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都江堰这样干!

2020-07-19新闻17

俯瞰走马河绿道,碧水映蓝天,鲜花衬绿植,步道上设计的几何图案为城市增添了一抹动感。夏日的傍晚,一路伴着走马河漫步,清凉的河风拂面而过,瞬间让炎夏失去了温度,令人倍感清爽。绿道上每隔数百米便有行人在凉亭休憩,增设的健身器材吸引了许多运动达人,追逐风筝的孩童在草坪里嬉笑打闹……走马河绿道打造了一个“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景观,营造出一种临水而居的绿道生活模式。而这只是都江堰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开展公园城市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的缩影。

规划先行

聚焦实现“两个率先”目标,都江堰市住建局牵头制定了《都江堰市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2个“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举措和保障机制,并按照“清单制+责任制”细化梳理锁定了未来三年公园城市建设60个重大项目,逐一明确责任主体和形象计划。邀请在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规划设计团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价值导向,结合都江堰市现有本底基础和特色优势,高标准启动《都江堰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近期行动方案(2020-2025年)》编制,开展“十四五”时期都江堰市公园城市建设规划纲要研究。

至2022年,都江堰市将在“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率先成为成都市美丽宜居城市的典范区、世界旅游名城核心区和天府农耕文明的展示区。至2025年,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实现阶段突破,梯次实施公园城市示范片建设,为2030年基本建成和2040年率先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一向以山水景致闻名于世的都江堰市,正坚定不移地贯彻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探索一条更为绿色、开放的发展之路。

先破后立

在建设公园城市的过程中,怎样面对人口、环境的约束?在中心城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情况下,怎样加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怎样做精做细乡村旅游、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怎样延续历史格局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都江堰市经过思考、探索,独辟蹊径,打破圈层结构,着力改变单一中心集聚的发展模式,构建出全新的城市发展格局。通过加大对规模小、布局分散的乡镇和居民点整理合并力度,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了“双心两区、三轴九河”的城市空间结构,同时按照“主体功能区—特色镇—一般镇、新型社区、林盘聚落”三级城镇体系,逐渐形成以城带镇、以特色镇带动一般镇和社区的发展格局。

青城山镇问花村距成都市60公里、青城山景区3公里,紧临106省道、成青旅游快速通道,是成都市2019年重点项目,也是都江堰市乡村振兴重要产业项目之一。围绕“花、水、诗、酒、村”五大主题,问花村深度开展花卉游览、民俗体验、特色花木培育、川派盆景展销、特色民宿、创意文化、高端医疗等产业,聚集生态养殖、康体养生、农林观光、传统手艺体验等农旅融合发展的产业链,营造乡村郊野公园场景。占地1048亩的海棠公园已建成开放,是现今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海棠专业园林。

绿道+

蒲阳河绿道示范段,全长约2.2公里,该绿道示范段参照天府绿道建设标准,根据“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城市建设理念,融合了天府绿道、增花添彩、海绵城市、宜居水岸等理念,以色彩缤纷、生趣盎然的骑游系列为主题,铺装部分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绿道全部采用透水材料,绿道示范段连接颐湖公园、体育公园、国学公园、工人文化宫等公共服务设施。自开放以来,受到了市民游客的一致好评。市民单鸣表示:“我们全家人都喜欢骑单车,以往想要骑单车都不知道到哪里比较好,很多地方都没有单车道。市区建成的绿道为市民提供了很好的运动休闲地方。”自从蒲阳河绿道示范段建成之后,她尽量每周末都抽时间和家人一起去骑单车,甚至晚饭后也到绿道上骑行一圈。

“作为旅游城市,与成都中心城区不同,都江堰市的绿道建设更注重发展城市旅游。”都江堰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认为,除了“美景”之外,建设绿道还应该融入更多的业态和场景。通过绿道建设,将川西林盘、都江堰市精华灌区、城市与农村等有效串联起来。同时,更注重绿道规划建设的创新性,打造多元素不同质的绿道,基本形成“一道一景”。

目前,在“双限双减、双提双优”规划策略下,都江堰市将大量城市国有建设用地需用于基础配套,保障了建筑品质、立体绿化、公园广场、林盘项目规格的较高品质;建设项目同步配建一定数量的街区公园、滨河绿道,实现了城市景观建设多元投入。

