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脱贫攻坚万里行】 从缅甸嫁过来的媳妇

2020-09-03新闻15

推开维拉坝珠海社区扶贫车间玻璃门,一排桌子堆满白色数据线。十来个员工在埋头干活,大多五六十岁。白白净净的李月坐在窗户边,焊数据线接头。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算是车间里比较年轻的。

“我本来在家带孩子,因为公公转岗做保洁员,就被介绍来顶替上班。”李月放下手中的活,笑眯眯地回答记者提问。两个小女孩围在身边钻来钻去,一个五六岁,一个两三岁。她解释:“幼儿园放假了,家里没人带。”

与本地傈僳族人不同的是,李月是缅甸嫁过来的,也不是珠海社区居民。她在缅甸长大,20岁时来怒江姐姐家走亲戚,就留了下来,结婚成家。丈夫是白族,做建筑的。公公、婆婆与残疾的小叔子住一起,属建档立卡户,在维拉坝珠海社区分了一套安置房,并在扶贫车间上班。小叔子不幸去世后,她和丈夫便搬来珠海社区,与公公、婆婆住一起。

“父母住在与怒江接壤的缅甸境内,靠种草果为生。这边生活条件好些,一些缅甸女子愿意嫁过来。我们这个小区就有5个缅甸媳妇。”李月说,她每年回缅甸一两次,每次要坐5个小时车,但今年是个例外,因为发生疫情没回去。

“就近就地就业”,是政府部门创建扶贫车间的初衷,也解决了不少人就业难题。不过,年轻人大多愿意外出打工、见世面,留在社区上班多是走不了的中老年人。“上年纪者多数不识字、不会说汉语,沟通起来难,学习技术慢。加上,他们不太习惯按时上下班,经常请假,完不成任务。”37岁的扶贫车间老板李书香望着空旷的文化广场,显得有点无奈。

李书香是深圳市德明联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在珠海市政府牵线和支持下来到维拉坝,组建数据线加工扶贫车间,去年9月开张,提供125个就业岗位,但工人流动性大,让他始料不及。他不无担忧地说:“最大难题是招不到人,影响车间出货量。我们也理解,村民变居民有个适应过程,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想办法,但愿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扶贫车间#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