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钟嵘《诗品》的问世,对于唐代诗歌盛世的开创有怎样的意义?

2020-09-01新闻11

孔子与学生们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上,出现最早,影响力最大的文学体裁就是诗歌了。从孔子辑录了《诗经》之后,诗歌就成为了中国文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与《诗经》时代相近的,发源于楚国的《楚辞》文化则为诗歌文化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气,在《诗经》的现实主义基调上增加了浪漫主义的因素,完善了中国的诗歌体系。

南朝文学家钟嵘

在此之后,诗歌逐渐拥有了言志和抒情两大功能,其也成为了被世人所追捧的文学形式之一。到了汉朝的时候,在《诗经》中四言诗的基础上,五言诗歌逐渐出现并成为了世俗文学的主流,在这个时候也就出现了四言诗和五言诗哪个才是更好的诗歌的争论。在南朝的时候,文人钟嵘认为五言诗比四言诗更加优秀,并写作了《诗品》对汉朝以来的五言诗人进行了排序,这部作品对于后来中国诗歌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部书中,钟嵘在对诗人进行排序的同时,还阐释了自己对于诗歌的见解,其对于玄理诗的攻击以及对于诗歌情感和内容方面的追求对于之后诗歌尤其是唐诗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诗品》书法作品

钟嵘其人及其《诗品》的写作目的

在谈论《诗品》这部书之前,我们最好先来认识一下其作者钟嵘的生平,这样我们就可以对这部书的写作背景有更深的了解。

钟嵘是生活在南朝齐梁时期的文人,其是晋朝始终钟雅的七世孙。其先人大多在政府中任职,但是由于其门第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衰落了,因此他们家族的人在南朝政府中并没有受到重用。即使钟嵘在年轻的时候就十分好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名声,但是在重视门第的南朝,他依然无法进入政治的中心,终其一生,其也只能担任参军,记室这样的职务。

齐明帝萧鸾

不过即使位卑言轻,钟嵘也依然在历史上留下了其独特的印记。在齐明帝当政的时候,其行政风格是事必躬亲,对于任何小事都要亲自过问。因此当时有不少大臣开始推脱自己的责任,将问题都交给皇帝来处理。更有甚者,在知道齐明帝会亲自过目所有的文件之后,在其上书中加入了诬陷他人的话语,让当时的政治氛围变得十分糟糕。

而当时的钟嵘虽然只是一个参军,但是其却上书直言明帝的过错,认为皇帝的作用只是担任国家的统治者,只要能够统领群臣,让他们各司其职就可以了,三公九卿等大臣自然会帮助皇帝将国家治理好。像齐明帝这样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的做法不符合皇帝的行为要求,而且会对政局造成负面的影响。

钟嵘形象

在看到钟嵘的上书之后,齐明帝虽然不清楚钟嵘究竟是谁,但是对于其中的部分意见还是十分认同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行政方法。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钟嵘官职低微,但是其直言敢谏,能够直接指出皇帝存在的问题,这种勇气和魄力也是钟嵘能够做出《诗品》的根本原因。此事在《南史·钟嵘传》中有如下记载:

"建武初,为南康王侍郎。时齐明帝躬亲细务,纲目亦密。于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莫不争自启闻,取决诏敕。文武勋旧皆不归选部,于是凭势互相通进,人君之务,粗为繁密。嵘乃上书言:'古者明君,揆才颁政,量能授职,三公坐而论道,九卿作而成务,天子可恭己南面而已。'"

陆机的《文赋》节选

在钟嵘为诗人进行排序之前,其实已经有不少文学家在进行理清中华文学发展脉络的事情了,像陆机的《文赋》,王微的《鸿宝》,和挚虞的《文章流别论》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文学评论类著作。不过在钟嵘的眼里,这些著作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在他看来这些文论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他们只谈论文体的演进过程,对于诗人和文学家也都只进行褒扬,这样会让人无从得知不同作者的优劣区分,这对于文学的发展是不利的。

