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8年9月1日起,全国2亿多学生和家长多了一项集体公开课,它就是《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有多重要?它其实相当于学生每一学年的开学礼。也许它讲授的内容并不属于考试大纲范围,同学们不必死记硬背,也不会有人来考试打分,但是这堂课却意义重大。因为它是书本之外的知识,是认识社会的一种途径,它和我们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息息相关。这堂课很有可能会影响同学们的整个学年、青春时代甚至更久。
正因为如此,众多的学生在观看《开学第一课》的同时,多了一项特殊的作业,那就是写观后感,小编曾经设想,如果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这应该是最多人次参与的一项作业了吧。
《开学第一课》董卿下跪
那么,如何写好观后感呢?所谓观后感,顾名思义即观看完电视、电影等文艺或文化作品之后的感想、感悟、启发、联想或决心。
其中,“观”是基础,重点是“感”。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也可以是受作品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还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或理想。
具体到《开学第一课》,又有哪些技巧或者说值得注意的事情呢?一、 主题。每一年的《开学第一课》,都有一个不同的主题。
2016年,第九届《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本届节目主题为“先辈的旗帜”,将以青少年的视角,为孩子们讲述长征路上真实的历史和感人至深的故事。
2017年,第十届《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为“中华骄傲”。中华骄傲,是文化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
2018年,第十一届《开学第一课》,以“创造向未来”为主题。
2019年,第十二届《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
2020年,第十三届《开学第一课》,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传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二、 环节或流程。
每年的节目设置大体上都有一个或明或暗的流程:
比如,2016年,节目就分为“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四节课,在展现长征精神的同时,寻找长征精神与时代的结合点,给青少年以价值观的启迪和引导,让孩子们在对英雄的致敬中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8年,通过“梦想、奋斗、探索、未来”四个篇章,在“创造精神”指引下,探讨梦想的崛起、探索的力量、奋斗的重要和未来的美好,以充满前瞻性和未来感的设计,引领广大中小学生感悟创造精神的魅力和重要意义,鼓励孩子们锻炼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培育创新精神。三、 人物或事件。
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会请明星嘉宾、青少年偶像来助阵,这应该也是广大学生最乐意看到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在各自岗位做出杰出贡献的风云人物,来给我们授课。
比如说2020年的《开学第一课》,就邀请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以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张文宏、吴尊友、毛青等,共同讲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
同时,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还将讲述北斗卫星在抗疫中的运用,展现科学的力量。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拿写本本提前记录,甚至在网络上搜索,下一番功夫备课的哦。四、 启发或感想。
如果说前三部分都是“观”的内容,只要做好记录,组织好语言就行,接下来的“感”就是我们作业之中的重中之重了。
不过,因为年龄和阅历不同,不同学段的学生,“观”和“感”所占的比例也不同。
比如说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作业是拍照,和父母交流互动。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观”所占的比重很大,记述较多,“感”多半属于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中学生呢,“观”略“感”详,可以说,作文的绝大部分篇幅,都侧重在自己的感受上。这类的感受怎么写,小编建议夹叙夹议,以节目中的某一个人物或某一个事件做引子,联系自己的生活,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如果有必要,写一个亲身经历的感人的小故事,也是可以的。
要注意的是,不要发挥得太远,要掌握一个度。最好有积极正面的意义,如果在结尾能够契合上这次《开学第一课》的主题,那就更完美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这次的《开学第一课》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或事件有哪些,又打算从何处落笔呢?欢迎留下你的精彩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