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深圳市盐田区制定出台两项公共图书馆行业技术标准

2020-09-01新闻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纵深发展与相关产品的普及,“智慧城市”建设正成为一种趋势,“智慧+”给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带来巨大变革。而在“智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主导机构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强化创新创意,以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内容、制度建设等,并将之延伸到更广泛的服务空间。

近年来,广东深圳市盐田区加速推进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探索公共图书馆垂直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在“智慧+”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为建设智慧公共图书馆提供了借鉴和实际操作依据。

为了更好地推广“盐田模式”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经验,2020年7月,由盐田区图书馆提出,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归口,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科图自动化新技术应用公司参与起草的《公共图书馆智慧技术应用与服务要求》(简称《要求》)、《无人值守智慧书房设计及服务规范》(简称《规范》)两项行业技术标准获2020年第一批深圳市地方标准计划项目立项,纲举目张地构建出“智慧+”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

《要求》明确公共图书馆

智慧技术应用内涵及服务架构

建设“智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软硬件设施建设是基础。

一直以来,盐田区有着较好的设施建设基础,构建“智慧+”公共图书馆建设框架走在全国前列,其独创的“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有效推动了图书馆行业文化与科技的有效融合,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界起到较强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并成功获批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盐田区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已成为享誉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以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盐田区智慧总分馆服务网络为目标,盐田区立足自身积累的实践经验,制定推出《要求》。

?盐田区图书馆召开深圳市地方标准讨论会

《要求》涵盖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缩略语、智慧技术应用与服务体系架构、智慧物联网平台功能要求、应用系统配置要求7个方面,规定了公共图书馆智慧技术应用与服务体系架构、智慧物联网平台功能要求、系统配置要求等内容,是适用于公共图书馆智慧技术应用与服务层面的行业规范。

《要求》明确了“公共图书馆智慧物联网平台”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和智能化管理的综合平台。公共图书馆智慧技术应用与服务体系架构包括感知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和用户层5个层面。

其中,感知层包括自助设备、移动终端、传感设备、监控设备等;数据层包括数据的储存、数据的处理、数据接口等;平台层即公共图书馆智慧物联网平台;应用层包括智慧服务应用系统、智慧管理应用系统;用户层包括读者和馆员。

另外,《要求》明确了“公共图书馆智慧物联网平台”的功能要求,要求其必须有设备管理功能、策略联动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移动管理功能。如设备管理功能可根据设备功能、位置信息进行命名,方便查看搜索,可批量修改传感设备状态,也支持单独查看某种传感设备的状态;策略联动功能指平台可实现下属所有传感设备的智能联动;数据分析功能指平台应具备多项应用服务数据统计分析功能;移动管理功能指平台应具备移动APP管理功能,可对相同类型的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并分配策略至相对应的设备,实现排插/插座通断电、传感设备上下线、设备实时状态监控等移动管理功能。

?盐田区图书馆服务台 李自茂/摄

在应用系统配置要求方面,《要求》明确,智慧服务系统包括自助借还办证一体机、图书消毒设备、资源互动设备、电子阅览设备、智能书架、智慧墙、智慧座席、智能机器人、馆员工作站、智慧传感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智慧传感系统则包括无线传感网关、温湿度传感器、红外遥控器、空调控制器、智能插排/插座、智能空气开关等;智能安防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安全门禁系统。所有应用配置系统的细项都必须满足相应的要求标准。

理念领先、目光前瞻,盐田区图书馆在自身建设严格按《要求》执行的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智慧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标准。

《规范》厘清无人值守智慧书房建设标准

在图书馆智慧化建设方面,盐田区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盐田区图书馆新馆是全国首家实体智慧图书馆,分布全区的10个“一书房一主题一特色”的智慧书房,在无人值守智慧书房设计及服务方面积累下先行经验。故,盐田区制定出台《规范》水到渠成。

无人值守智慧书房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无人值守和读者自我管理服务,具备24小时开放条件的场馆型自助实体图书馆。《规范》对选址要求、建筑要求、空间设计要求、设施设备要求、服务内容、服务资源、服务管理、服务评价等11项内容给出了详细的标准,适用于街道、公园、商业中心等场所无人值守智慧书房的设计、建设与服务。

在智慧书房选址方面,《规范》明确,应遵循普遍均等、分布合理、就近服务的原则,选在交通便利、人流量比较集中、远离各类污染源、能自由出入的开放区域,另需符合当地总体规划及文化建筑的网点布局,在满足服务需求的前提下,兼顾偏远地区及公共文化资源覆盖较少的地区,便于读者利用。

?听海图书馆自助服务区 郭洁琼/摄

智慧书房的建设应融入周边环境、体现当地特色。在建筑要求方面,《规范》明确,每间智慧书房总建筑面积不应少于200平方米,能满足图书资源与阅读推广活动相结合的需求;建筑材料应安全、环保、节能、降噪,具有防水、防潮、防虫、防火等性能;书房要有无障碍设施及配备网络系统;外观设计应彰显当地文化元素;室内设计应与整体风格相匹配,宜温馨、舒适、明快、简洁。

在空间设计方面,《规范》要求,智慧书房内部功能区域应布局合理、功能明确,需设置藏书、借还书、阅览、检索、公共辅助、技术设备等基本区域;出入口应设置在明显位置;平面布局应与服务相适应;书架高度宽度应合理,能承受图书之重又方便读者取阅;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做好室内温度控制、绿化设置,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此外,《规范》明确,智慧书房应配置安全设备、消防设备、空调设备、自助借还设备、自助办证设备、数字资源阅读终端、图书杀菌设备、便民服务设备等设施设备,设备须具备自动续联功能,能与中心枢纽图书馆联网并实现实时监控。

?盐田区图书馆智慧墙 李自茂/摄

设施为硬件,服务为软件。《规范》明确,智慧书房应涵盖空间服务、自助服务、信息查询、资源推介、阅读推广等基本服务内容,还应有智能控制、照明感应、人脸识别等智能服务。无人值守智慧书房应设一名专职人员定时进行图书整理、安全巡查、接受物流配送图书、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等工作,并招募志愿者提供设备使用指导、活动推广等服务。每间智慧书房基本馆藏不应少于3000册,另可配备多媒体视频、电子图书报刊等数字资源。

《规范》对智慧书房的服务管理也列出细项的标准。在时间管理方面,智慧书房应实行全年无休开放制,每天开放时间不应少于12小时,并鼓励适当延长;在服务运营方面,应被纳入地区智慧总分馆服务体系,依托中心馆服务网络和业务管理平台开展工作;在文献管理方面,应采取学科、主题等方式规范排架,新书、期刊等应在两个工作日内上架,报纸当日上架;在设备管理方面,要做好预防维护、故障修护、服务统计,专人定期巡查、保养、修护,并形成记录归档;要做好书房的资产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服务安全工作;要采用统一的形象标识便于服务宣传;要在书房醒目位置宣告服务时间、服务内容、读者须知、借阅规则等内容。

除了对设施、服务等列出标准,《规范》还明确,应定时采集分析服务数据,做出绩效评估,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读者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应达85%(含)以上。

持续探索、不懈创新,盐田区的两项行业技术标准,凝聚着新一代图书馆人的智慧和心血。为了让两项标准更为完善适用,盐田区图书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标准须兼顾特色性与通用性,须体现无人值守、绿色、智慧的特点,并要让盐田经验得以推广,真正发挥示范项目的引领效应,引领“智慧+”时代公共图书馆的规范化建设。

来源:《中国文化报》9月1日4版

作者:郭洁琼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