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藏在北京深山中的千年古村,免费开放却鲜有人知,如今已成无人村

2020-09-02新闻6

在北京西郊有一座山叫大寒岭,是两千多年前汉朝与匈奴的疆界划分处。自大寒岭关城盘旋下山约两公里处,藏着一座千年古村,这里免费开放,却鲜有人知,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里,探访这个大山深处的千年古村庄。

这座历经沧桑的古老村庄名为杨家峪,虽然历经千年,村落的整体格局却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周边环绕苍松翠柏等自然植被,一派古朴苍凉的情境里,蕴藏着深厚的历史风情。这里的数代村民同居、同耕、同乐,过着田园般的生活。当你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蜿蜒曲折的小街和深巷,石缝和墙边的杂草和野花随风摇曳,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

杨家峪古村落位于门头沟斋堂镇,清末民初时最为兴旺,村民近百户。由于地处山上深谷中,当年鬼子离村五里而没被发现,使村民免于一场灾难,少受历史动荡,躲过了战火劫难,整体格局保留完好,街巷布局、院落空间、建筑风格都延续了明清风貌,成为门头沟区保留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村内延续明清风格的原始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据明代一残碑记载,该村始建于辽代,最初为杨姓族群部落,最兴旺时在清末民初。杨家峪自古便是远近闻名的耕读之村,村内有供奉龙王、树王、虫王的庙宇和保存完好的贞节匾,而升官喜报、炕上书桌、碾房题字等古迹更是体现了这个村子深厚的文化底蕴。

杨家峪历史悠久,曾留存着古道文化、宗族文化、道教文化及建筑文化等众多遗产,堪称原生态古山村中的精品。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转型,大力培育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全面展开旅游示范村建设,杨家峪原住村民全都被迁出。据说村民的每间房子补几万,迁到了斋堂。随后开发商拆除了老房子,在老地基上重新打造钢筋水泥材料,明清建筑风格,白墙灰瓦的古村落。

村内所植树木以香椿树居多,因此,清明时节处处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村东、村北多植洋槐,槐花盛开的季节,蝶舞蜂忙。六月底、七月初正是大红杏采摘的季节,饱满成熟的大红杏令人馋涎欲滴;到了秋季,东北部群山一片金黄,而西南部峰岭因为遍生黄芦,而如霞似火,连绵不断。古松、古槐、古庙、古建,使杨家峪堪称是原生态古山村的精品。

杨家峪人淳朴、勤勉、善良,因自古有尊儒奉道的民风,所以有“耕读之村”、“长寿村”、“姝女村”和“明清古建筑村”等诸多美誉。

来到杨家峪时,村东口栅栏门紧锁,一个人都没有。村口路边树立一个“古村落”标志碑格外的显眼。绕道进村,只见到一处老房子,据说原是村中的地主之家,原村内碾坊墙壁上还留有当初写下公约。除此之外,便是新建的院落,没有安装门窗房子,院内外长满的荒草,没有一点古村落的味道。村中大部分的建设改造已经在收尾阶段,破旧的老房子已经很少,呈现在眼前的都是崭新的、一水儿的青砖灰瓦的仿旧民居建筑,村中平地上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果喜欢原汁原味的古村落,不妨现在去看一看。

一缕残阳,一片树影,可谓顾影相怜。拆也罢,建也罢,古村历史不会变。临别时,一抹残阳照在一处残垣断壁上,看着不免有些酸楚。从杨家峪下来,109国道边上风景虽然漂亮,却无法转移因古村正在消失的而生出的忧虑和伤感。想要前往杨家峪的朋友,可以直接导航门头沟杨家峪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