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谋国有成,四大千古名相都有谁?

2020-09-03新闻12

两千年封建历史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置郡县、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立万世之基。汉武帝尊儒术、通西域、击匈奴、拓土开疆建不世伟业。唐太宗平天下、兴大唐、灭突厥,天可汗万国来朝,文治武功彪炳千秋。宋太祖制纷乱、削藩镇、杯酒化暴虐为祥和,功绩可昭日月。

这四位,是公认的千古一帝,以他们的功绩,也当之无愧。

封建王朝,天子坐朝,宰相理政,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宰相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朝洪武年间,对王朝统治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即便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后,其子朱棣设立的内阁制的首辅虽无宰相之名,却由宰相之实。

清代虽然没有宰相和内阁制,却有职能相同的军机处,军机大臣职同宰相。

千古大帝的说法有很多,有公认的也有非公认的。

相比皇帝,对宰相的品评就少了许多,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名垂千古的第二人。

秦朝之前,历史久远,史事已经难以考证,所以,这篇千古名相论只论秦始皇统一天下到封建王朝结束的两千余年。

至于先秦的伊尹、吕尚,管仲等名相,只能在这说一声对不起了。

与帝王的世袭终身制不同,宰相这把交椅,它不可传给子孙,也不是你想坐就能一直坐的,皇帝让你坐,你才能坐的安稳,皇帝如果不想让你坐,基本上就得卷铺盖滚蛋。

当然了,事无绝对,曹操杨坚等少数人,你不让我坐我也要坐,再不让我坐我就弄死你。

不过曹操杨坚这种恶棍到底只是个例,绝大多数同志都还是好同志的。

两千多年有多少个宰相我不知道,也许有人做过统计,但也只能是个大概,在这里就不纠结于数量,咱们还是回到质量这个正题。

要在成千上万个宰相中挑出四个最杰出者,说难也不难,首先把王朝后期和乱世小国之相剔除掉,名相当出于开国之初,治世中兴时代。

下面是复观心中的四大千古名相,不是之处,请各位看官斧正。

开两汉四百年基业萧何

萧何,西汉开国功臣,汉高祖刘邦的相国,有汉初三杰之称。

我们知道,刘邦的出身在开国皇帝中是属于最底层的,仅比丐帮帮主朱元璋好那么一丢丢。

萧何跟刘邦相识于微末之时,出身比刘邦稍微好那么一点,如果说刘邦是村委治保主任,那他便是镇政府办公室科员,大小也算是个公务员,这两个人在业务上是有往来的。

一来二去,混熟了就称兄道弟,赶上了造反的潮流,哥俩也扯起了大旗,几番打拼下来,就建立了大汉的不世伟业。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秦末乱世,造反的有迫于无奈的贫民、居心叵测的六国遗少、见风使舵的秦国权贵,刘邦能在群雄中笑到最后,萧何可谓居功至伟。

刘邦攻入咸阳时,大伙儿都在抢金玉珠宝和美女,惟有萧何独重户集田册,力劝刘邦与民约法三章,这份见识在群雄中未有第二人。

汉朝建立后,萧何制定了一系列恢复生产利国利民的举措,为汉朝收拢人心,发展强大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便他不再担任丞相,他制定的政策仍在惠及后世。

刘邦平定天下后开始清洗功臣,居功至伟的萧何主动自污,放弃相位,换得全身而退,这份眼界比另一位三杰之韩信又高明了不止一截。

敢于废立中兴名臣霍光

霍光,名将霍去病的异母兄弟,汉武帝的托孤大臣。

汉武帝在位期间穷兵黩武,导致人口损失大半,财政枯竭,国家有累之危,民众有倒悬之苦。

霍光辅佐昭帝,罢干戈,薄徭赋,一举扭转大汉頹势。

昭帝是个好皇帝,奈何天妒英才,在位仅十余年便驾崩。

昭帝无嗣,按制继位的刘贺崩溃,在位仅二十七天就干出了一千多件荒唐事。

霍光一看,这特么是第二个胡亥呀,国家交到他手里早晚都要完蛋。

为了国家计,必须废掉这个熊孩子。

一番运作后,霍光果断的废掉刘贺,拥立汉武帝曾孙刘询为大汉新天子。

刘询继位后,昭帝时期颁布的一系列恢复发展的政策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史称昭宣中兴。

