200W乃至300W的充电功率都不会惊讶。

那么,手机快充的意义是什么?厂商为什么要不停地给手机升级快充呢?

当你累了一整天准备回家的时候,你突然发现手机的电量仅剩5%,而这点电量根本无法支撑你接下来长达1个小时的路程。那么,这时候你是会选择留下来充会电再走还是硬着头皮就走呢?相信不用黑马多说,九成以上的人都会选择留下来把手机的电充到一个自认为安全的范围,这就是“电量焦虑症”。

根据百度百科介绍,电量焦虑症是指“当手机电量不足时,会感觉坐立不安、异常焦虑,患有电量焦虑症的人士会将移动电源随身携带或携带一部功能机备用。当电量不足时,这些用户就表现出异常焦虑,而类似情况广泛存在于智能手机用户当中” 。

不瞒大家说,黑马就有严重的电量焦虑症,当手机电量低于50%时,会打开省电模式;电量低于20%时,会彻底停止使用手机,会将手机的GPS、移动数据、Wi-Fi全部关闭。

这个时候,快充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倘若你想将手机的电量充到20%,普通的10W快充可能会让你等上二十分钟;而同样的时间,如果你用上了120W超级快充,那基本上就是将手机直接充满电的节奏。

同理,如果异地恋的情侣们煲了一晚电话粥之后忘记给手机充电,那么双方第二天早上趁着洗漱十几分钟,也可以让手机重新恢复满电状态。

而这一切,都要得益于快充技术的应用。可以说,快充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户的电量焦虑症,但是它仍然不够完美。

厂商为什么要不停给手机升级快充?

事实上,现阶段无论是65W的快充还是125W的快充,都比不上可拆卸电池设计。为什么?因为可拆卸电池设计让手机电量回血更快,即时间成本更低;而且它的备用电池的大小可以让用户忽略不计,毕竟它的体积肯定比你的一圈数据线、一块充电头或者充电宝更小。

在这样的对比下,厂商只有在不可拆卸电池的手机上,不断地缩减用户的充电时间,才能让用户的使用体验更接近以前可拆卸电池的手机。

而可拆卸电池设计逐渐没落的原因,大概率也是因为用户私自更换第三方电池会降低手机安全性,而一体化设计则更节省空间、更能防水,而且还能用上无线充电、加快用户的换机频率。

但是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因素阻碍了手机快充的普及,那就是各家厂商的私有快充协议。为了让手机充电的利益最大化,厂商针对自家手机的快充用上了各种私有快充协议。这些快充协议就像是管理一个风扇的档位:当充电协议不通过时,风扇只会给你最低档位使用;而当充电协议通过时,风扇就会开到最大档运行。

所以你会发现,明明你的手机支持40W或者65W快充,但是一旦换了充电头就只能乖乖地用着18W的PD快充;而当你外出使用充电宝时,明明自己的手机用原装充电器半小时就能充满,但是用着同为快充的充电宝却需要两个小时左右,这都是第三方快充协议和手机不兼容的锅。

所以,给手机装上大电池,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吗?

手机厂商为啥不装大电池?

因为需要大电池的用户永远是少数。

别看厂商们推出大电池手机时,一个二个兴奋得不得了,但是真正购买这些手机的用户永远都是少数。事实上,黑马以前用着1800毫安时的手机是一天一充,现在用着3700毫安时的手机也是一天一充,当然,这是在不玩游戏不看剧的前提下;对于一些偏爱玩游戏的用户,可能4000、5000毫安时的手机都会一天几充。

事实上,选择了大电池除了拥有长续航这一个优点之外,其余全是缺点。比如大电池会带来更厚更重的机身、更低效的散热、更长的充电时间等等,相比轻薄的机身,其除了续航时间更长外,其余的可谓全是缺点。所以,为了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在快充、大电池只能二选一的情况下,厂商们自然也就选择了快充。

综上所述,手机厂商不断地推出更快的快充实属“无奈之举”。大电池虽然被很多人期待,但是其带来的副作用却“伤害”了更多的用户,在电池没有革命性的突破之前,厂商们只有不断地将手机充电功率拉高、不断缩减手机充电时间才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至于那些怕快充伤电池的用户,你们需要知道,手机本质上就是一个沟通、娱乐的工具,而工具,用得舒心才是硬道理。

#手机使用技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