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礼泉实践

2020-09-01新闻8

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考核中,咸阳礼泉首次被评为“综合评价‘好’的县”,正式一举步入脱贫攻坚工作全省第一方阵。

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底,礼泉县累计脱贫15188户53710人,县内7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摘帽,贫困发生率从脱贫攻坚战打响时的7.89%下降至0.55%,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按照脱贫标准,剩余1300户2366人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摘帽不成问题。”礼泉县委书记程文杰说。

虽非贫困县,但最初贫困人口数量为咸阳最多,加之境内有关中平原与渭北高原过度地“旱腰带”穿境而过,仍让礼泉的脱贫攻坚工作自起步之初,就有着与全市其它地方明显不同的艰巨。

3年多时间,53710人,7.89%至0.55%!从因地制宜的“旱腰带”系列脱贫举措,到村村有园区户户有产业的长效机制,从转变干部思想作风,到对贫困群众的智志双扶,从“促扶贫”到“谋振兴”……脱贫攻坚路上,礼泉步伐扎实、铿锵。

“旱腰带”变“金腰带”

礼泉之北,突兀九峰,名谓九嵕山。九嵕山下有泾渭。不过,一直以来,表面上“有山又有水的得天独厚”,并没有给生活在这一带的群众带来多少利好,相反,因九嵕山地势高耸、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导致这一带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产业基础差。“旱腰带”一词,便由此而来。

礼泉境内,“旱腰带”自西向东有石潭镇、昭陵镇、烟霞镇、昭陵社区3镇1社区,52个行政村近8万人。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彼时,这一带农民人均年收入尚不足1000元。显然,于咸阳市脱贫攻坚任务最重县区之一的礼泉而言,让“旱腰带”地区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当属牵住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牛鼻子。

“‘旱腰带’缺水,一直以来‘水贵如油’。天气干旱时,群众吃水都成问题,农业灌溉更是全年靠天吃饭。以前看到别的地方的群众都栽种了各种果蔬,并因此发家致富,很羡慕。可我们这里啥都不敢尝试,缺水,果树苗木很难成活。”石潭镇刀东村贫困户陈党风回忆。这是一位与“干旱”抗争了大半辈子的关中老农,不同于其他青壮年可以外出打工赚钱养家,年纪已长外加需要照看家庭,一直以来,陈党风不得不在贫瘠的土地上刨了又刨、扒了又扒。2016年时,陈党风与礼泉县“旱腰带”地区4611户16252人一起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无疑,水是“旱腰带”地区的命脉。解决水的问题,成为“旱腰带”地区脱贫攻坚这一战场上的重中之重。

在充分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礼泉县确立了跨境供水、隔山供水、集中供水的模式。很快,在礼泉县委书记亲自安排督战下,一场于九嵕山腰开展集中连片供水的浩大工程全面铺开——礼泉县电力、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铺管网,通电力,修复、兴建机井……仅仅一年多时间,礼泉境内的“旱腰带”上,11眼新打的岩溶井出水了,3眼坏机井修复了,4611户贫困户16252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解决了,7万多名群众“饮水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农业节水灌溉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仅仅一年多时间,礼泉境内“旱腰带”上农业节水灌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以石潭镇为例,近年来,该镇新增灌溉水井6眼,如今镇内85%的土地可以进行灌溉。借助“旱腰带”地区水利工程顺利推进的东风,石潭镇大力推广节水农业产业项目和技术,2019年试点滴灌3处近500亩,种植耐旱大樱桃200亩。与石潭镇毗邻的昭陵镇,近年打深水井12眼,全镇20个村如期实现灌溉管网全覆盖。2019年,该镇山西头村和周边的米家村开始试种大棚西红柿、甜瓜、西葫芦等这些之前一直被认为只有平原地带才可种植的果蔬,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贫困户经济状况,这些种植基地内几乎所有贫困户的种苗都是由政府统一免费提供的。以花椒为例,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礼泉县共为贫困户免费发放花椒30万株。

花椒3亩,产量100斤左右,每斤售价大概40元,收入4000多元;樱桃2亩,产量2000多斤,每斤售价没低于15元的,净收入3万多;石榴2亩,产量3000斤左右,每斤售价5元,收入15000元左右……

这是昭陵镇索山村秦启辉家今年截至7月底的农收账目。这位在村民眼中“勤奋得如同一个壮年男子般劳力”的农村妇女,其家庭曾在2016年因实在费力供养2名孩子读大学而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益于“旱腰带”水利工程的顺利推进,秦启辉一家于2019年底顺利实现贫困户摘帽。

得益于水利工程的顺利推进,礼泉境内“旱腰带”地区新栽种的花椒园给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礼泉“旱腰带”地区,与水利工程同时推进的,还有道路、管网、电力、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及居住环境的改造、升级。

灌溉管网全面覆盖,节水设施广泛应用,县乡村级道路户户畅通,如今,一个集设施化、工厂化、智能化于一体,融精品生产、展览示范、观光旅游于一身的现代设施农业集群已然在礼泉“旱腰带”地区初步成型。

统计显示,2019年,礼泉县计划退出贫困村27个,贫困户2153户7108人,其中1197户3997人处于“旱腰带”地区。

“要我干”变“我要干”

“攻坚克难,确保圆满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如没有完成,自愿接受组织处罚。”2019年2月27日,礼泉县千人脱贫攻坚誓师大会现场,礼泉34名县级领导及各部门、各镇办负责人当场分别向上一级领导递交了2019年脱贫攻坚军令状142份,铆足干劲向脱贫攻坚发起冲刺。

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尤为重要。问题是,如何让干部会干、能干、肯干、掏心窝子干?

