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掬起一捧黄河水 心与河南生共鸣

2020-09-03新闻11

本报记者 杨丽萍 文 周甬 图

“我是否能掬起一捧水,或者是在黄河岸边捧起一捧沙,然后我们双膝跪下,来向我们的祖先、向大自然、向我们的文明致敬?这个动作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工作’。”《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目总构想师、总导演王潮歌说。

王潮歌所说的这个“工作”,他们已经做了5年,从2016年底首个“只有”项目签约落户河南,到2017年底《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目正式启动,再到今日“金黄的麦穗种上了,恢宏的建筑拔地而起”,《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目距离面世越来越近了。王潮歌将为河南打造一个怎样的戏剧幻城?里面会有哪些特色内容?日前,记者通过建业集团采访了她。

让黄河文明成为 打开河南历史的钥匙

从《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到《又见平遥》《又见敦煌》《只有峨眉山》等,王潮歌以天地为舞台,挖掘着每个地域文明里厚重的历史与人文,她所打造的山水实景演出、戏剧幻城系列,享有“一部作品成就一座城”的美誉,是中国文化产业一个独特的标识。

来到河南这片文化沃土,王潮歌会如何让那些抽屉里的故事,变成观众走近河南、精神共振的钥匙呢?

据王潮歌透露,《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黄河文明为创作根基,在时间上有一个非常长的跨度,这个跨度就是从夏商开始,一直到此时此刻;还会有一个广度,这个广度涵盖绘画、音乐、服装、诗词歌赋到农业文明。

“只有河南是一个超大体量的戏剧剧场聚落群,拥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剧场。像大剧场,我们有3座,其中有1座大剧场可以容纳3000多名观众,小剧场有12座,每一个小剧场里都有300人以上的观众可以进入,此外还有220多个实景剧场,从观众进入的那一刻起,他就成了这个‘幻城’的一部分。”王潮歌说,这是一个一进来就走不出去的“幻城”。

“当观众走进来后,将会面临一次次的选择:你选择走左边一定跟选择走右边看到的不一样,你到第二个空间还需要接着选,你选择走前边儿,那就和其他的选择又不一样,这是一个像迷阵一样的幻城,它戏剧的浓度非常之高,带来的奇特体验也非常之多。”她说,《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不是一个观众能一次性、一天就可以了解完的,她希望观众不只有视觉、听觉、知觉上的满足,关键是心能否与河南产生共鸣。

蘸着黄河水

书写文明的脉息

在这个幻城中,王潮歌式的表达无处不在。她用无数的意象来表达她对河南、对中国的理解,用一个个意象让那些枯燥的历史具象化,试图勾起人们深入这片土地、用心解读它的渴望。

“我把我的笔触放在黄河流域里,包括我们遭的灾祸。比如说1941~1942 年的饥饿与死亡。在这个大的灾祸里,我希望我的笔能蘸着黄河的水,描写人性最美好的那段光芒,会让大家知道此时此刻的你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父辈,甚至是父辈的父辈,曾经为了把最后一口粮食给到你吃,而甘愿死去。”王潮歌透露,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里,麦田是最主要的舞台美术手段。

在她看来,麦子不仅仅是食物,不仅仅代表农耕文明,它还象征着收获,象征着繁衍,象征着黄河水哺育下的丰硕的果实,象征着我们只要勤勤耕耘,就会接力般由这一个小的麦粒又变成一个种子,我们又可以播向大地,也象征着在这个流域里的我们的文明和我们的人种,会生生不息。

“我特别希望观众看完后会自豪地说‘我是河南人,我身上承传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脉息’,我希望他特别坚定地说,‘我往后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不会隐藏我的口音,我不会隐藏我的出处,我会告诉你,我是河南人’。”王潮歌说。

愿为河南文化

发展锦上添花

在这种情感的驱动下,王潮歌带着无限诚意想要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打造成一个能为河南做出贡献的艺术作品。这种贡献可能是让我们这些当地人更自觉地去感知自己的历史,也可能是外地观众对河南认知上的提升。

王潮歌说:“河南对文化的重视也是我来做《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基础,我其实是来锦上添花的,希望它能给这片锦绣大地添加一点点色彩。”

当被问及什么时候能看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王潮歌透露目前他们正在甄选当地的素人演员,从10月份开始,她会同项目接近 1000 名演职人员一起在项目驻场,为最终的呈现做最后的准备。

“我希望《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能让观众对河南的文化有一个小的、清晰的定位,而不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旅游景点。听导游给你讲一些故事,然后看景点、照相、离开。我希望它能让到这的观众更了解河南的文明,更了解河南的历史,更了解河南人。”王潮歌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