不断推进的林盘绿道、特色街区建设,为构建遗产观光、地域消费体验营造了场景;堰山河畔公园等14处“小游园、微绿地”的新建;枫尚景逸等5个成都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八一聚源高级中学1个市级园林式单位的打造;枫尚领域1个省级园林式小区、岷江水务1个省级园林式单位的创建;18030平方米立体绿化的新建,62.22公顷城市绿地的新增;问花村乡村郊野型等3个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启动;迎宾公园等4个“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建设的推动;207公里各级绿道的建成,锦江绿道都江堰段仰天窝绿道枢纽建设的启动;石羊七里村村委会等7处驿站建设的完成;1个公园城市特色街区、2个特色小镇、8个精品林盘的成功打造;3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的启动;“七里诗乡”“灌区映像”“川西音乐林盘”3个示范林盘的建成……更优越的生态环境,更宜居的生活品质,将直接带动旅游、房地产等第三产的业蓬勃发展。

全域旅游引领

石羊镇红雄社区的川西音乐林盘,常住村民26户、75人,森林覆盖率51%,具有良好资源禀赋。通过精心打造,延续了传统林盘“茂林修竹”“沟渠环绕”“蜀风雅韵”“生态田园”等特色,按照生活实用性、乡土记忆性和旅游观赏性需求,完整保留原乡肌理和田园特色,在林盘精心布局水景舞台、五线谱绿道、风铃廊、黑白琴键等音乐展示平台和互动体验场景,与创意搭配的废弃碾盘、猪槽、石磨、拌桶、鸡公车等传统农具形成动静相宜之美,培育出猪圈咖啡、堰香阁农庄、音乐工作室、林盘诊所、大地景观等游客青睐的农商文旅体医多元融合消费场景,成为继七里诗乡之后都江堰市又一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网红打卡地,乡村生活从“粗放”变成了“美好”。

都江堰市坚定“全域旅游”发展思路,设立了青城山旅游装备、李冰文化创意旅游、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3个产业功能区。优化调整三大产业功能区空间布局及产业定位,完成管理架构、运行机制和专班组建,积极构建李冰文创旅游主消费、精华灌区康养主延伸、青城山旅游装备主配套的大旅游产业生态圈。依托三级绿道规串联2个5A级景区、宜居城区、精华灌区、全市45个重点林盘聚落,孕育绿道品牌,成功举办“双遗马拉松”、高地美路环法自行车业余赛、民谣音乐厅、黑胶唱片馆等文商体旅多元场景。繁荣林盘经济,培育文化民宿、音乐演绎等10余种新兴业态,研发出诗乡米酒、稻草编艺等12种精深加工农产品和文创产品,成功举办全国首届农民丰收节、“成都市加快生态价值转化推动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构建顶级商圈,创新消费体念,丰富消费模式,发挥水文化产业、山文化产业、遗产文化产业优势,带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诗乡七坊”的建成,“又竹堂”等研学旅游载体的打造,“灌区映像”林盘景区植入“蓝城文创”、萤里馆等文创元素的打造,“聚源竹雕”、灌区文化陈列馆的建成,成都中医药大学、“肖小儿”等名医进林盘的引入……使绿道林盘成为催生旅游商贸的“引爆点”,将资源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资产,不仅释放了乡村的活力,更促进了全市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公园+

公园城市的核心是“人”。都江堰市拥有优绝天下的自然生态本底、厚泽中华的人文资源与久负盛名的风景旅游,建设公园城市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区位、生态、产业和人文等方面均具有领先优势。目前,都江堰市新开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17处、市政道路12条,新(改)建公共厕所134座,新建社区综合体2处。同时,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完成17条背街小巷环境品质提升,打造背街小巷示范街巷2条,改造老旧院落4个。今后,将进一步结合公园及绿道体系,按照国际化标准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的展示交往和国际服务能力。围绕满足市民与游客对美好生活和生态旅游的需要,以公园城市建设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和品质功能优化,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布局与共建共享,构建“城市级—功能区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老百姓而言,“公园城市”不再只是一个概念和构想,都江堰市正在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变化,为市民营造了一个便捷、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来源:都江堰市新闻中心)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