西晋文学家陆机

在钟嵘看来,只有对诗人进行一个排序,才能让世人真正明确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有问题的,从而总结出结下了的发展方向。其实钟嵘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理论,除了在文学发展方面的意义之外,还与南朝时期的文坛氛围有关。我们知道南朝是中国门阀政治的巅峰,当时的文人都是世家大族的子弟,他们中的部分人虽然在政府中身居高位,但领到的大多是闲职,这就让他们整日里无所事事,于是只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而谈论文学就是其中最为热门的话题。

钟嵘与友人一道品鉴诗歌

在当时的聚会上,每个人都会说出自己最崇尚的诗人,并与其他人进行激烈的辩论。虽然这和给诗人排序并不完全一致,但是至少说明了当时对诗人进行排序是有一定的社会需求的,而长期浸淫在这个文化氛围之中的钟嵘会有这样的想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诞生这个想法之后,钟嵘便对汉朝以来的五言诗作者进行了排序,他将这些诗人分为三档,分别是上品,中品和下品,对于分类的根据,钟嵘语焉不详,只提到这是根据他自己的理解和喜好来进行的。

《诗经》中的《关雎》等作品就有反复咏叹的文段

对于为什么只收录五言诗人,而不收录在当时依然流行的四言诗人,就是因为在钟嵘看来,五言诗是更加合理先进的存在。在他看来,四言诗中存在着太多的反复咏叹,这些重复的字句让四言诗的表达效率相对低下,因此五言才是更加好的诗歌体裁,从钟嵘的这一理论中,我们也能窥见其对于诗歌本质的独特理解。

五言诗扇

钟嵘对于诗歌意义的探讨

前面提到钟嵘对于五言诗的喜好是因为在他看来,五言诗比四言诗能够表达更多的内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钟嵘对于诗歌内容性的重视,这种态度也体现在其《诗品》的字里行间。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诗经》是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随着后来《毛诗序》等《诗经》注疏作品的问世和流行,诗歌逐渐被人们安上了"诗以言志"的功能性标签。在这种风气的引领下,诗歌的抒情功能逐渐被弱化,而魏晋时期一直以来的玄学风气也让诗歌中逐渐出现了玄理诗的分支,他们注重说理,轻视叙事和抒情,并在南朝时期逐渐成为了文坛的重要派别,为当时的士大夫们所追捧。

《毛诗》书影

不过在钟嵘看来,诗歌的发展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在他的理解中,诗歌的上品不以说理多少为判据,而是要写得有滋味。在他看来当时流行的玄理诗中的许多篇目,为了说理而失其了文学的色彩,甚至和道家经典《道德经》十分相像了,这样的写作风格让诗歌失去了其本来的风采。在他看来诗歌一定要言之有物,能够让人产生联想,从而进入那个诗歌塑造的世界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引发人们的审美情趣,达到诗歌在艺术方面的作用。

老子的道家思想在南朝受众甚广

对于诗歌必须言之有物的理论,其实是发源于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物感说",也就是诗歌的创作必须是来源于生活的,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内心的感知觉醒,从而创作出有价值的文字。在对于事物的定义上,钟嵘的《诗品》比之前的文学理论家更进一步,在他看来除了自然界的事物之外,许多社会事件也都是事物的一种,但凡能够引起共鸣的事情,都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缘起,这样的理论为之后的诗歌创作丰富了思路,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

而在创作立意方面,钟嵘的看法和之前西晋时期的文学大家陆机差不多,他们都提倡用心灵去感知要描写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从而揭示出更加本质的规律,从而和更多的读者产生共鸣。

钟嵘十分推崇屈原的作品

而在这个过程中,钟嵘提倡诗人要加入自己的情感,诗人的创作在描摹事物的同时一定要倾注自己的个人感情,因为在他看来诗歌除了言志的作用之外,还要有一定的审美情趣,这也是其和古文的本质区别。而想要有美学价值,就要让读者在读诗的时候能够进入作者为其创作的形象世界之中。而这个形象世界,必须要以感情作为基底,否则就会让读者产生一种距离感,无法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对于有感而发的叙述,钟嵘在《诗品》中用四季进行了举例: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诗品》书影

