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宝宝晚上睡不踏实,可能是它在作怪,膳食一度送您“驱虫”的正确方式

2020-09-01新闻8

研究发现,小儿肠道寄生虫病的患病率几乎达到95%,肠道最常见的三大虫(蛔、蛲、钩),尤其以蛔虫、蛲虫为最多。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儿童感染率最高,由于蛔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内,夺取人体已经消化好的食物,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以致常造成人体营养不良。

宝宝为什么会有寄生虫

玩耍感染:由于蛔虫卵可在泥土中存活较长时间,蛔虫卵随患者的大便排出,污染了泥土,当孩子玩泥土、在地上爬玩时,如果沾上虫卵,吮吸手指或吃东西时没洗手,就可能吃入腹中,使其感染上蛔虫。

生吃食物:生吃的瓜果蔬菜没洗净,沾有虫卵也会让孩子患病。

成熟虫卵经口到胃,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数进入小肠孵化发育为幼虫;幼虫钻人肠粘膜,经淋巴管或微血管入门脉、肝脏、下腔静脉而达肺;在肺内脱皮后形成1毫米大小的幼虫。幼虫穿过微血管经肺泡、支气管、气管上升至咽,然后再被吞入胃,此即构成蛔蚴移行症。蛔蚴到达小肠后发育为成虫。

寄生虫病的危害

“蛔虫病”轻症患者可无症状,但体内大量蛔虫寄生可引起消化不良、厌食、易饥或偏食,常可引起阵发性的脐周腹痛、呕吐;有些孩子还会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兴奋不安、睡眠不好、夜晚磨牙、易惊醒等;个别孩子有异食癖,甚至发生厌食症乃至营养障碍。

蛔虫的成虫还有钻孔的习性,可引起孩子患胆道蛔虫或由蛔虫引起的肝脓肿、阑尾炎、腹膜炎等。当蛔虫过多,扭结成团,还有可能造成小儿的肠梗阻。

宝宝肚子有虫的表现

半夜哭闹:蛲虫寄生在人体的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等处,当孩子睡眠后,肛门括约肌松弛,部分雌性蛲虫会从肛门爬出产卵,这个过程会刺激肛门,产生瘙痒,孩子会从睡眠中警醒、哭闹。此时扒开孩子的肛门处若发现有白色线头状小虫,即可确定是蛲虫病引起的。

虫斑:面部、颈部的皮肤上常有淡白色且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斑片表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俗称虫斑。

荨麻疹:常反复出现“风疙瘩”(即荨麻疹)。

睡不安稳:宝宝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流口水。

腹痛:宝宝经常喊肚子痛,主要在脐部周围,轻轻按揉有时可以缓解。

消化不良:宝宝吃得多,却不长肉,爱吃零食、有偏食的习惯。

异食癖: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毛发、碎布头等等。

宝宝如何正确驱虫

两岁以下禁用

两岁以下的宝宝禁用驱虫药。因为两岁以下宝宝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引起药物中毒。接近两岁的宝宝即使发生感染。待虫卵成长为成虫时,宝宝也超过两岁了,所以,一定要在宝宝两岁后再用驱虫药。

定期驱虫

感染蛔虫一般是在每年的4-10月。其中7、8月份为蛔虫感染的高发期。而蛔虫卵进入人体后,一般需要60-75天左右的时间孵化成虫。因此,过了9、10月份,随着气温降低,人的感染机会也降低,于是就到了驱蛔虫的最佳时节。

目前我们应用肠道驱虫药对肠道线虫效果较好,而对虫卵、幼虫的消灭不彻底。“漏网者”在1~3个月后又可发育为成虫。所以3个月或半年后再服一次驱虫药,即可消灭那些“漏网分子”,又可对再感染的寄生虫有驱虫作用。每隔4—6个月服用1次驱虫药,可使1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和发育状况显著改善,体重、身高、臂围及皮下脂肪厚度明显增加。

驱虫药

一般市面上可以推荐的驱虫药有丙硫咪唑(肠虫清),治愈率约96%。另外一种是甲苯咪唑(安乐士),治愈率约87%一100%。

患蛔虫病较严重的宝宝。在服用驱虫药后很有可能会引起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口吐蛔虫,甚至引起窒息,所以,患蛔虫病严重的宝宝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清晨服药

驱虫药最好在清晨服用,服药时最好保持空腹。这种情况下,药物可以很快地进入肠道,药物的浓度就比较高,这样不仅能使药物与虫体更容易接触,而且能减少人体对药物的吸收。

吃酸味食物

蛔虫有“得酸则伏”的特性,遇到乌梅、山楂、食醋等酸味较重的食物.就会暂时安伏下来。孩子服用驱虫药后,可将乌梅、山楂等酸味重的食物煎成浓汤服用,有利于蛔虫的排出。

低脂高纤维饮食

服用驱虫药后应多喝水,多吃含植物纤维素的食物。因为水和植物纤维能加强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及时把被药物杀死或麻痹的虫体连同粪便一起排出。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有谷类、坚果、新鲜藏莱及水果。如芹菜、韭菜、菠菜、香蕉、桃子、草莓等。少吃油脂类食物,因为驱虫类药多为脂溶性药物,且只在肠道内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如摄人过多油脂含量高的食物。会促使驱虫药在体内被吸收,既增加了对人体的毒性,又降低了疗效;少吃易“产气”的食物,如萝卜、红薯、豆类等。以防腹胀便结,不利于驱虫。

膳食一度,您的膳食指导专家。

#儿童饮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