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闵行区各街镇全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社区“小宪法”作用,从“被动解决问题”转为“前置参与、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前不久,闵行区吴泾镇举行五届政府第54次会议,会上就辖区“十四五”规划决策事项进行讨论。这一次,吴泾司法所所长瞿春敏不仅列席办公会,还提出了把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内容纳入辖区规划,并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清除隐性准入壁垒等建议,该建议最终被采纳。据悉,今年以来,“司法所长列席街镇办公会议”制度已在闵行区得到全面落实,全区14个街镇都有了基层“法治把关人”。
而这只是闵行区全面推进基层法治建设20项重点任务之一。闵行区司法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以前,基层法治工作散落在各条线、各角落,缺乏统筹和协调,而如今,随着执法事权下沉到街镇城管,基层执法压力进一步增加,全面推动基层依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在眉睫。今年3月,闵行区在全市率先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本区基层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20项重点任务。到目前为止,这20项重点任务已基本完成,全区14个镇、街道(工业区)均高规格建立基层全面依法治理委员会,由一把手担任委员会主任,统筹推进基层各领域法治建设工作,确保事事有着落。由此,闵行区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基层依法治理的制度体系,把基层治理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选好基层“法治把关人”,是基层依法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街镇办公会,是基层政府决策的重要议事平台,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事项,都要通过这个平台研商和决策,如何保障街镇办公会议事规则有序、决策依法依规?“司法所长列席街镇办公会议” 制度,应运而生。吴泾镇作该项制度的先行者,早在2019年4月就修订了办公会议事规则,明确提出司法所长列席镇长办公会,履行法治监督和法治保障职能。无独有偶,新虹司法所仅2019年就针对街道各部门签订的合同,提出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审查意见6032件。不仅如此,现在,颛桥司法所长的案头,也总是放满了城管中队的执法案卷,履行着“法治把关人”的职责。
同时,闵行区各街镇全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社区“小宪法”作用,从“被动解决问题”转为“前置参与、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春申景城社区坐落于闵行区梅陇镇,是一个有着浓厚人文底蕴的商品住宅小区,但和很多社区一样,停车难一直困扰人们,违停投诉率居高不下。2018年,小区以《居民公约》的形式固定了小区停车问题的治理方式,形成居民自约、自管、自治的氛围,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去年一年违停抢道的投诉率下降了20%,今年更实现了“零投诉”。浦江镇的革新村,作为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则创新探索了“沪谚话法治”的方式,将村规民约上墙,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另外,闵行区各街镇还通过整合执法、管理和服务资源,让法治思维在社区治理中深入肌理。今年上半年,在新虹街道辖区内,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因疫情影响无法运作,发生了群体性劳资纠纷。获悉后,楼宇工作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相关情况在街道应急反应群进行通报,街道企服办、信访办、司法所等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处理,法律服务志愿团及时为企业和员工解答法律问题,公证处参与证据保全,最终,在多方的努力和配合下,企业与员工达成了调解协议,妥善化解矛盾。实际上,新虹街道在虹桥商务区已建立了五个楼宇工作站,均配备了由专业资深律师组成的法律服务志愿团,引入新虹桥公证处,定期为商务区提供专业法律服务,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参与辖区内疑难问题调处,依法化解基层各类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