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善老师
曲成苑私塾副校长;四川现代艺术学校思维导图应用中心副主任;明伦书院国学讲师;中美教育研究协会会员。
名开新,字子善,以字行。志学之年志于教,至今未渝。待及成人,求学四川大学,问道明伦书院,支教僻壤山林。喜经典,尤好《周易》;乐读书,亦求甚解;爱武术,唯钟太极。同师友切磋琢磨,与弟子讲学论道,于闲暇读书演武,发愤不至忘食,喜乐未及忘忧,道之所在,志之所在也。
小编:子善老师,您好,现今让我们很多家长忧虑的是,孩子现在的学科学业怎么办?现在的状态,连高中都考不上,还让他去找自己的兴趣、志向,是不是有点早呢?
了解成长和学习背后的规律
这个一点都不早,而且要是晚了,可能来不及。我们要了解人成长的规律、学习的规律和教育的规律,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去发展兴趣了,好像就没时间学习了。并不是这样,有的人花了很多的功夫,一天到晚都在冥思苦想、埋头苦干,学习也不好;有的人玩得挺自在的,但每一次考试都考得好。有的人疲惫不堪,有的人在学习上从容不迫,这背后的规律是什么?
其实有几个层面。我们大部分人看到的都是表面,认为花的时间越多,对知识的吸收就越多,积累就越多,效果也就越好。其实不是,你拿着一把削笔刀去砍树,你砍一天也砍不倒一棵大树;假如给你一把电锯呢?几分钟搞定;一把锋利的斧头可能要砍好几下,很费劲。有一把电锯不一样,有一把锋利的斧头也总比一把削笔刀要好,所以这个时间同样花了,但效果却不一样,为什么?
表面上是工具的好坏,根源上是方法的对错,这是思维和方法层面的,要是有更高效的一个学习方法,有一种更高级的思维模式,我们在面对学习、面对知识的时候,吸收的效率是不一样的。
你让你孩子花一个小时来看这本书,我也花一个小时来学习,不敢说百分之百,99%以上的概率,我会比那个孩子要学得更好。我们学习是需要提升思维模式的,思维模式的不同,对我们的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升级我们的思维模式
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状态,有的人从一年级学习就是这种思维模式,到了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也是这种思维模式,一直到高中毕业了,你发现他还是不知道怎么去学习,他每一年都在重复同样的思维模式。
但有的人不一样,他一年级的时候是一种思维模式,他到三年级,思维模式升级了,到五年级,变得更高效了,到初中的时候,已经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形成一套有效的方法,到高中的时候,已经完全可以独立自学,而且知道总结归纳、系统地去学习,知道怎么去调整、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不仅知道如何学习,还知道如何学习学习。
他聪明在哪里?他的思维模式是动态的,是升级的。我们笨在什么地方?我们不是真的笨,我们只是让我们的思维停止生长。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去打开那个开关,让我们的思维模式能够升级。
就像有的人,他出来打工,开始的时候只会搬砖,一年之后,他还是只会搬砖,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依然如此;但有的人,他第一年只会搬砖,第二年的时候,他学会了怎么去打地基,怎么样把钢筋混凝土弄得非常坚固,到第三年了,他知道一个小的施工队怎样去完成这样一个小工程,到第五年的时候,他知道怎样去对接这些项目,可能他就会从一个只会搬砖的工人成为一个包工头,可以成为一个项目负责人,然后他可以成为一个建筑公司的总经理,甚至有自己的一番天地,他的思维、他的见识、他的能力在不断升级。
像军队里面,有的人打了一辈子仗,还是一个小兵,但是有的人,他不断提升思维,开始逐步加深对这个战局的了解,从能够照顾到一个小范围开始,到兼顾更大的全局,从一个士兵,逐渐地成为一个军官,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磨砺、提升自己的水平,可能会成为将军、成为司令。
什么区别,他具有了一种更高级的战略思维。从空间上,他能够从更多角度的看得更全面,更立体;从时间上,他能够看得更长远,看得更细;从人群上他能够知己知彼;从整个战局上能够知道现在什么形势,下一步怎么做,如何去攻防,他有一套非常系统的思维模式。
