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
川报观察记者 丁宁 侯冲/文 华小峰/图
9月1日,吉克木日站在凉山州金阳县依达乡瓦伍村一栋标准化养殖羊圈前,打开圈门,将两片树叶含在嘴里,脖子一股劲,嘴里发出“吱吱吱吱……”响声,畜圈里的80只羊如弹簧一般,顿时涌出圈门,向不远处的高山生态草原奔去……
吉克木日是瓦伍村村民。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创业者”。“因为我的生意有村上的“风投”基金在扶持。”吉克木日拿出一包中华香烟,一边抽一边笑着说,“两个月前卖了4头黄牛,14只羊,挣了8万元。”
养几只牛羊,会招来“风投”?社会资本会看上养牛羊的村民?记者带着疑问进行了采访。
三年实现三级跳
贫困户成了养殖大户
达乡瓦伍村地处金阳县北部省道S208旁,距金阳县城54公里。2017年以前,村上的主要产业以种植苦荞、燕麦、马铃薯等农作物和养殖牛、羊、猪、鸡、鹅等畜禽为主。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402人,吉克木日便是其中之一。
随着该村2018年修公路、建新房,他从山上搬迁至山下新居,靠着2头牛、8只羊,以及务农的收入,顶着贫困户帽子的他在年底实现了脱贫。
尽管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吉克木日认为自己的收入也只够温饱,日子仍然过得艰难。
吉克木日生活转机出现在2019年。这一年,村上开始打造高山生态种草养畜项目。为了扶持村上的产业,让村民们实现“产业在山上,居住在山下,发展在四方”的目标。金阳县将产业扶贫资金650万元全部投资到高山生态种草养畜项目,种植“千亩人工草场”,建设标准化养殖畜圈,采取“放牧+补饲”方式科学化开展牛羊养殖。
如何让自己收入逐年提高,需要成为养殖大户。吉克木日听说,村上将650万的产业扶贫金拿出了300万元成立了“风投基金”,鼓励大家出资多养牛羊,买一头牛,这个“基金”就垫付一半的钱。
吉克木日看到了创业机会。他算了一本账:买一头小黄牛大概3000元,他出1500元,“基金”出1500元。如果管理得当,黄牛圈养10个月就能出栏。“出栏的黄牛能卖到9000元,扣除之前我出的1500元,再还给‘基金’1500元,自己能赚6000元。”吉克木日说,他当时拿出3万元积蓄,通过“风投基金”,去年他养了6头黄牛,4头西门塔尔牛,80只羊。
“创投基金”显神威
村民个个变身“创业达人”
从年收入3万元到半年8万元,短短三年时间,吉克木日的称号实现了三级跳:“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到“养殖大户”。究其原因,吉克木日认为是村上通过产业扶持资金,独创了无息的“创投基金”发挥的杠杆作用。
“村民要养更多的牛羊,他只需出一半的钱,另一半则由创投基金进行垫付。等村民卖了牛羊,再还上基金垫付的钱。”村第一书记白鲁发介绍,这样一来,300万元可以循环使用,谁养殖就扶持谁。“你可以理解我们这种创投基金是一种风投,不要任何回报的风投。”白鲁发笑着说,同时项目上聘请了养殖专家,跟踪每只牛羊的生长情况,确保每只牛羊都能顺利出栏,销售。
目前,该村通过这种模式,71户农户成为了“创业达人”,参与养殖。新建标准化畜圈17栋37户、维修旧畜圈34户,人工种植燕麦草、黑麦草及皇竹草等5800亩,全村共存栏牛756头、羊1650只。
白鲁发向记者介绍,经去年测算,一亩草场种植成本大概为260元(包括种子、肥料、人工等费用),可产出草料4000——6000斤,按照“放牧+补饲”的模式1年可喂养牛1—2头或羊4—5只,1头牛年均长重为200—300斤,1只羊年均长重50—60斤,初步预算1亩土地用于开展“种草养畜”产出的直接经济效益为4000——5000元,与种植土豆、荞麦等相比,产值提升了5倍以上,今年计划组织每户农户种植10亩以上的草场、养殖10头以上的牛或40只以上的羊,初步估计,今年年底通过该项目户均增收将在4万元以上。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