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唐朝中期的知名大将,那就不得不提王忠嗣这个人了,此人一生作战无数,未尝一败,最后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比后来把盛唐打回原形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还要厉害,最后获封清源县公。不过就是这么一个狠人,最后在被玄宗命令攻打吐蕃所占石堡城时,王忠嗣却百般退让。这里并不是王忠嗣胆小,而是觉得这个地方确实不好打,他在自己奏书里说道,石堡形势险固,吐蕃举国之力守之,不宜轻举妄动。但最后唐玄宗不听,命令董延光攻打石堡城,结果还是没有按期攻下。
董廷光因为害怕责罚,于是把责任推到王忠嗣头上,结果王忠嗣因此被贬。而王忠嗣一走,空着的位置必须有人来填,而这个时候被王忠嗣一手提拔起来的哥舒翰就找准机会,秀了一把忠心,不仅救了王忠嗣,还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随后唐玄宗把王忠嗣的位置让给了他,让他担任鸿弼卿、陇右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充任陇节度使。而担任了这个位置,那就得做出相应的成绩来,而最好的成绩,就是唐玄宗心心念念的石堡城了。有人说这是晚期的唐玄宗好大喜功,王忠嗣因为反对攻打已经下去了,因此哥舒翰不得不打。对此小编认同这是一个原因,但并非主要原因。
事实上,哥舒翰也十分想打下石堡城,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比较隐晦的话题,那就是唐朝的世家制度,在唐朝之前,武将基本都出自于世家家,但是到了唐朝,武将基本都是通过武举和举荐制度选拔上来的,这些人他们没有世家的根基,却被皇帝赋予了极高的自主性,唐朝武将驻扎地区,是有权力干预当地的政治和财政的,这就是藩镇形成的根源,也是为了彻底取代世界对政治经济的控制。但是这种拥有独立自主性的武将比世家更危险的一点是,世家与皇室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让他们做事的时候投鼠忌器。
而藩镇武将拥有极高自主性,他们虽然难以接近权力中枢,但在地方上完全可以形成独立王国,造反夺权也轻而易举,而想要巩固自己的权利,那就得爬的更高,做的更多,以便换来更多的权利,哥舒翰是安西龟兹人,突骑施族安西副都护哥舒道元之子,对于他们家族而言,他父亲舒道远已经没有再往上爬的可能,所以他就把他儿子哥舒翰推了出来,历史书都说是王忠嗣欣赏哥舒翰才提拔他的,但事实上更可能是双方武将的一种抱团取暖罢了。所以当王忠嗣有难,哥舒翰站了出来并接过王忠嗣权利和救了他,这是一种还人情的模式。而后面哥舒翰尽心经营起陇右,那是因为今后这就是他家族兴旺起来的根本 。
因此他不惜代价一定要拿下石堡城,来作为自己开路,为巩固家族利益而出做的奋斗。不过也正因为有太多哥舒翰这种靠着军工换取家族利益的武将存在,因此唐朝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大规模武将叛乱最多的朝代。唐朝对武将的掌控彻底失控,也是警醒后世宋朝重文轻武的根源。如果不用文官压制武将,架空武将的军事自主权,宋朝跟唐朝只能是一个下场。世家被打倒后武将架空武将的权力不受限制,才是最危险的,不过文官上台,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情,总之是各有利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