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诸侯并立,争霸天下,但各个诸侯国地缘政治优势,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才资源,国内政治情况,以及统治者对外战略手段不同,造成了在诸侯国兼并混战中,原本并不强大的秦国笑到道了最后统一了天下。
纵观战国七雄,在地缘政治和自然资源上楚国、七国占据优势,但他们或由策略的失败,或由被盟国所累,经历几次失败后,实力逐渐衰弱。魏国、韩国地处于中原腹部,四面都被强敌环伺,由于策略的失败不得不依附强国而生存,赵国盛极而衰,被秦军坑杀四十万之后,一蹶不振,燕国地处北国偏僻地带,中原诸强合众联盟过程中一直都扮演配角,无足轻重。
笔者认为,除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外,其国内政治制度,先天性地缘政治优势以及优秀的文才武将都对其国家发展强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认为,除了以上诸多原因外,其统治者对外战略思想是极其重要的。
以事功主义为核心,以“统一天下”为导向的秦国,在以军事手段为主前提下,也注重合纵连横,结果笑到最后;齐国、赵国选择的是地区性对外扩张战略,赵国本是地理位置就四面受敌,齐国灭卫国,又侵扰燕国,不仅使周边局势恶化,也引起中原诸侯国公愤,最后导致五国合纵伐齐,众矢之的靶子,这对外战略的失败,从此使齐国一蹶不振。
赵国与齐国如出一辙,都是盛极而衰,军事实力强大,但是赵国对外扩张理念都是局部扩张,没有全局和整体的战略观念,处于四战之地的赵国 ,常常被小国所拖累,在长平之战被秦军坑杀四十万大军,失去有生力量,从此衰败下去。
楚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楚国面积最大,人口众多,兵力也多,但是楚国兵力分散,并且军队动员效率极其低下,楚国还实行的防御性现实主义对外战略,在战国时期以“战”为主的时代,楚国却以“和”“利”当头,在同中原诸国进行兼并战中并没有得到多大利益,在对外手段、联盟结盟上屡屡失败,每到重要关头先是被秦国张仪欺骗,后又被齐国谋士骗,导致一个最有希望统一中原的国家,最后被秦国打败。
魏国和韩国从一个区域性强国最后也是由于战略手段的失败,不得不靠依附强国而生,魏国和韩国处于中原腹部,四周都被强敌,很容易成为合纵连横的主战场,魏国韩国两国参与联盟的手段都较为复杂,例如三晋联盟,五国合纵,又联合起来攻打齐国和楚国,其朝秦暮楚手段早已被各诸侯国所嫌弃,这也是导致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
偏居一隅的燕国对外战略却带有浓厚复仇主义色彩,燕国身居东北方,与中原诸国很少有军事交往,到了后期也染指中原诸侯国兼并战,;燕王派苏秦游说齐国攻打宋国,后又联合五国攻打齐国,连年的混战,消耗了实力,给秦国可乘之机。到了燕国要灭亡时,燕子丹又派荆轲刺杀秦王,可见燕国的战略眼光带有浓厚的复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