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制造强国高峰论坛暨新基建·智造新动能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向记者阐明了举办论坛的初衷,也针对发展智能制造的相关理念进行了阐述。
展会现场。李浩摄
罗民指出,论坛的主题选择新基建,是因为新基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可激活发展的新动能,成为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无限商机。这个选题与去年制造强国论坛的“四基”建设、军民融合等课题是一脉相承的。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就是想借助制博会这个舞台,给沈阳制造业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智慧支持。
罗民特别提到,2014年成立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是基于制造强国发展需要。实施制造强国建设,既需要技术进步的刚性推动,也需要文化力量的柔性支撑。包括技术、产品、人才等硬实力,也包括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工业文化软实力。他特别指出,在积极探索新基建技术的同时,还要加大力气建设适应智能时代的工业文化。
罗民指出,如果文化与生产力不相应,就会成为发展的阻力。不可否认,农耕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让许多中国人虽然进入了大工业时代,还有“小农意识”,工业文化程度并不高,这无时不在地制约着工业发展。所以,我们要为工业文化补课,还要大力提倡与现代工业发展相适应的工匠精神、契约精神、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也就是培育强大的工业文化,推动智能时代快速发展,抢占制造业未来高地,这也是“工业文化赋能制造业发展论坛”推出的原因。
罗民指出,无论发展制造强国的“硬”实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基建,还是包括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等在内的“软”实力,沈阳都拥有独特的优势,沈阳当走在时代的前列。这不仅是全面振兴东北的时代需要,更是制造强国的需要。
罗民特别强调,在新基建中沈阳要抢占先机,在建设工业文化方面更要成为一面旗帜。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国栋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编辑 王沛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