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朱敦儒登楼远眺,写下一首词,强烈的亡国之痛感人至深!

2020-09-03新闻17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在古典诗歌史上,文人登高赋诗抒怀是一个永恒的传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的“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尽管每个时代的文人遭遇不同,但登楼抒感却是一致的。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便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笔下的一首登高抒怀之作。朱敦儒,字希真,是北宋著名词人。有着“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其在词的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进一步发挥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这首词便是朱敦儒的代表作之一。

而要理解这首词,首先需要知道它的创作背景。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汴京,掳走徽、钦二帝,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这首词就是朱敦儒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因此在这首词中,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我们都能够感受到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词的开篇两句“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即朱敦儒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了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而古典诗词中的秋天,自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便有了悲秋的情怀。如刘禹锡所说的“自古逢秋悲寂寥”。

所以当有着亡国之痛的朱敦儒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时,悲秋之感自然也就油然而生。于是紧接着两句“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便呈现出了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即万里大地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大江也在夕阳下流去。日薄西山所带给朱敦儒的,正是国事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其悲痛的心情可想而知。

过片三句“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则由写景转到国事。它的意思是说,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这里的“中原乱”指的便是靖康之难。“几时收?”三字,短短的一问,却表现了朱敦儒渴望早日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当时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最后“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即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扬州是当时抗金的前线重地,可见朱敦儒对前线战事的关切。而这里的风悲、景悲、人悲,都是由于国事而产生的主观感受。词人的潸然泪下,不仅仅是悲秋之泪,也是忧国之泪。

综观朱敦儒的这首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字里行间所体现的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无疑读后感人至深。

#诗词歌赋#朱敦儒#感人至深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