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今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5万页中国对日战犯审判档案重见天日

2020-09-03新闻34

摘要:这场正义的审判,是中国有史以来对外国侵略者的第一次审判。

今天(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作编纂,并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近5万页、百卷本《中国对日战犯审判档案集成》正式出版发行。这是迄今所见最为完整、全面的中国战后审判文献。

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中、美、英、苏等十一国代表同盟国(联合国)在日本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主要战犯(A级战犯)。与此同时,中、美、英、法、澳、新、菲等国在亚洲地区对日本其他战犯(BC级战犯)进行审判。其中,中国政府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对侵华日本战犯进行大规模军事审判,成立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专职处理审判相关事宜,涉及2000多名日本战犯。

这场正义的审判,是中国有史以来对外国侵略者的第一次审判,对中华民族具有重要意义。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在存续期间,审理大量案件、处理公务事项时,产生并积存了大量原始档案文件,其主体部分目前珍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由于历史原因,这批档案文件除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档案文件已经公布外,其余大部分此前尚未对外公开出版。2016年起,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分工合作,扫描原件、剔除混入的无关文件、重新编排、编制索引和附录,经过近五年努力,终成正篇100卷、索引附录2卷的《中国对日战犯审判档案集成》。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长马振犊介绍,该馆所藏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档案全宗在此次汇编出版前,未经深度整理和系统加工,档案纸张有不同程度破损、霉变及毁坏。项目启动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制定了馆藏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纸质档案整理和全文数字化工作方案,深度整理全宗档案,修复破损档案,并作全文数字化扫描和电子档案著录,建立了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一方面保护历史档案实体,最大限度延长档案原件寿命,另一方面通过档案资源数据库查询、浏览档案电子目录和档案信息,减少对档案原件的反复提调,避免档案原件在利用过程中受损。

《中国对日战犯审判档案集成》彩色影印了约5万页原始档案,包含处理战犯条例、办法及审判程序,战犯处理委员会会议记录,各审判法庭及相关委员会提审战犯的文件和起诉书、请愿书、供词、判决书、见证人名单及审判记录等审判材料,还包括地方法院、县乡公所等所存调查表、战犯名册及公审日本战犯照片等。

战后中国对日审判,是对日本近代以来侵略暴行总结和盖棺论定的国际审判的有效延伸和重要组成,也是建立战后秩序特别是战后东亚秩序的重要基石。在马振犊看来,第一次系统公布抗战胜利后中国对日本战犯进行法律审判的原始档案,以真实确凿的历史档案再一次阐明中国在二战中对世界反法西斯正义事业的巨大贡献,是对日本右翼否定战后审判种种谬论的有力回击。这批内容系统而详尽的档案,编成数据库及出版物,对社会及学界开放利用、弥补资料空缺、推进史学研究等具有不言而喻的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认为,审判日本政军财界领袖的“东京审判”,中国虽派代表参加,但大量在中国“双手沾满鲜血”、违反战争法规的罪犯由中国自己审判,从惩罚直接犯罪者的角度来看,是和中国人民相关性更高的审判,因此,相关文献的出版十分必要。同一时期的东京审判(A级审判)及在亚洲广大地区进行的盟国审判(BC级审判)的相关文献在美国、日本等相关国家的档案收藏机构已经公开,该批文献是70余年来第一次公开,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见天日”,填补了战后审判领域的空白。

历史昭示现实与未来。深入挖掘抗战档案史料价值,探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宏观与微观各方面,不仅是为了铭记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史,更是有力阐述中国人民由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奠定民族复兴的基础。马振犊说,以“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推进“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推进战犯审判史相关研究向纵深发展,这是档案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学界共同的使命所在。

#抗日战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