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90岁上海音乐厅本周日回归,首次数字化历史建筑破修缮难题

2020-09-03新闻15

摘要:在修缮中,人们“造了一座虚拟音乐厅”。

经历一年半的修缮后,有着90年历史的上海音乐厅将于9月6日重新开业。

上海音乐厅北厅属于“文保区域”,拥有90年历史。厅内海上蓝雕花穹顶经过修复加固,穹顶19种复杂色彩通过计算机扫描分析而来,穹顶背后还装有实时传感器。“修缮后的上海音乐厅,看似与原貌无异,其实已变成高科技建筑。”上海音乐厅修缮工程技术总监、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谷志旺表示,“这次修缮中,我们造了一座虚拟音乐厅!”

上海音乐厅在修缮前就打造出“基于5G+BIM(建筑模型信息化)的历史建筑全生命期数字孪生平台”,相当于在电脑中模拟建造一座一模一样的上海音乐厅。“把历史建筑进行数字化,在全国尚属首例,破解了老建筑修缮中的最大难题之一。”业内人士介绍,绝大多数老建筑修缮,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历史资料缺失。为了确保“修旧如旧”,技术团队要通过档案馆、设计院等渠道搜集历史信息和图纸。这个过程要花费数个月乃至几年。

此次修缮过程中,工匠们在二楼东厅走廊发现一块1930年残缺的水磨石,可历史图纸中却没有水磨石配方,工匠们只得通过比对照片进行色彩、花纹和原料的配比。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分析,最终复刻出90年前的调配比例。北厅的海上蓝雕花穹顶配色复杂,也是通过电脑分析比对,确定不同区域的涂料色样,再分区描绘、逐个上色。“这一次,我们把包括水磨石配方、穹顶配色在内的所有修缮工艺都录入数字化平台。”上海建工该项目经理介绍,未来可以随时随地在数据库中调取,下一次修缮就无需花费时间搜集材料。

记者从修缮方获悉,上海音乐厅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拍、近景测量等手段技术,进行实景逆向建模,包括建筑整体结构、墙面装饰装修等。音乐厅安装的上百个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变化,乃至监测白蚁侵蚀情况。

“这套技术还将在兰心大戏院修缮中使用。”谷志旺说,历史建筑全生命期数字孪生平台具有复制推广意义,未来将接入更多上海老建筑的数字化信息,对历史建筑进行全方位地实时保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