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乡俗,中元节做麻糍吃,一碗糯米,半碗黑芝麻加白糖,传统的麻糍新做法,吃到了老家的味道,香甜软糯而有弹性!
厨师机版麻糍
阴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俗称“七月半”,是我国的传统祭祖节。
在我浙江农村老家也称为“鬼节”,据说这一天是地狱的开门之日,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便游荡人间各处找东西吃,所以叫做鬼节。
这一天大家都早早地从田间地头收工回家,一家老小开始打麻糍吃,天一落黑就关上大门不再外出,而自家的祖先认道自己都能回家来。
糯米浸泡后蒸熟打成细腻的团,其实就可以直接分小块蘸糖或是咸味酱汁吃。但七月十五这一天,老人都不让家人这样吃,蒸熟的糯米搅打后必须马上粘裹黑芝麻粉,先装一碗供奉祖先,说那些游离的鬼魂不知道这样黑乎乎的东西是可以吃的,不会找上门来和自家的祖先们抢食吃。这就是我老家当地中元节吃麻糍的缘由。
小时候家里做麻糍都是用自家种的圆粒糯米先浸泡,再蒸熟,趁热倒入石臼中用石锤将糯米饭捶打上劲,成细腻的饭团,然后再用手揪成一个个差不多大的小团,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黑芝麻糖粉中滚一滚,通个裹得黑黑的,最后一个挨一个的码放容器里,孩子们则边看边吃,吃外饱为止。长大了搬至城里后虽然没有石臼,但每年中元节也会做麻糍,只是改用了糯米粉用开水揉成团,再搓成一个个小圆球蒸熟后裹上黑芝麻糖粉,做起来倒是很方便,吃起来也柔软香甜,不过少了软而糯又有点Q弹的嚼劲。偶然的一次先生说用厨师机搅打试试,估计有石臼捶打出来的效果,一试还真是相当棒,搅打得更为细腻、上劲,软、糯而又Q弹,吃到了老家的味道。
【食材】
圆粒糯米2斤,黑芝麻200克,白糖或红糖100克
【做法】
1、圆粒糯米淘洗后用清水浸泡4--6小时
2、经过浸泡的糯米充分吸收了水分显得圆鼓鼓的,用手指稍用力碾下能将糯米碾碎,说明糯米泡好了,沥干水,倒入蒸笼里隔水蒸熟。我家很传统,还备着蒸饭专用的木饭甄,现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户都不再用了。用不锈锅蒸锅也是一样的,把干净的屉布先用水打湿,铺在蒸屉里,再倒入浸泡好的糯米,上锅蒸,上蒸汽后中火蒸30分钟。蒸熟的糯米饭用手指碾压饭粒感觉柔软但微微有点弹性的状态最好
3、蒸糯米饭的时间可以用来炒黑芝麻,黑芝麻装细网篮中清水冲洗下灰尘,控干水,倒入炒锅里,一直用小火慢炒,炒干水分,黑芝麻慢慢地变灰黑色,颗粒也变饱满起来,并有香味飘起,伴着噼啪的声音,黑芝麻就基本炒熟了,抓几粒用手指能轻松地碾碎,就可以关火,注意,关火后还要不停地翻拌,因为这时锅里温度还是很高的,不翻拌散发下热气,锅底的芝麻很容易变糊。
4、炒好晾凉的黑芝麻倒入碾钵里碾粉,粗细随自己的喜好而定。碾好的芝麻粉中加入白糖或红糖(要粉末状的)混合拌匀,芝麻糖粉就做好了。碾芝麻当然也可以用粉碎机、料理机之类的机器来替代手工,但是芝麻是油性食物,机器高转速打粉时产生热量会使芝麻粘连成小坨,香味也有影响,所以我还是喜欢手工碾磨。
5、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厨师机桶里,先用2档搅打约20秒,再转至4档约1分钟搅打至细腻上劲即可,具体的搅打时长看糯米饭团的细腻程度调整
6、揪成小团,搓圆
7、放入黑芝麻糖粉中滚几圈,尽量多粘裹些黑芝麻糖粉
8、码放大碗中即可,当时不吃的,装好后上面再撒一层黑芝麻糖粉覆盖。这时热乎乎的,是最香,最好吃的时候,腾出一只手来,眨眼工夫就能两个下肚。
【小提示】
做麻糍我建议用圆粒糯米,因为圆粒糯米口感偏软,香甜。而长粒糯米粘度高,口感偏硬,不过米香味更浓郁。
糯米蒸的时间稍微长一点,蒸好的糯米饭比平时吃的米饭软一点,搅打后会软糯些。
炒芝麻全程要用小火慢炒,关火后还要继续翻拌散热,避免锅底的芝麻变焦糊了。感谢大家耐心地阅读!我是媚娘,喜欢吃素餐,喜欢下厨为家人做汤羹,爱分享美食做法的煮妇,不断更新原创食谱的写作者,喜欢我的请点赞、转发、加关注哦!谢谢!每一篇图文都是我的原创作品,严禁搬运及盗图,作者保留追究侵权责任的权利!
#九月吃什么##美食测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