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过来人的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样的一种荒诞景象,那就是一种在社会上普遍流行,却又十分荒谬的价值观,就如一股幽灵般的力量,却让人感到习以为常。
当我们在思考“看到别人的生活都比我丰富多彩,为什么我却很倒霉,自己的人生居然如此孤独和痛苦”之时,最终得到的却只是如此之回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就行了吗?”
真的是荒谬绝伦!如果撇开真正的知足不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是当你全力以赴,最后面对求之不得的坦然以对这种角度不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同样足够令人恶心!
这并不是什么知足常乐,而是一种对底层就可以居高临下,就可以大修虚假优越感的傲慢姿态,其所带着的庸俗和酸臭之味道,是这个社会最为丑陋的风景。
世上并非所有的人,都有过你所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而青春只有一次,我们切勿追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傲慢,勿坠此陷阱!小说背后 真实写照
两年前的一个冬天,陷入低谷以至于一度陷入绝望的我,以自身的亲身经历为原型,在网络上写下了《遇见青涩的伤感》这篇看似迷影重重,实则暗含感伤的短篇推理小说。在故事主人公敦子生前所经历的这一切之中,暗藏的是我近三年前陷入困境和陷阱,不甘心做“井底之蛙”,而又一度无能为力,只能在黑夜中痛苦挣扎的真实写照。
出身于普通家庭的我,在高中经历了由理科生转向文科生的人生探索,经历过高三、高考和大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看遍千山万水”,却依然陷入了一时无法挣脱的困境,并陷入了痛苦。
而这件事情的导火索,就是协会最终未因自己的努力经营而产生任何改观,陷入到了内部纷争导致的路线偏颇和荒腔走板。后来,我发现自己想要创业的项目不靠谱,于是突然也不打算创业了,虽说是很清醒,但从这时起,我的精神支柱就这样完全塌掉了。
尽管大学期间从未谈过任何一场恋爱,但我当时的感受却仿佛像失恋一样沉重,那时候的我,空虚迷茫到无法自拔,感觉心如刀绞,不管有谁陪伴,都无济于事。作为一个天生说话晚的孩子,我九岁才进入小学三年级读书,历经了千辛万苦,才终于考上了这所名牌大学,考上了当时自己喜欢的这个专业。
可是,当时陷入到诸事不顺的窘况,再加上自己的自我实现无法达成的痛苦,化作沉重的问题萦绕在我的心头,也使从小受到长期棍棒教育和扭曲价值观的自己更加地绝望,预感到自己将永世不得翻身的自己,在那个最为艰难的时刻,却感到十分痛苦,以致心灰意冷。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对我的状况产生多多少少的小问号,怀疑我是否因为没有朋友而感到孤独。而那时候的我,也多多少少地会怀疑自己选专业是否太功利,以及是否因为成绩不好而失去存在感和自信心的问题了。
所以在当时面对着当初喜欢,结果却发现有心无力的专业和课程之时,我还想通过学习来找回自己当初的感觉,并在接下来的学期更加地认真听讲,还积极争取能否另起炉灶,再办活动,以此这些来挽回失去已久的自信。
这一次,我也吸取了教训,做好了准备,准备积极联系指导老师和同学办活动,虽然指导老师这边同意了,并鼓励我,帮我找合作伙伴,只可惜,此时大家都忙起来了,根本没有时间啊!于是,活动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告吹了,最终不了了之。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那时候我就已经发现外面的世界也能很精彩的事实,也曾经努力准备积极联系老师,申请转专业来实现人生转变,但最终换来的却是略有点失望的回答和残酷的事实,有的专业人都招满了,而另外的专业需要降级。
我当时并没有察觉到真正的症结藏在哪里,却还以为只要还有事情干,就不会再迷茫了。然而,事到如此,我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此后这一段时间,我感觉青春易逝,再也没有机会弥补了,参加活动也愈发地力不从心,甚至连玩都玩不进去了,便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哀叹到自己的处境艰难,岁月已逝。
现在,已经走出困境的我回顾此事的时候,发现这还是那么有些太图样图森破了。上不足,下有余?
写到如此,大家还真就以为这是一篇缅怀过去青春易逝的悼词了,真的是这样吗?Too young too simple,天真不分老少!
然而,本期,我想谈论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我的小说《遇见青涩的伤感》创作来历的问题,而是想借此折射出一种在社会上普遍流行,却又十分荒谬的价值观的问题。
那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真的对吗?
