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慎当“带头大哥”,隐藏在饭局里的“雷”,却总有人去“踩”

2020-09-03新闻21

上周末,集团搞了一次非常有趣的联谊酒会,每桌12人均来自不同部门、职位和岗位的员工,旨在加强内部交流,增进左旁右系情感,提升凝聚力。

“带头大哥”的单纯

我所在那一组,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再到后体系成员,跨越了年龄、性别等界限。开餐前,策划方特意准备了一系列破冰活动,在愉悦的氛围下大家很自然的多了几分亲切。之后的自由交际环节,却形成这样一种怪异状态:职位越高的异常低调,越是底层职员却愈加活跃。

其中,存在感最强的当属技术部的一个同事,咽下几杯酒就开始自告奋勇,成为气氛“担当”,一番语无伦次的感谢组织之后,又以调侃的口吻询问别人业绩、薪资等敏感话题。他的表现欲和带酒话术,让我听到了在场附和的欢笑,也品味出了一丝凝重气氛。

诚然,饭局是一个相互拉近关系,分享知识、思想和扩充圈子的好机会。但,集团组织这么大规模的饭局,肯定不是单纯的吃饭、交际,更深层次的含义肯定也在不同“段位”有着各自的解读。

领导的含蓄、平和必定有其深层次的意味,而“带头大哥”的单纯和主观能动性无疑是“踩了雷”,但凡有过几年社会经验或稍微有些察言观色能力的人自然明白这场饭局的禁忌和“雷区”,我绝不相信人资部谦逊的小姐姐当真是来陪酒凑数的……

饭局里的“雷”和社交素养

饭局原本是广交朋友,沟通感情的载体。而在中国,除了联络感情的作用之外,任何大事,都离不开饭局。饭局具有极强的文化属性,是智商、情商,学识和经验的集中展示地,也是还原人性考验人品的绝佳场合。所以,看似客套、亲密的社交活动,却隐藏着很多“雷”。

谁先发言,谁先动筷,举杯的次序,敬酒的频率,话题的选择,每个人的发言时长,碰杯的轻重高下,喝酒时的方式和肢体语言,谁来总结,谁来点主食……通过一场饭局,完全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层次和社交素养。

同桌的大哥还在眉飞色舞地进行着他的表演,从个人生活琐事到生命感悟,从职业规划到人生梦想,从个人专业到集团决策建议,甚至一度上升到社会论点,夸夸其谈。别人礼节性的点头微笑,他却莫名地当成了鼓励和赞赏,更是滔滔不绝。期间,几度有人尝试给予暗示,但都被他的“单纯”和“耿直”压制了。

我很能理解“带头大哥”由心理到语言的表现,单纯、率真、真诚是人性高贵的品质,但很多时候,这些品质却是另一种致命硬伤,这就是社会。无论你对理想主义有多少欲望和自信,但现实是容不得情怀撒娇和泛滥的。

饭局文化是人生的必修课

饭局文化是人生永远躲不过的考核,它是生活的必修课,无论是庆功喜宴,团建激励,公关合作,混迹圈子等都离不开饭局。饭只是媒介、是由头,怎么谋局、布局、破局,才是真正社会学识。如何看人下菜碟、察言观色、揣摩上意,怎么识大体、做配合,怎么带氛围接话题等细枝末节,若不能面面俱到,都是自我限制的大障碍。

一场饭局,酒足饭饱,每个人的得分就已经出来了,于未来而言,有的人会步步高升,如沐春风,而有的人圈子越来越小,人微言轻。其实,这一切差距和人品无关,“不知礼,无以立”,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在意,又怎么能更好的立身处世呢?

“君子敏于行,讷于言。”

表达欲望是人的本性,受人尊重更每个人的内在需求,只有在约定俗成的社交规则下,流露自身的文化修养,避免“踩雷”才是真正的增益“己”所不能。

-END-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