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并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叶芝
总是有父母抱怨说,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连说两句也怕说错,都不知道该怎么管了。养好一个娃成了千万家庭面临的首要难题,有父母甚至调侃道,如今这年头,没点真本事,连娃都不敢生啊!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是这个问题已经在家庭中“潜伏”了许久,而父母并没有注意到。娃的问题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积累起来的,有很强的滞后性,所以父母养娃,一定要有超前的眼光和意识,以免小错变成大错。
对于这个问题,李玫瑾教授早已给出了答案,12岁之前是孩子整个人格形成的关键期,而且孩子的成长是分为不同阶段的,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父母要严格把控。3岁之前立情
孩子3岁以前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的建立,安全感是人一生的生命底色,早期的情感缺失,会将这种伤害潜藏进大脑的潜意识当中,并伴随一生,无法消除。
所以李玫瑾教授提倡,孩子幼年的时候,不管多难,多累,一定要把孩子带在身边。即使你给不了孩子优质的生活条件,只要你在他身边,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财富。
3岁之前,孩子对父母有天然的依恋,这种依恋是亲子关系的黏合剂,如果孩子对父母的情感渴望迟迟得不到回应,安全感丧失,孩子终身都会陷在缺乏关注和爱,寻求安全感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因为这位母亲刚生下儿子就把他推给外婆抚养,自己去攻读研究生,下海创业。如今虽然事业有成,但却永远失去了儿子对她的爱,正值青春期的儿子对她满心怨恨,逃课厌学,还对妈妈拳打脚踢。
哭的时候需要妈妈抱,饿的时候需要妈妈喂,不舒服的时候需要妈妈抚慰,幼龄期这种情感依恋是教养的基础,形成了稳固的情感连接,孩子才能肯听,肯照父母说的做。6岁前立威
很多父母都把6岁之前学多少唐诗,认识多少字,会多少数学运算当作重点,其实完全是本末倒置了。
6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黄金期,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个时候父母必须给孩子立规矩,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给孩子确立明确的是非观念,确定边界感。
李玫瑾教授说过:6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12岁之后,父母的话语都是垃圾。”
可是我们很多父母都把这个顺序搞反了,6岁之前该说的时候,对孩子不闻不问,觉得他还小,说也听不懂,而到了12岁以后,进入青春期后,该闭嘴的时候,又唠叨个没完,开始焦虑,觉得孩子什么都做不好。
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并不是天生就聪颖过人,而是在最关键的6岁前,父母给予了正确及时的引导,给孩子培养出自尊、自律、自信的好性格。
当然,在给孩子立威的过程中,总会遭遇孩子的反抗和不服,这就要看家长的引导方式了,用情感引导的方法,让孩子认识情绪,感知周围的情感,并且学会共情,感同身受,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必然会有好的品质。而好的性格是建立在好的品质上的。
这里要强调的是,自尊决定自律,自律决定自信,自尊是孩子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高自尊水平的孩子,才能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迈进。
高自尊如何建立?父母的鼓励和赞美是关键。12前立价值
12岁之前,要给孩子建立价值体系。
他的自我价值感,他做事的价值在哪里,他未来的价值方向在哪里,需要父母不断地引导和纠正。
而这样的价值感,才是孩子的自我定位所在。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还是用死守紧盯的老办法对待孩子,孩子不是在窒息中爆发,就是在压抑中走向平庸。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点燃他的内在驱动力,就像一个发动机,要给他加油点火,他才能一飞冲天。
这个内在驱动力的源泉,就是孩子的价值体系。
被点燃内在驱动力的孩子,他的能量是自己产生的,所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给孩子建立起完整的价值体系,他才能拥有自己做事的动力,不需要父母的监督和陪伴,也能把自己的路走得更好。
想要给孩子树立价值,尊重和相信是基础。
在《少年说》中,一个小姑娘偏科严重,数学成绩不好,却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她的父亲,希望她能够把数学成绩迎头赶上,把女儿辛辛苦苦写的30多万字小说全部撕毁。
这位父亲虽然嘴上说着:“爸爸相信你,能学好数学。”但这样的相信却是完全变味儿的相信。
真正的相信孩子,不是盯着孩子的短板不放,而是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相信孩子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养娃这件事,特别简单,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你种下希望,就收获努力,你种下肯定,就收获成功,你种下埋怨,就收获仇恨,你种下忽视,就收获疏离。
孩子永远是父母的镜子,你怎么对待他,他就怎么对待你。
如果你想收获一个优秀的娃,就努力做一个优秀的父母吧!
PS: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