在当时,我向家长倾诉道自己当时面临的这个问题,那就是,“看到别人的生活都比我丰富多彩,为什么我却很倒霉,自己的人生居然如此孤独和痛苦?”因为我当时发现,在朋友圈中的好友生活状态都比我强很多,而自己也不希望一辈子这样痛苦下去,所以产生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结果当我问到这个问题之后,家长的反应和回应并不令我感到意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就行了吗?”后来,从家长的口中,我得到了一件很残酷的事实,那就是我家确实看起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为家长拿出了这样的一个对比案例,把我都吓尿了。
我家长曾经谈起其同事家孩子的例子,他由于高中时期学习成绩等方面并不太好,也没我这样两下子的聪明,因而在高考中表现十分惨淡,最终仅仅就考上了一所三本院校,而在大家的眼中,三本学校学费昂贵,且不是什么正经的好学校,不如去职业技术学校有前途,因而事实印证了大多数人的看法,他的大学生活确实并不好,家长也说我至少比他强,能上个好学校。
由于是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而他的学费很昂贵,以至于家庭很难支付得起,因此他从上学开始就不得不向生活妥协,上学期间就凭借低收入的证明承包了厕所和寝室走廊的各项卫生工作,赚取了一部分的补助,再加上家里每月给他提供的500块钱来满足基本生活。
而在寒暑假期间,他也在工地干过活,甚至是到了大三的时候还送过快递,经历了生活的辛酸与苦楚。缺乏经验的他,居然差一点在本该货到付款的快递工作中搞砸,还好事情最终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
喜欢唱歌的他,却因为上述的情况而没钱买音响,因此最后他起早贪黑,不断地到工地打工,最终才用他辛苦赚来的血汗钱买来了一千多块钱的音响。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直到大三,曾经只用过2G手机的他才真正地拥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机。
这么一来,相比于他的条件和背景,我比他的处境确实是好太多了,家长说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行了”,听起来也没毛病。然而,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这样的比较和价值观,实在是整个宇宙中最为天衣无缝的骗局。
如果不及早发现其骗局本性的话,恐怕只有走到生命尽头,我才会发现这原来不过仅仅是一种障眼法和笑料罢了。另类的目标陷阱
在国际知名人生管理名著,由全球畅销书《信任的速度》作者,全球认可的领导力发展领域专家柯维和全球知名的领导力培训品牌创办者玛蒂克斯所倾心打造的人生管理指南《如何识别人生陷阱》中,作者在探讨“还不知道你为什么把人生过成这样吗”这一根本人生问题的时候,揭示了七大人生陷阱,分别是“婚姻陷阱、金钱陷阱、专注陷阱、改变陷阱、学习陷阱、事业陷阱和目标陷阱”。
其中,作者将“目标陷阱”定义为一种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迷思,那就是人们经常以为买新款追流行就能让自己更快乐,拥有越多就代表自己更幸福。
作者通过管理心理学上的一次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早年看似重要的东西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人际关系和经历是这种“真正重要的事情”,而相比之下,金钱、财产、荣誉、声誉、玩具等东西毫无意义,“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因为这种情况而产生的陷阱被称之为“目标陷阱”,它具有积累性,以至于到人生即将步入终点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这是一个终极谎言。
然而,这种谎言并不只存在于这种“买新款追流行就能让自己更快乐,拥有越多就代表自己更幸福”的情况中,恰恰相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更容易接近于“目标陷阱”。
我们口口声声倡导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其实就是“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不仅是用来劝人要知足的话,还是一种基于平庸者俯视他者的傲慢之心,归根结底是一种虚假的满足感。
当然,人性中有一种的弱点,那就是我们总是嫉妒别人比自己拥有更多物质、地位和经历,却很少有人发现别人也在羡慕我们。
只不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看起来是知足了,但实际上却造成了一种“别人也有比我还不好的,所以不需要关心他者”的一种居不高,却还能临下的虚假优越感。傲慢姿态,吃相难看
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谎言中,我们偏偏就忘了这个最根本的事实,那就是世上并非所有的人,都有过你所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而一个人真正的人品,并不是相比于弱者能够有多少优越感,而是当你面对弱者的时候,你是否能够以真正平等,甚至是平视的态度,来看待其真实的现状。
在当下的国情中,不仅是6亿人月收入1000元,20%的家庭平均收入,更是不到600元。相比于广大低收入群体庞大的人口基数,他们在舆论空间中拥有的话语权是相对较小的,而且在真正的低收入群体中,很多人连上网的能力与余暇都不具备,遑论在报刊杂志上发文论道,这使得我们很难真正地从网络和报刊杂志中真正了解生活的艰辛,也就因此助长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歪风邪气。
因此,一言以蔽之,所有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本质上就是一种对底层就可以居高临下,就可以大修虚假优越感的傲慢姿态,其带着庸俗和酸臭的味道,是这个社会最为丑陋的风景。
真正的幸福,其实并不在于你拥有什么东西,更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优越感。真正的幸福在于服务他人,在于为社会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在于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真正具有无限意义的美好。
而这些幸福,唯有靠奋斗和进取而打造,在努力精进和服务社会中成就,唯独绝不能依靠庸俗的“伪知足”而实现,因为那终究是死路一条。
青春只有一次,我们应该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伟大梦想中,切勿追求所谓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傲慢,免得最终坠入陷阱,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