这种对于诗歌情感创作情感方面的重视也是《诗品》的重要观点之一,在诗歌被套上了"言志"的枷锁之后,过多的情感介入其实是不被当时的文人所接受的。而钟嵘之所以能够抱有这样的观点,可能和其本身对于《楚辞》的推崇有关,他相对更加关注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当然这应该也受到了南朝文坛华丽文风的影响。不过相对于空洞的辞藻堆砌,钟嵘敏锐地发现了情感才是诗歌色彩的真正来源,其倡导也为后来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兴盛做出了一定的铺垫。

印刷的唐诗

钟嵘对于诗歌写作形式的批评及其意义

在明确了诗歌的美学价值之后,钟嵘便在《诗品》中为大家讲解在他看来诗歌应该怎样创作。钟嵘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于当时诗歌发展趋势的批判上,这为之后诗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匡正作用,对唐代及其后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朝贵族的生活十分颓靡

当时在南朝的文坛上有两个趋势十分明显,其一是部分文人在享乐主义的引领下开始追求华丽的文风,他们在诗歌中堆积华丽的辞藻,但是内容意境却十分空洞,而且他们还追求诗歌的写作和音律相符,创造出了所谓的"永明诗体",这在钟嵘看来是十分不好的。

首先钟嵘认为诗歌的本质是为了表达,而表达的意义在于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诗歌的内容才是关键,这种辞藻的堆积本身就没有意义。而为了符合韵律而强行填充的词汇则更是让诗歌走入了更大的歧路,这一方面会让诗歌内容的表达变得混乱,另一方面其也缺乏实际的意义。

在先秦时代诗歌是要配合音乐咏唱的

钟嵘认为诗歌在汉代之前都是要和音乐配合吟唱的,那个时候的创作确实要符合韵律,但是诗歌发展到南朝的时候,已经和音乐彻底划清了界限,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去可以迎合音律规则了,这样的做法毫无价值。

而南朝时期的第二个诗歌发展方向则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当时的儒家学子们认为诗歌的本质是为了传达思想,因此他们提倡在诗歌中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用典的方式来构建诗歌。这样的做法让诗歌变得晦涩难懂,而且几乎完全看不出诗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儒家学子形象

钟嵘对于这样的诗歌创作方式也十分厌恶,在他看来诗歌的创作要有感而发,因此一定要追求自然的境界,这种用典故组成的诗歌既不能表达作者真实的心声,和读者之间也会产生很深的隔阂,甚至称不上是诗歌,而只能说是五言的古文。对于用典的批判在《诗品》中是这样叙述的:

"'思君如流水',即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唯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为了劝诫这些老学究们走出这个怪圈,钟嵘也尝试用儒家经典来对他们进行劝说。他提出在《诗经》中赋、比、兴的用法是屡见不鲜的,这种生活化,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对于思想的传播和表达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还增加了其审美情趣,因此他鼓励当时的儒家学子们放弃对于用典的坚持,用更加自然的方式来创作诗歌。

《诗经》书影

钟嵘对于南朝流行的诗歌创作方式的批判对于后世的诗歌发展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他对于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注重,加快了文人的自我觉醒的进程,让后世的诗歌变得更加生活化,在通俗易懂的同时也富有严肃的意义。

唐代诗圣杜甫

结语

诗歌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其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在不同的时间段中总有一些诗人受到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将诗歌的创作方向引入了歧途。在南朝的时候,由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阶级大多生活环境优越,因此华丽颓靡的文风风行一时,直到钟嵘的《诗品》横空出世,人们才对于诗歌的本质含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钟嵘对于诗歌的内容十分注重,而他又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联系在一起,这种理论增加了作者本身情感在创作中的权重,为文人自我意识的觉醒铺平了道路,而在表达方式上,钟嵘更加欣赏自然的情感流露,这让之后的诗歌洗去了南朝诗歌的铅华和玄理诗的矫揉做作,回到了诗歌最初的样子,也达到了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诗歌文学作品

而在文学评论方面,《诗品》的问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钟嵘开了给文人作品排序的先河,虽然其想法和后世的观点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但是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钟嵘的勇气和开创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参考文献

1《南史·钟嵘传》

2《诗品》

3《诗品序》

#诗词歌赋#诸子百家#名著典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