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报道(记者韩琳) “三万步,十斤汗,背着水壶满场转。深一脚,浅一脚,穿着雨鞋现场跑。”
这首顺口溜,说的是中建八局轨道公司雄安项目部多数职工的日常。
雄安建设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地标,中建八局轨道公司上下戮力同心,书写了一个个动人的铁军故事。
雄安建设工地:日落不息。
三场大雨,他都在工地,坚持再坚持!
项目副经理穆庆刚的日常,就是上面那首顺口溜里说的情况。
8月1日,雄安大雨。
穆庆刚不放心基坑内的情况,担心路面积水倒灌进基坑,影响工程质量,遂和同事到现场查看。1小时后,两人互相搀扶着回到了项目部。和穆庆刚一起去的同事说,雨太大了,水没到了大腿边,穆总非要走到前面开路,全都是水,哪还能看清路,这不就摔了个囫囵。“大老爷们摔个跤有啥好说的。”穆庆刚随手按了按左边小腿,冷着脸制止住了忧心忡忡的同事,“来,给大家说说现场的情况,不能白去一趟。”
在工地作业的建设者们:从左往右依次是李艳雷、张磊、王朝元、穆庆刚、付彦曾、寇德进。
8月2日,雄安大雨。
穆庆刚再次和同事来到现场,就在刚迈脚进入梯笼的那刹那,他感到胸口疼得厉害。回到项目部,大家感觉穆庆刚说话的声音不对,追问之下,他才说昨天摔跤的时候可能垫了一下胸口,这会疼得不敢喘气,没办法大声说话。开会完,他便一个人匆匆去医院拍了片子。检查结果显示右侧第7根肋骨有明显弯曲,医生建议静养。回到项目部,他又穿着雨鞋去基坑边查看。“加固围挡,基坑里不能再进水了。”小腿处隐隐传来了疼痛感。
8月18日,雄安大雨。
刚从现场检查完回来的穆庆刚摘下灌满水的胶鞋,左侧小腿结痂处已经和胶鞋内壁连接在了一起,留下了大量脓水。去医院检查,医生掀开伤疤,用很是疑惑的表情上下打量着这位小腿自带“窟窿”的男人。伤口里面的肉早已经坏死,渐渐形成了一颗小洞。
穆庆刚要准备手术了,当时觉得“大老爷们摔一跤没事”,可磕破的地方一直泡在雨鞋里,在他忙碌工作的时候,周边开始坏死感染流脓,“之前肋骨有侧位,这会腿又动了手术,这下你总能乖乖静养了吧。”医生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替他剔除坏死肉、割掉感染的地方。“行吧,反正我能走了就回去。”望着县城医院的天空,看着有些狰狞的伤口,想起建设大美雄安的标语,他仿佛已经回到了热火朝天的现场。
在医院治伤的穆庆刚。
一处难关,他勇敢面对,攻关又攻关!
穆庆刚的故事开始之前,谢文强便早早地来到了雄安县昝岗镇梁神堂村,刚来那会,这里荒草丛生。
本硕皆就读于清华大学的谢文强从项目投标开始便加入了“战局”。进场后,谢文强被任命为项目总工程师,主要负责工程技术业务板块。
公司参建的雄安昝岗管廊项目三工区包括E4路地下道路、E4路综合管廊及N9路综合管廊及对应地面道路、排水管网系统,其中E4路地下道路874m,E4路综合管廊456m,N9路综合管廊652m。
管廊施工结构图。
在E4路地下道路主环与A1匝道口、A2匝道口处,形成了一个人字形结构,E4综合管廊需要上穿地下道路人字形交叉点。因为其底板与地下道路顶板共构,地下道路在此处结构要涉及到11种断面形式,包含拱顶与平顶两种结构,存在多处平、拱渐变结构,6条基础下翻梁,结构尺寸较大,2×2.5m,异型柱4处,交叉点处结构厚度存在变化,转弯钢筋均为缩尺,施工较为复杂,且交叉点处同时存在公园地下通道与分支口。工期紧张的时候又遇上了“硬骨头”,大家觉得有点难。
面对重重困难,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有力的应对。
“人字形交叉点确实会难一些,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管他什么难关,干就完了!”谢文强在早班会上喊道。
项目副经理侯海锟(左)与谢文强(右)商讨施工方案。
为了能按时完成该段施工任务,在项目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项目加大了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投入,保证每个作业面都有充足人员。施工过程中,提前准备施工材料,分区吊运至施工作业面,并通过建立BIM模型,模拟施工过程,确定最优施工工序。为杜绝返工现象,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及时进行技术复核。施工期间,项目领导班子还多次召开了专题讨论会,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及肥槽回填等技术难题被一一攻克。
“我们有优秀的项目班子、最高学府的优秀人才、多年经验的岗位能手,多大的难关也难不倒我们。”项目经理苑雪峰自豪地说道。
巨量工程,他支援雄安,刻苦更刻苦!
孙帅帅,2019年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去年7月,结束了两周的军事化训练便来到了天津地铁7号线,主要负责BIM工作。2020年3月7日晚8点,孙帅帅接到了时任雄安管廊项目副经理侯海鲲的电话:“雄安项目这边工期紧、任务重,能不能过来帮两天忙。”次日早晨8点,孙帅帅便已经抵达了雄安临时项目部。
等待他的将是同龄人没机会遇上的历史级建设大考。
项目紧邻雄安站站房和新月公园,距雄安新区起步区约24公里,主要工程量包含混凝土总量69368.3方,模板总量120310.03平,防水总量78162.98平,钢筋总量17390.9吨,土方开挖57万方,回填42万方。这么大的工程体量,工期仅有8个多月。
工地上的孙帅帅。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动。极其紧张的工期、接踵而至的汛期、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高压下不太稳定的士气都是影响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背景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一次在项目上上演。在上级领导统一部署下,公司坚持全项目一盘棋,通过调动各方积极性,从全国各个项目派遣精兵强将前来支援。C3职级的“施工员”——公司总经济师刘小毛、副总经理马伟,总部机关工程部经理杨建涛、物资部经理周苏伟等等均常驻项目。光是8月12日至15日三天,便有来自各个项目,500余名管理人员及工友们前来支援雄安建设,他们肩负着“夯实千年基业,不负国家重托”的使命,即刻投入到了现场建设。
孙帅帅是“先遣部队”中年龄最小的,但也是最刻苦的。
“刚来那会,场地踏勘、测量放线、桩基进场、厂房拆迁、临建施工,什么都要会点,什么都得干点,天天都是早7点晚9点的四处跑着。寻思着是处于项目前期,工期又紧,忙点正常,等人员配齐后应该能稍微轻快点。不曾想,那会竟然是最轻松的,现在已经是早7点晚11点的连轴转了。”
像孙帅帅这样从各个项目前来支援的情况贯穿了项目建设全过程。
“集中力量助力雄安建设”成了今年夏天的关键词。
动员会议。
截止目前,近50台塔吊、履带吊、汽车吊等机器设备,1000余名管理人员及工友们正24小时奋战在施工现场。皮肤黝黑,眼神明亮,铁军便是这样炼成的。
今日之雄安,汇聚了千千万万建设者的聪明才智,八局轨道人也将在这里,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融入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之中,汇聚轨道匠心,不辱使命,一切为了建设祖国,为了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地标!(素材来源:穆庆刚、谢文强、孙帅帅、王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