那么,我们回归到学习上,学习也是一样的。有的人学习了一辈子,在学校还是一个小兵,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战略性思维。但有的人,他在学习过程当中,越来越能对自己的学习做主,能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而且能够从自己现在的这个点,找到一条通往自己想去地方的路径,去获取知识、去积累本领、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个是思维层面的差别。我们刚刚说的就是一般人只看到了表层,考多少分,背了几个小时,补了多少堂课。但有的人不补课,照样学得很好。
保持自信、主动的内在状态
更深的层面则是我们刚刚提到的学习状态,它是一个人内心的状态。当我们内在不自信的时候,当我们对外界的这个世界排斥的时候,再好的老师给他讲解,他的门都是关上的,是封闭的,信息进不去,那吸收效率更别谈了,只是看起来在听课,看起来在学习,但是内在已经有太多的思虑,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他们可能还在自我在打架,啊,不想学习了,考试怎么办?要不我去玩一会吧?就是会被很多东西给干扰,你虽然听了45分钟的一堂课,但能有五分钟是在专注学习吗?
但是假如一个人内在状态非常好,他自信、主动,能够接纳自己错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不了再尝试一次,他就可以专注地去探索,如果方法不合适,再调整,他会保持一种弹性,保持一种对外在世界的开放心态,他每学一个东西都会增加他对这个世界的一种认知,就像生命一样,建构起自己的一个认知体系。
而且内在状态跟外在的事件,有一条新的通道链接,会随着他的学习提升,越来越有信心,对这个世界了解也会越来越多。他的这种学习状态就会持续,而且不仅在童年时期,在学生时期也会持续,他对世界的探索可以持续到整个生命,会形成一套自我更新迭代的模式,让自己的生命不断去升级。所以如果有这样的状态,根本不需要家长、老师催促,他自己就会找到一条更好的路径。
如果内在封闭了呢?那不仅仅是我们所担心的一个眼前的考试考不好、学不好的问题,而且在未来的事业也一直受限,他面对人、面对工作也是封闭的、保守的。他可能只能按部就班地去重复,永远不敢像以前那样去突破、去创新、去尝试更多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回归到一个人学习规律的本质,看到这三个层面的不同。知识是表象,只是一个结果,内在由思维方法主导,更深层次的是我们内心的一种状态,而且这两层的影响是持久性的。所以我们如果真的为孩子好的话,就应该关注他的内在状态、他的信心、他的信任、他的探索和求知欲,然后引导孩子去提升、去优化、去不断地升级自己的思维系统,能够更有效地去面对学习和成长,自然而然,他的成绩一定会改变的。本立而道生,我们把根本立好了,枝叶自然会长出来。
像我带的学生,最开始也没有信心,后来他们开始逐渐找到这种感觉,等建立起信心、有了方法之后,自己就可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作息,自然一点一点地就积累起来了,这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我保持开放了,我是充满信心的,而且我还是有方法的,我可以不断去学习新的东西。这才是真正持久有效的,才真正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那个结果。而我们现在很多人特别急切地想看到那样一个现实功利的结果,结果南辕北辙,甚至把更根本更重要的东西给伤害了。
前几天看到一条消息,有一个家长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跳楼自杀了,你说这又何苦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何必去执着于孩子考试的成绩,在班上的排名?或者说那样一个学习的状态?为何不想一想我们有多久没有关注过孩子的内心了?我们有多久没有关注过孩子内在的情绪状态了?我们了解孩子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吗?
当然,我们从孩子回到自身上,我们也需要让自己的内心有一个更好的状态,我们也需要让自己的思维去升级,这样,我们在看待孩子教育的时候,或其他事情的时候,才能更冷静,看得更长远,而不会被眼前的假象给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