主安国危时,霍光当机立断另择明主,不仅让国家得到继续发展,也成就了自己的千秋威名,后世将他与商代贤相伊尹并称伊霍。

老谋深算房玄龄

房玄龄,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凌烟阁功臣。

唐末天下大乱,李渊晋阳起兵反隋,小房当即加入了李唐的秦王帮。

李世民胸怀大志,他发现小房还蛮有才干,于是收他为心腹,委他以重任。从此,小芳就死心踏地的给李世民卖命。

房玄龄多谋,自从他跟了李世民后,李世民几乎把所有的活动都交给他谋划。

李世民是次子,按照嫡长继承制,毫无继承帝位的可能。

可是呢,李世民又很想坐皇帝那个宝座,他手下一帮兄弟也想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这一切房玄龄是了然于胸,从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开始,每攻夺一个地方,房玄龄必做一件事。

可别以为他像萧何一样,收集府库的户集田册,他才不干那种事呢。

唐初创业阶段,打仗李世民,执政李建成,那些东西有李建成去收拾。

房玄龄每到一个地方,首先去招揽人才,当然了,这个招揽是给帮主李世民招的,李渊李建成可不好使。

房玄龄先后为李世民招揽到杜如晦、张亮、薛收、李大亮、王陵、周勃节等。

他招的这些人,在玄武门之变时都是主要骨干,为李世民夺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回过头来再看,房玄龄这家伙的谋划不可谓不深远。

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房玄龄为中书省左仆射,丞相,与右相杜如海共掌朝政。

房玄龄认为,要治国,先治人,他举贤任能,澄清吏治,辅佐李世民成就贞观之治。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赵普

赵普,宋太祖赵匡胤的宰相,先帮赵大篡周,再帮赵二篡兄。

赵普这个人,书读的不多,成天捧着一本不全的论语自比管仲孔明神经兮兮的与时代完全不接轨。

在五代那种乱世,人命比草贱,出人头地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当兵。刘知远,郭威等人,都是从大头兵干起,最后黄袍加身。

赵普一介弱质书生,他去当兵,估计也就一个镜头就得去领盒饭。

好在这个人有自知之明,他寻到了另一条捷径,那就是攀亲戚。

赵匡胤在军中崭露头角后,赵普不知道从哪看出他有天子气象,屁颠屁颠地跑去赵家,侍奉赵弘殷生活起居,那份恭敬孝心,比亲儿子还亲。

老赵受了人家恩惠,心里有点过意不去,看在大家都姓赵的份上,于是就认了赵普为宗亲,把他推荐给儿子赵匡胤做掌书记,相当于秘书一职。

随着赵匡胤身份地位的上升,依附他的赵普也跟着一块吃香的喝辣的。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吃惯了香辣鱼肉的赵普,再也不想回到从前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为了荣华富贵,为了升官发财,他唆动赵大陈桥兵变,借此为自取得了宰相之位。

能被赵大封为宰相,赵普靠的也是真本事,他肚子里虽然没有多少墨水,点子却是有不少。

赵大篡位后,他向赵匡胤献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一统天下方略,赵大害怕手下大将效法自己,赵普适时又献上杯酒释兵权的妙计。

到了赵匡胤晚年,赵二渐渐养成气候,为了永保富贵,赵普审时夺势,果断给赵二又献上一套金匮之盟的计策,帮助赵二成功夺位。

赵普的人品不咋样,能力确是有的,他不但智计无双,治国理策方面也颇有建树,宋太祖篡周建宋,朝廷政治架构,边防部署大都是出自赵普之手,予他名相之誉,当不为过。

#君王皇帝#李世民#秦始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