礼泉县从抓好“关键少数”入手,倒逼责任落实,引导督促全县党员干部主动自我检视问题,自觉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脱贫攻坚千人誓师大会后不久,一场针对全县党员干部的“五查五问”活动,在礼泉全面铺开。“一查政治责任,问是否把脱贫攻坚当作最紧迫的政治任务?二查扶贫政策,问是否吃透掌握脱贫政策?三查工作方法,问方法是否对路?四查作风,问工作是否扎实?五查督导考评,问督导考核评估体系是否加强?”礼泉县扶贫局局长孙党军对“五查五问”的内容很熟悉,他说,自从倒逼责任落实以来,礼泉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都能自觉做到调查必入户、研判必上门、惠农政策必吃透、为民服务必到位。

按照“四个不摘”和“三级书记”遍访要求,礼泉县充分发挥县级领导“一线总指挥”、镇办书记“第一责任人”及村级“总队长”协调抓总作用,全体县级领导和镇办主要领导带头遍访,逐户研判,一户一户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5月4日,“五一”小长假还未结束,可礼泉县委书记程文杰却早已到岗。当日一大早开始,他先后深入烽火镇、南坊镇共走访了20户贫困户。每到一户,程文杰都进厨房、进居室,了解群众生活情况,并现场叮嘱随行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加强同帮扶部门、帮扶同志的沟通联系,用足用好扶贫政策。作为礼泉脱贫攻坚主战场的“领头雁”,程文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走访今年拟脱贫户,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实际查看政策落实和帮扶成效。

统计显示,遍访贫困对象活动中,礼泉县、镇、村三级书记累计走访贫困群24535户,在水电设施、产业发展、危房改造、上学就医等方面解决问题3848件,为全县15537户产业贫困户发放产业扶贫资金5793万余元,在持续深化整改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质增效。与此同时,为切实提升帮扶成效,礼泉县还将原来由农村党员帮扶的2270户贫困户全部调整为由县级机关干部帮扶,持续提升帮扶质量和水平。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在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发布疫情防控紧急通知和倡议书后,礼泉全县424名驻村干部迅速集结、下沉一线,与1843名镇村干部严防死守、联防联控、救急济困,一举成为遍布全县213个行政村的疫情防控生力军,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可脱贫攻坚步伐却不能止步。面对新冠疫情影响,礼泉县迅速成立5个指导组,由1名县委常委带队,就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示范园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果品促销、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逐镇办协调指导,解决存在问题。统计显示,早在3月底前,礼泉全县各类产业示范园、带贫益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就业基地等全部复工复产,全县31660名贫困劳动力通过多种方式全部实现就业创业。

“在整个脱贫攻坚主战场,我们的干部队伍战斗力、能力得到了空前锻炼,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党员干部也真切地体会到了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人人都有成就感,这种党性修养、政治素养的提升,其实也是一笔宝贵的政治财富。”礼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冯云平如是说。

“等靠要”变“奔走忙”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群众才是“主力军”。可长期以来,个别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缺乏主动脱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在增加脱贫攻坚难度的同时,也成为脱贫不返贫等长效机制建立的掣肘之一。

对此,礼泉县坚持志智双扶,充分发挥礼泉“小戏之乡”的优势,让贫困群众从来源于生活、接地气的小戏中了解掌握党的脱贫政策、增加脱贫致富信心。

“每看一次,我的内心就会振奋一次,脱贫致富的劲头更大了。”6月4日晚,昭陵社区肖东村扶贫小戏《清明雨》演出现场,赵镇尧都村贫困群众杨召孟不禁多次向身旁的观众激动地如此介绍。近几年,只要时间允许,大多扶贫小戏的演出现场,都出现过杨召孟的身影。

杨召孟家3口人。多年来,因身体残疾,他始终觉得自己“矮人一头”,全家人一直靠仅有的1.5亩老化果园维持生计。“自从看到小戏里的人物不管再难也能在逆境中挺直腰板,我一下子有了致富信心。”观看小戏后的杨召孟备受鼓舞,并由此立下了励志脱贫的志气,后来,在镇政府和村两委的帮助下,杨召孟借助无息贷款3万元,在村里开了一家蒸馍店。经过夫妻二人努力,杨召孟很快便实现了月收入过2000元,此外,勤奋的他还养了7只羊、2头牛。2018年,杨召孟顺利实现脱贫。

