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简称“食养”,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地摄取食物,以营养机体、维持健康、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活动。“食养”一词,较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食物之所以能够养生治病,是由它们自身具有一定的性能所决定的。这些性能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实践中,对食物的认识积累而加以概论和总结出来的,它与阴阳、脏腑、经络、治疗等中医基础理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食物的性能主要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几方面内容。
“性”是指食物具有寒、凉、温、热四种性质,中医称为“四性”或“四气”。食物的四气属性,是古人根据食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反应归纳总结出来的。凡适用于热性体质或病证的食物,就属于寒凉性食物。如西瓜可用于热病烦渴,鸭梨可用于咳嗽、咯黄痰,表明这两种食物具有寒凉之性。反之,凡适用于寒性体质或病证的食物,则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如干姜可用于畏寒腹痛,生姜、葱白用于风寒感冒等,表明其具有温热之性。
“味”是指辛、甘、苦、酸、咸五种基本的滋味。此外,还有涩味和淡味。但一般统称为五味。五味的确定,一方面是通过由口尝而得,它是食物真实味道的反映。如糖甜,具有甘味;蒜辣,具有辛味;醋有酸味;苦菜有苦味。另一方面是通过食物作用于人体的反应而总结出来的,因此具有相同的味的食物通常有共同的作用。《本草备要》记载,“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此五味之用也。”概括而言,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如葱白味辛,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可用于外感表证;石榴味涩,能收敛固涩,可用于泻痢下血。
归经是食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主要对于某脏腑及其经络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如,鸭梨和西瓜,同属寒性食物,虽然都有清热作用,但由于归经不同,鸭梨偏于清肺热,西瓜偏于清胃热。又如莲子和干贝,同属于补益之品,莲子善补心,干贝则补肾。因此,在应用食物进行调养的时候,应将其多种性能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饮食。
此外,饮食养生,大要有四:
一要“和五味”。即食不可偏,要合理配膳,全面营养;
二要“有节制”, 即不可过饱,亦不可过饥,食量适中,方能收到养生的效果;
三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四要因时因人而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