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辅食添加的这几个误区,错一个都会影响宝宝发育!千万要注意!

2020-09-02新闻14

最近我们的后台,经常有家长咨询宝宝辅食添加的,看到一些家长的误区,确实有必要再说说了!家长们常见的辅食添加误区都有哪些呢?

误区1:米粉与配方奶混在一起喝

有的妈妈为省事把米粉和调好的整瓶配方奶混在一起,觉得这样方便,这是错误的。

给宝宝加糊状食物,一方面给他加营养,另外一方面是让宝宝练习舌头的搅拌能力和吞咽泥糊状食物的能力。泥糊状食物需要宝宝用舌头把食物送到口腔更深处,继而咽下。这是需要学习的。

所以,家长要把米粉(用水或配方奶)调成糊状,用勺子喂宝宝,这样才是正确的。

误区2:辅食越碎越好

辅食添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开发宝宝的味觉、嗅觉、视觉、吞咽功能等,宝宝辅食的细碎程度,是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以促进他们上述功能、咀嚼能力和颌面肌肉的发育。所以,从最初的泥糊状,继而到碎粒状,粗粒状逐步过渡。

12个月后,软饭、饺子、馄饨、细加工的蔬菜和肉类都可以帮助宝宝巩固咀嚼功能的发育。这个时期,牙齿萌出越来越多,宝宝的咀嚼、吞咽动作更加协调,慢慢地还能学会“初级”的吃饭工序,如用牙齿将粗、硬的食物咬磨细碎。这些动作能锻炼舌头及整个颌面部的肌肉的功能和协调能力,为宝宝日后营养的全面、均衡和语言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误区3:给宝宝的辅食加盐

1岁以内的宝宝,吃原味的食物即可,不必加盐,清淡原味的食物,能锻炼出宝宝敏感的味觉,对天然的食物更有兴趣尝试。

1岁以后,可少量加盐,每日总量不超过1克。大人不要以自己的口感来判断宝宝的食物是否有滋味。我们体重上相差5到10倍,食盐量上当然要有所差别。建议妈妈们从平常喂养和生活中做起,不要过早给宝宝添加盐等调味品。盐摄入过早、过多都会增加宝宝肾脏负担,诱发宝宝今后成人期出现高血压等疾病。

误区4:加辅食后就不必喝奶了

宝宝当然要喝奶,之所以叫辅食,是因为这些食物是宝宝以奶为主时期的辅助食品。在奶量上,妈妈们可参考:6个月的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也要保持每天600~900毫升;7~9个月,每天的奶量为600~700毫升;10~12月,每天的奶量为500~600毫升;1岁以上,每天最好不低于500毫升。妈妈们要记住,奶制品是宝宝优质蛋白和钙的良好来源。

误区5:水果榨汁给宝宝喝

根据美国儿科学发布的《儿童饮用果汁指南》建议,1岁以下儿童绝对没有必要喝果汁。

从营养完整性的角度来讲,整个水果的营养,要高于果汁。果肉里大部分的果胶、所有纤维素、钙、铁等不溶于水的成分,全部随果皮或果渣被丢弃了,相当于舍弃了水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营养,使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很多人都知道碳酸饮料会腐蚀牙齿,却认为天然水果压榨而成的果汁很安全。其实果汁对牙齿的酸蚀不亚于碳酸饮料。因为水果榨汁后会释放出更多的糖分和果酸,软化牙釉质,当口腔里的细菌遇上高糖,也会发酵产酸,加速牙釉质脱矿溶解,造成宝宝龋齿。

所以请各位家长牢记:1岁以内的宝宝不建议喝任何果汁,即使是亲自榨的。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喝适量果汁,但需要限量。

#儿童饮食#宝宝#辅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