扶贫小戏取材礼泉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发生的真实故事,通过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了真善美,让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之中受到了教育。

“只有‘脑瓜子’富了,贫困群众的钱袋子才能鼓起来,礼泉的扶贫小戏,就是打开群众脱贫致富之门的‘金钥匙’。”程文杰说,脱贫攻坚工作就像是推车,干部在后面推得再使劲,可只要前面拉车的贫困群众不走,终究不会有好效果。“只有前拉的和后推的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小车走得又快又稳。”

扶贫小戏取材真实,通过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真善美,让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之中受到了教育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礼泉小戏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智志双扶效果,礼泉县专门成立了小戏振兴发展领导小组,制订小戏发展规划,出台小戏创作奖励机制,培育从事小戏创作的新老业余作者30余人,戏迷自乐班100多家,群众演员千余人。统计显示,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礼泉已开展小戏扶贫扶志惠民演出850余场次,实现了乡镇、社区及贫困村全覆盖,包括咸阳旬邑、高新区、武功等县区在内,共计10万余贫困群众受《扶贫新歌》《上任路上》等50余部新编礼泉扶贫小戏启发,鼓起了自力更生的勇气,坚持同贫困作斗争,并相继摘掉了“贫困帽”。

此外,在礼泉,与扶贫小戏下乡演出结合深入开展的,还有“明理、感恩、自强”主题教育活动、“脱贫之星”“致富能手”评选表彰活动、“一约四会”、综合宣讲、道德模范表彰、文化艺术进农家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将礼泉脱贫攻坚战中的智志双扶机制持续推向深入,进一步坚定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努力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促脱贫”变“谋振兴”

2019年9月5日,骏马镇天丰肉鸡养殖基地,天丰养殖合作社在这里进行合作社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分红。当日,105户入股贫困户分红金额达33万元。

在这一喜人的分红背后,是骏马镇在产业扶贫方面探索形成的天丰产业扶贫模式。

骏马镇党委书记尚广利介绍,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骏马镇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特色产业等重点,积极联络中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陕西省石羊集团、鑫响驴业集团,先后引进了白如玉桃、阳光玫瑰葡萄新特水果种植,白羽肉鸡、乞丐酱驴新特品种养殖。同时,充分利用扶贫户扶贫贷款、产业奖扶资产、产业合作社大股东投资,按照“政府主导、支部领办、股份经营、合作发展”的思路,依托各专业种养殖合作社,打破村域界限,激活土地、资产、劳务、技术等要素,先后创建了天丰白羽肉鸡养殖基地、北吴乞丐酱驴养殖基地、坡底益农阳光玫瑰种植基地、安寇和泰现代农业示范园、荣信现代农业示范园等5个精准扶贫种养殖示范基地,吸纳全镇492户扶贫户入股发展分红,做到了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入股园区合作发展全覆盖,实现了村村有园区,户户有产业。数据显示,脱贫攻坚以来,骏马镇几大园区相继已累计为贫困户分红125.2万元。

数据显示,脱贫攻坚以来,骏马镇几大园区相继已累计为贫困户分红125.2万元

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让所有贫困群众都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要义。因此,要确保夺取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胜利,必须建立带贫益贫机制,真正把党政机关、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经济合作社的作用发挥好。

骏马镇利用5大园区走出的带贫益贫新机制,只是礼泉县产业扶贫链上的一个缩影。

药王洞社区王店北村群众王东红在经济合作社的引导下,近两年发展起了大棚种植,他经营的2个棚一年下来能给他带来8万元左右的收入。

“网红打卡地”袁家村,是全国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礼泉县多方寻找切入点,积极破题,最终借助袁家村形成了公司带动扶贫、投资入股扶贫、创业平台扶贫、就业岗位扶贫4种新模式,实现了“无物不股”“无事不股”“无人不股”,周边累计有200户贫困群众享受到了袁家村的发展红利。

石潭镇刀西村明辉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养殖关中驴、奶山羊和肉兔,该合作社以务工、托管代养、提供幼畜、定价回收等形式,带动了周边58户贫困户发展产业致富。以贫困户陈朝锋为例,在这里务工每月他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赚钱、顾家两不误。”

脱贫攻坚,最终当需和乡村振兴实现无缝对接。而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深谙此要略的礼泉县大力实施“51150”战略,构建起了“优质苹果、礼泉御果、时令水果、高端果蔬、小河酥梨”等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集群,打造了现代休闲农业、科技农业、设施果蔬、山地优质苹果等31个特色基地,建成连片特色经济林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2个,咸阳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家,发展规模养殖场74家。此外,围绕农业经济品牌化,礼泉县不断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走出了“促脱贫”变“谋振兴”的坚实步伐。(记者 黄香梅)

#扶贫#新冠肺炎_社会#贫困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