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碗“豆腐汤”回归“清爽”味儿

2020-09-03新闻32

9月1日,济源济水东园学校的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手抄报、书法、漫画等作品。苗秋闹摄

9月2日,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员工在午餐后展示自己的餐盘。该厂职工食堂引导员工量力而“点”,倡导“光盘”用餐风尚。仝江摄

“老欧叔,你赶紧盛一碗豆腐汤、带个馒头,回去让俺婶趁热吃,这菜咱可不能浪费。”8月28日,沈丘县周营镇欧营村村民欧阳玉林热情地对前来帮忙的邻居欧阳玉柱说。

今年56岁的欧阳玉林是欧营村的监委主任。他介绍,欧营村是远近闻名的“豆腐村”,豆制品制作相传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全村600多户人家,其中350多户做豆腐,许多村民靠做豆腐度过了困难的年代。

村里的老人讲,在以前,做豆腐、卖豆腐,可不一定吃得起豆腐。用卖剩的豆腐炒个菜、做个“豆腐汤”,就是“奢侈”了。然而,家里来了客人,不炒个豆腐、做个汤,就显得小气。那时的“豆腐汤”可以说很“寡”,汤里只有豆腐、白菜、萝卜之类,即便有点肉,也是少之又少。

慢慢地,哪家红白事的宴席都少不了豆腐皮、烧豆腐、豆腐汤等豆腐菜,寓意吃素、节俭。至今,当地人还把去参加丧事称作“喝豆腐汤”。

村民欧阳贵华一家5代人都从事豆腐皮加工,家里盖了小别墅,添了小轿车。“这是沾做豆腐的光啊,没有豆腐就没有现在的好生活。”前几年,欧阳贵华给儿子办喜事,宴席上一大半是豆腐菜。有人说欧阳贵华抠门儿,他理直气壮地解释:“‘豆腐汤’让俺不忘过去困难的日子。”

可近些年,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豆腐宴”逐渐“提档升级”。甲鱼、肘子、整鸡、整鱼全上桌,桌数也越来越多,“豆腐汤”开始“变味”。

如何让“豆腐汤”回归老味道,成了许多村民新的“乡愁”。今年70多岁的村民欧阳玉彬告诉记者,为有效遏制攀比之风,全村人没少出主意想办法。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提倡党员干部带头厉行节约。镇纪委联合村党支部专门下发文件,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多喝“豆腐汤”,不忘过去的苦日子,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当天,欧阳玉林和村里红白理事会给村里的一位85岁的老人办丧事,饭食是“豆腐汤+馒头”。记者看到,豆腐汤里有炸豆腐、小酥肉、小青菜,另外配有辣椒油、榨菜。

“这场白事办得简单,不摆酒席,每人一碗豆腐汤,经济实惠。”欧阳玉林说,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力提倡节俭,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带头,为“豆腐汤”回归老味道出把力。记者赵春喜李昊本报通讯员王向灵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