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李白很豪迈的一首诗,只是开篇两句,便气势十足,响彻古今

2020-09-02新闻14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先生对李白的形象概括可谓贴切之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李白的诗就是说不完的明月美酒。据统计,李白现存诗1166首中,月字出现的次数多达523次。至于美酒,杜甫则在《饮中八仙歌》中留下了“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传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诗中的明月和美酒,总有那么一份豪迈与浪漫,牵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把酒问月》,便是其中一首典范。诗中的豪迈与浪漫,既是李白绝妙的自我造象,又是世人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首先,诗的开篇两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便气势十足,响彻古今。自古以来,明月的存在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宇宙之谜。从战国诗人屈原的《天问》,到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今天的宇宙飞船,都代表了人们对明月的不停追寻和探索。而像李白这种带有几分醉意,对那无限时空的劈头一问,显然极具豪迈和浪漫。

紧接着的“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便是李白感知下的明月与人之间的关系。即明月高悬,人想要攀于明月之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明月的光辉却能始终跟随着人们的行走。简单来说,明月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既熟悉又陌生。用刘禹锡的话来说,便是“道是无情却有情”。而之所以这么说,便是源于人人皆知的月色之美。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即当云霭散尽,皎洁的月亮就如同明镜飞升,散发出清冷的光辉,照耀着人间无数的宫阙。此情此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多少时日里,我们也曾尽情欣赏明月的清辉,以及清辉下的明亮世界。所以说我们应该感谢明月,感谢它千百年来无怨无悔的相随。话说回来,题中除了酒和月外,不要忘了还有一个“问”字。

而接下来的“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便是李白发出的奇问。即我们都只见到月亮晚上从海平面升起,却不知道它早上在云间消失后去了何处?我们都知道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却不知道嫦娥在天上宫阙,有谁与她为邻?虽然这些问题李白无法回答,但它们可以促使李白对宇宙的无限遐想。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候的月亮,现在的月亮却照过古时候的人。古人与今人最终都会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却是永恒。这几句诗很好理解,我们可以将古人当作李白,今人当作自己来看,便能明白李白对明月、对人生的哲理性探求了。

最后“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可以看作是李白哲理性探求后的总结性感喟。即我希望自己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我的金杯里。显然,它所反映的是李白一贯以来持有的及时行乐思想。就如同曹操所说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样。当然,及时行乐不是说就不奋斗了,而是抓紧有限的时间建功立业,享受当下。

纵观李白的这首诗,从酒写到月,又从月回到酒,极富回环错综之美。在对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李白向世人表达了他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极具艺术感染力。从诗歌风格来说,李白的这首诗显然是豪迈飘逸的,仅开篇两句,便可以说是气势十足,响彻古今。也正是因为有人对明月、对宇宙的探求,才有了现在的航天航空事业。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诗词歌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